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總,我們已經在買量平台持續投放了600萬的視頻廣告,後續還要不要繼續投放?」
宣發部門的經理拿著數據和最新的文案找到匡宇祥,希望他能給出下一步的指示。
「繼續投!」
「這次我們投多少?」
「六百萬沒啥意思,直接一千六百萬。」
匡宇祥大手一揮,直接給宣發經理批了一千六百萬。
怕什麼。
剛剛才融了幾千萬。
再者說。
《騎士與部落》上線僅僅兩周,流水已經接近千萬,利潤在好幾百萬。
這僅僅是兩周的宣發力度和創收。
如果再加大宣傳,隨著湧入遊戲的玩家越來越多,遊戲版本的更迭,這個數字只會不斷的往上漲幅。
這是匡宇祥一直遵循的「微笑策略」。
就好比說100塊錢。
40塊錢用於產品的研發。
10塊錢用於其他開支。
剩下的40塊錢用於產品的宣發。
就像是微笑的嘴角,兩邊的開支是最多的,這是他進入遊戲市場這麼多年,自己總結獨創出來的經驗。
不管你遊戲再爛,只要你宣發捨得花錢,那就會有一大批玩家。
更不用說《騎士與部落》是他親自參與設計策劃的遊戲。
這種氪金點,把玩家的心理拿捏的死死的。
除此之外。
匡宇祥在遊戲裡的「托兒」「公關組」還沒有發力呢。
只要逮著土豪,那公司里養的那些小兵就會蜂擁而上。
這一次的季度利潤榜,匡宇祥已經勢在必得。
一周之前匡宇祥就得知千鶴把《星際爭霸:自由之翼》定價199元。
這事兒他聽說以後簡直想笑。
傻子。
蘇澄這是想靠高定價,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利潤抬上去?
除了這種目的,匡宇祥不知道蘇澄憑什麼能把一款買斷制遊戲,標199的價格。
他壓根沒當回事兒。
讓蘇澄自己鬧騰吧。
沒啥用。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從別人錢包里拿錢。
你需要引導玩家充值付費。
說的難聽點,你得誘導,學老史那一套研究人性。
直接就要199?
你他媽還不乾脆去搶呢。
「匡總,千鶴為了拔高利潤率,還自己做了一個千鶴遊戲平台,避免蒸汽進行百分之三十五的分成。」
「嗯。」
匡宇祥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更加篤定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
一位高級副總裁拿著一份數據報表匆匆忙忙走了進來。
「匡總,出大事了!」他慌裡慌張。
「急什麼,能有什麼大事?坐下慢慢說。」
這位高級副總裁顯然已經心急如焚,哪兒還能坐得下來,直接把那份數據報表遞給了匡宇祥。
「這是……《星際爭霸:自由之翼》的銷售數據?」
「上線一周,售出十萬份?」
匡宇祥越是往後看,越是心驚膽戰。
他無法想像,一個售價199的遊戲,竟然一星期之內能賣出十萬多份?
如果不算稅收,那不就是兩千多萬嗎?
臥槽他媽真的假的啊?
「你,你從哪兒搞到的?」匡宇祥看到這份數據報表以後,直接慌了。
到底啥幾把情況啊?
什麼幾把RTS遊戲能賣兩千萬?
RTS遊戲不是相當相當小眾嗎?
不是……《星際爭霸》憑什麼啊?」
「匡總,《星際爭霸》並沒有在蒸汽平台上線,我們無法根據平台的數據進行整合匯總,這是我們的精算師以及一些擁有消息內幕的人士相結合做出來的數據。」
「真實性有多少?」
「在99%以上!」
草。
合著說了半天,這數據就一模一樣啊。
你的消息靈通人士是不是千鶴的臥底?
