五日後,陳留倉一案真相徹底大白,以倉場員外郎劉強為首的幾十名官吏,全部被抄家。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不僅如此,這幾十名官吏的三代以內的親屬,包括未成年男子在內,全被貶為奴隸,並閹割成了無蛋的廢人。
凡是沒有在官府備案分家的,其族中女子,也都被抓進教坊司為伎。
按照李中易原來的想法,本打算裁撤掉不人道的教坊司,畢竟,逼良為伎非明君所為。
誰曾想,到了如今,教坊司不僅沒有被裁撤,其規模反而成倍的擴大,世事實在是難料!
在這個不樂意分家的時代,
消息傳出去之後,整個大周的官場、士林,仿佛油鍋里倒入了一大桶水一般,徹底的爆開了。
一時間,輿論紛紛指責李中易是前無古人的暴王,說什麼的都有,反正一個比一個罵得更難聽。
與官場和士林的看法不同,老百姓們聽說了此事後,個個拍手叫好,大讚李中易不愧是鐵腕執政王。
李中易明明知道都是誰在罵他,可是,他卻只當沒聽見似的,一直緊鑼密鼓的籌備著娶李七娘進門。
只要是改革,尤其是動了所有讀書人奶酪的刑上士大夫,怎麼可能不被罵呢?
然而,靠嘴巴就可以罵死人,那還需要養軍隊麼?
這一次,連內閣的四位相公們,都不敢公開站在李中易這一邊,尤其是參知政事孔昆說的最激烈。
「主上難道不怕史書上留下惡名麼?」孔昆想了又想,終究沒敢當面把李中易比作是商紂、孫皓、石虎之類的超級暴君。
李中易撇了撇嘴,淡淡的說:「誰敢動糧食的根本,一律照此辦理!」
李中易的冷酷無情實在是令人齒冷,孔昆頓時火了,他腦子一熱,渾然忘了厲害,扯起喉嚨大聲嚷嚷道:「主上,得士大夫者,方能得天下。」
「哦,那你說說看,孤打進開封城,掌握了朝廷大政,究竟靠的是哪些士大夫?」李中易已經習慣了孔昆的亂噴,他既不怒也不火,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反問,便將孔昆噎得只翻白眼,漲得老臉通紅。
歪理也是理,更何況李中易說的並不是歪理,而是人世間最大的真理!
皇帝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不管是哪朝哪代,一向是拳頭最大的說了算!
李瓊倒是不怕文臣集團的反彈,只是,他也有私心,李七娘將來若是產下男兒,接掌基業的可能性大得驚人。
外戚,向來都是文臣集團修理的對象。李瓊若是站到第一線幫李中易說話,哪怕現在獲得了李中易大大的好感,將來,遲早會被翻舊帳,而這筆舊帳很可能被算到李瓊外孫的頭上。
首相魏仁浦本就是士林首領之一,說句心裡話,他對李中易的殘暴對待官員們的看法,簡直是糟糕透頂。
只是,魏仁浦認識李中易的時日已經不短了,從上司到臣下長達近十年,李中易是什麼人,老魏同志豈有不知之理?
魏仁浦的人生哲學,其實很簡單,就只八個字,與人為善,和光同塵!
李中易的被罵,魏仁浦不可能幫著他與整個士大夫階層為敵,但他也不可能主動替士大夫階層張目,去狠狠的得罪李中易。
孔昆讀書太多,又背著孔門宰輔的名頭,他又不是真傻,非要當面刺激李中易,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唐朝的魏徵,這是孔昆給他自己在朝堂上的定位。李中易需要一定程度的反對聲音,孔昆藉此立足於內閣,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在內閣之中,真正理解並支持李中易,除了劉金山之外,再無別人!
原因其實很簡單,劉金山是地地道道的出身於寒門的讀書人,他的前半生仕途坎坷艱難,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恐怕終其一生,也不可能成為四品以上的真正高官。
這人吶,有時候必須要信命!
就在劉金山的仕途徹底無望之時,李中易當上了開封知府,從那以後,劉金山的官運,就像是火箭一般,每年都要跳個好幾級,直到新內閣的參知政事。
如今的內閣之中,魏仁浦不太管事,李瓊為了避外戚之嫌,也不太樂意管事。
兩位真宰相不怎麼管事,另一位參相孔昆,倒是很想獨攬大權,只可惜,此公雖然學富五車,汗牛充棟,也做過兩任知州,卻是個無為而治的信徒。
孔昆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儘量與民休息,不要瞎折騰,這個觀點倒也符合天朝傳統的治國理念。
然而,李中易掌握了大政之後,卻是以折騰為己任,屢有出格的政治舉措。這麼一來,孔昆的思想觀念,也就很難跟得上李中易的節奏了。
實際上,內閣的實權被劉金山所掌握,單單是李中易的鼎力支持,就足以使其挺直了腰。
「主上,魏相公,李相公,孔參相,在下以為,糧食乃是國家之根本,無糧豈能國穩?如果任由貪官們以次充優,摻沙添石,甚至為了滅失罪證,竟敢喪心病狂的放火燒毀糧倉,萬一哪一年的收成特別差,朝廷手裡又無糧食賑濟,豈不是遍地民變麼?」劉金山從小家貧,十二歲之前,基本上處於吃了上頓愁下頓的飢餓狀況之下,他特別能夠理解沒飯吃的痛苦。
「某家以為,主上所言甚是,敢動朝廷糧食儲備者,必須嚴懲不怠,絕不姑息!」劉金山旗幟鮮明的支持了李中易的意見,令在坐的相公們人人側目而視。
李瓊摸了把白須,心裡暗暗一嘆,劉金山不愧是李中易心腹中的心腹,連說詞都大致相仿,由此可見,有其主必有其仆。
「劉參相,你難道忘了暴秦二世而亡的前車之鑑麼?」孔昆知道不能指望李瓊和魏仁浦幫腔,太過激烈的駁斥李中易他還真不敢,索性把矛頭對準了劉金山。
劉金山淡然一笑,說:「主上待百姓一向寬仁,萬民安居樂業,只是對權貴的約束略為嚴格一些罷了,何來所謂暴秦的前車之鑑。」
李中易很想笑,卻不能笑,索性端起茶盞,遮掩住嘴角。密切聯繫老百姓的群眾路線,一直是李中易念茲在茲的根本性原則,沒想到,劉金山倒是領會的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