「199?」
「什麼遊戲,能賣199?」
「什麼遊戲能讓玩家心甘情願掏199啊?」
「蘇澄是神嗎?」
「他給那些人都下蠱了?」
「你們電腦上有沒有星際爭霸,趕緊給我下載一個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匡宇祥不但通知他們去下載星際爭霸。
他自己也打開電腦,開始下載千鶴客戶端。
在付費199的時候,匡宇祥感覺到一陣噁心。
「媽的,我也給他貢獻了一份銷量。」
「草!」
……
白馬網絡。
史小強這段時間穩紮穩打地運營著《三國志·戰略版》。
自從那天晚上跟老爹聊了聊以後,史小強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就連他自己都感覺到,在性格上有很多收斂,做事的方式也更加穩重了,沒有之前浮躁跋扈的氣息。
老爹的意見是,季度利潤榜可以打,但是沒必要非得爭出一個名次。
只要把遊戲運營好了,那名次自然而然是你的。
最最重要的是,老爹告訴他,千萬千萬不要買量。
買量是一種很常規的商業手段,但目的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種玩法,本質上沒有贏家,只有廣告平台賺錢。只有變現能力最強的遊戲才能活下來。
沒有達到要求的產品,必然被淘汰。
目前《三國志》的流水在兩三百萬,但每天都以很小的幅度上升。
史小強改變自己的策略,他要穩紮穩打的運營。
想要證明自己,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先把一款遊戲做起來。
「《騎士與部落》的流水多少了?」
「史總,那款遊戲的流水大概在九百多萬,根據我們了解到的消息,很快就會破千萬,但現在還沒有破。」
嗯?
史小強有一些疑惑。
匡宇祥買了那麼多量,這兩天只要能看見的地方,就能看見他們又傻逼又尷尬的廣告。
什麼別點設置。
西瓜換防禦塔你換嗎?
冰激凌換防禦塔你換嗎?
尬到史小強腳指頭扣地,他會產生那種生理上的不適反應。
「史總,我覺得應該是他們的廣告太弱智了,不然這種體量的廣告,怎麼著也不會只有千萬級別。」
「你們還是不懂,人家這是故意拍這麼尬的,就是要引起你的注意。」
「啊這樣嗎?」
別人他不知道。
但史小強如果是一名普通玩家,他是肯定不會玩這種遊戲的。
感覺玩著玩著就變弱智了。
他也不覺得這種廣告能吸引到人。
「千鶴那邊的遊戲呢?那個什麼《星際爭霸》什麼個情況了?」
「史總,《星際爭霸》的數據是保密的,因為他們自己的千鶴平台並沒有向公眾披露銷售數量。」
「不過據行業內的一些傳聞,《星際爭霸》已經銷售了十萬份。」
十萬份?!
史小強聽到這個分量以後,當即就被驚訝地合不攏嘴。
大概就是兩千萬?
這還僅僅是上線一周的成績?
媽的!
怎麼這麼牛逼!
蘇澄這腦殘,還真的有點東西。
史小強看到蘇澄的成績愈發的誇張,心裡自然少不了妒忌的心理。
他從最開始就不太看得上蘇澄,對於他的成績不屑一顧。
但當自己真正運營一款遊戲以後,他才知道蘇澄的成績究竟是多麼的恐怖。
就好像普通人在學生時代整天說自己畢了業要買法拉利,保時捷。
但是畢業以後卻只買了一輛五手QQ,再也沒看不起過任何一輛車。
史小強也是。
他再也沒有看不起過千鶴出品的任何一款遊戲。
史小強從最開始的憤怒,中間轉變成了仇恨。
直到現在,他又變成了非常非常不情願的欽佩和折服。
雖然心裡很不爽,很不願意承認,但這卻是人家拿出來的硬實力和事實。
而且。
《星際爭霸》這個成績,還是在宣發部門很一般的情況下,並沒有像匡宇祥那樣大手筆買量。
他不敢想像。
如果千鶴在宣發部門上多投入一些資金,會達到一個多麼恐怖的成績。
「那這個季度的榜單,肯定是《星際爭霸》沒跑兒了。」
史小強很輕鬆地就下達了一個結論。
他承認,自己的《三國志》打不過《星際爭霸》。
《騎士與部落》的流水雖然也在千萬級別,但蘇澄直接翻了個倍,匡玉成還能花更多的錢去硬砸數據買流量嗎?
想想都不太可能。
他要是真這麼做了,那就是個傻子。
傻的不能再傻的傻子。
……
千鶴大廈。
吳詩詩將一份財務報表交到蘇澄面前。
「蘇總,這是本周的銷售數據。」
吳詩詩從財務部拿過來的時候掃了一眼。
她對於《星際爭霸》的成績感覺到頗為驚訝。
定價這麼高的遊戲,竟然還賣的這麼好。
這可是首周就十萬份的大作啊!
直接打破了藍星的各項記錄。
在整個遊戲圈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她終於知道,為什麼蘇澄要一意孤行,完全不聽從他人的建議了。
千鶴公司的核心高管水平還遠遠不及蘇澄。
所以也沒必要聽,更沒有必要去解釋自己的做法。
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成大功者,不謀與眾。
蘇澄僅僅是看了一眼最後的總額。
2077萬?
還算不錯吧。
這個數據距離蘇澄預估的還是有一些差距。
不過超過第二名足足一倍,已經夠好了。
「那個蘇總,彭經理和大家都已經在會議室等您了,您看咱們現在是不是過去。」
「好,現在就去開會。」
會議室。
蘇澄剛剛進門,現場就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呱唧呱唧呱唧。
「蘇總厲害!」
「蘇總的方案太牛了!」
「恭喜蘇總拿到季度榜首!」
蘇澄:???
幹嘛幹嘛幹嘛。
半場開香檳?
這還沒半場呢,只是剛剛開了個頭而已啊!
沒必要屬實沒必要。
雖然蘇澄也已經知道,自己肯定已經穩了,但《星際爭霸》的成績上限還不僅僅如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彭志浩走到蘇澄的面前,鄭重地握住了蘇澄的手:「蘇總,以後您就是我的神。」
他現在承認,自己當時做的決策有一點武斷。
《星際爭霸》,其實並不符合常規的RTS遊戲設計。
但如果循規蹈矩,怎麼可能這麼成功呢?
原本蘇澄的定價是328元。
但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定價過於高昂,因為還需要考慮到目前國民的經濟消費能力,蘇澄最後還是妥協了一下,把價格降到了199元。
即便是在199元的基礎上再減一百塊,大家也都還覺得很高。
不過最後的成績,非常亮眼。
就像是小姜在圓桌派上的發言。
如果一部電影,能讓人扒牆頭,偷轉頭去換電影票看,那這就是一部好電影。
如果一款遊戲,在不設立任何引導誘導的氪金點情況下,能讓玩家資源掏199元進行買斷制付費,那麼這就是一款好遊戲。
至於彭志浩上周在研討會上的提議……他更是覺得自己愚蠢無比。
首先第一點。
彭志浩提出了希克定律來形容《星際爭霸》這款遊戲實在太難了,需要降低難度。
但是!
誰做遊戲還用希克定律啊!
嫌難?
你可以打劇情戰役啊!
選一個休閒模式不就好了?
其次,彭志浩還用到了巴爾特的MUD玩家分類理論,一般會把玩家分為四個類別。
1,成就型玩家,只關心自己能否達成自己給自己設立的目標,或者遊戲內設置的目標和成就。
2,社交型玩家,享受與其他玩家的互動。
3,探索型玩家,享受在虛擬世界的探索和冒險。
4,殺手型玩家,為了彰顯自己的強大。
彭志浩的本意是這一款遊戲的競技難度很高,所以會顯得相當的小眾,只有第四種殺手型玩家才是參與高強度競技的一小撮人。
但彭志浩考慮的還是不周到。
成就型玩家?
遊戲裡有很多劇情戰役,喜歡做成就去打啊!
缺乏社交屬性?不會有社交型玩家?
《星際爭霸:自由之翼》的遊戲大廳、合作任務、地圖工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社交屬性,你可以在這裡交到很多朋友。
這個模塊就是最好的社交屬性的補充!
最後是在ABC遊戲大會上,匡宇祥提到的「歸因理論」。
從歸因理論來看,1v1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簡單講,就是取得勝利的時候,自己有功,遊戲失敗就怪別人,會造成一種心理落差。
什麼狗屁?
輸了就是自己菜,沒得找別人的原因。
如果連遊戲失敗都接受不了,如何踏入這個殘酷的社會?
彭志浩甚至懷疑匡宇祥是不是兒童益智遊戲做多了,腦子裡都是童話?
以為自己都是小孩子嗎?
大家都是成年人好嗎!
就拿《精英行動》來舉例子。
磨磨唧唧躲在後面不敢拉槍線,不敢突破。
遊戲裡都這麼慫,更別提現實里是一種什麼樣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星際爭霸》也不僅僅只有1v1,還有2v2,3v3,4v4,還有遊戲大廳合作任務等等等等豐富的玩兒法。
……
喜歡遊戲做出來只給你自己玩兒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