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忙碌碌中,1896年很快就過去了。
約翰和安娜又年長了一歲,老亨特拉爾雖然身體和精神還都不錯,但是畢竟已經上了歲數,各方面的情況都開始慢慢變壞。所以哪怕再不願意,約翰也只能是慢慢接過大多數公司的管理工作——說是管理,其實就是一個監督,他更傾向於把管理交給泰勒等職業經理人,然後派出大量的會計師們進行監督。
其他的時間和精力,約翰交給了籌建中的大學和中國留學生們。
其實如果認真說起來的話,約翰最近幾年在醫院的時間越來越少,目前只能保證每周一天,而且相應的學術「成果」也減少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事情太多,他不得不分散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另外一方面的話,也是約翰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因為他的穿越,很多理論和技術都提前出現或者提前完善了,比如說外科領域的局麻、血型輸血技術、完善後無菌技術等等,這些都給外科學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消化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比如說abo血型以及後續的輸血技術,歷史上從提出到被廣泛接受,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而這一個世界哪怕約翰的聲望已經迅速提高,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經過認真考慮之後,約翰決定放慢一些腳步,等等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外科醫師們。
所以到了1897年9月亨特拉爾醫學院開學的時候,新生數量高達八十人!
1897年6月,除了兩名外科醫師和一個選擇了生理學的學生之外,亨氏醫學院第一屆學生中的另外兩人完成了兩年住院醫師培訓,全部留在亨氏綜合醫院就職。一個內科醫師,一個婦產科醫師,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奧斯勒和凱利等人的高度認可。所以在兩人正式入職之後,托馬斯非常大方的開出了兩千美元的高額年薪——這個數字,在1897年的紐約相當豐厚!
消息傳出之後,亨特拉爾醫學院的吸引力驟然大增!
要知道其實不光是亨氏綜合醫院,包括巴爾的摩的霍普金斯和紐約的哥倫比亞等醫院都開出了高昂的薪水,甚至比亨氏綜合醫院的還高一些,只不過沒有招到人罷了。所以當醫學院七月份開始招生的時候,一時間人潮洶湧,報名者眾多。
在詳細徵詢過各個學科的教授意見之後,約翰把當年的招生名額定在了八十人上面!
去年才五十人,今年一口氣便達到了八十人,這無疑給亨氏醫學院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儀器設備什麼的還好說,關鍵是教師們的壓力。好在約翰也不是盲目的增加學生,同時也在增加師資力量,兩年間從歐洲挖來了二十多人,除了研究之外迅速投入到了教學之中……
亨特拉爾大學的籌備,也是一帆風順。
硬體設施的建設是最簡單的,無論教學樓、實驗樓還是食堂等必備設施,在充裕的資金投入下都穩步的建造者。而作為體育運動的堅定支持者,洛厄爾和杜威都沒有反對約翰建造大量體育設施的決定。總的加起來,新校園規模相當的龐大,建成之後至少可以容納五千人同時就讀。至於說難度稍大的師資力量招募,在約翰的高薪面前進展也相當順利——只要承諾學校建成之後承擔一定教學任務,除了高昂的薪水外,亨特拉爾大學將會立刻給對方提供資金進行科學研究。
不到一年時間,洛厄爾他們就招募到了十幾位出色的科學家。
只不過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真正的頂尖人才基本上都在歐洲,在美國的太少了,所以這十幾個人當中,唯一後世有名的是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而且讓人無語的是,這位剛剛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密立根先生之所以願意來紐約,並不是因為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一個物理學博士,而是因為幾年前約翰發表的那一篇論文!
沒錯,就是那篇揭示了電子存在的物理學論文。
雖然約翰這些年一直都避免和物理學家們接觸,甚至不惜開罪很多大人物,但是當年的幾篇論文在物理學界卻影響巨大,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物理學家們對放射性、電子等概念的認識越深,約翰?亨特拉爾這個名字的影響力就越大!
19世紀末物理學三大發現的威力,可不是蓋得。
所以後來靠著油滴實驗獲得諾貝爾獎的密立根,對約翰當然非常感興趣,所以聽說亨特拉爾大學籌建的事情後毛遂自薦,主動上門求職。當然,如果仔細去探究的話,洛厄爾招募到的七名物理學家之中,大部分都是這麼來的……
可惜的是,約翰並不知道這位未來大牛的名字。
或者說即便是知道了密立根的名字,約翰也不會太過在意。在他看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其實不見得能力就一定比同期的其他人強,除了愛因斯坦、海森堡等真正的大牛之外,很多人的成功都充滿了偶然性。所以在約翰看來,重要的不是史書上他們獲得了什麼榮譽,而是個人的態度和發展潛力。畢竟有了約翰的存在,無論老本行醫學,還是外行的物理和化學,將來亨特拉爾大學的榮譽還能少了?
總之一句話,大學的籌建相當順利。
按照洛厄爾的估計,恐怕用不了到1900年,最遲1899年亨特拉爾大學就可以投入使用,招收第一屆學生了。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約翰只能不斷地增加對大學的投入,開出一張又一張的巨額支票……
相比較來說,約翰?杜威就「實在」多了。
完全自主的亨特拉爾小學讓杜威可以大展拳腳,而且那些中國小留學生們沒有煩人的家長在身邊,可以任由他捏扁揉圓。只要不越過底線,約翰幾乎就是任他施為。當然,為了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約翰?杜威也肯定不會胡來,而且正相反,出於美國人對黃種人的固有歧視,連這些」愚蠢「的東方人都能教好,不是更能說明問題嗎?
抱著這種不能說出來的目標,約翰?杜威在這些中國小孩兒身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三十六名少年沒有辜負約翰和容閎等人的期待,一年之中不但適應了紐約的環境,同時還都勉強掌握了英語,至少和教師們交流是不成問題了。在派駐的兩名中文教師極為滿意的回信之後,容閎放心的開始了第二批學生的選拔——這一次,數量達到了四十八人之多。而且和去年不一樣的是,兩江總督張之洞得知消息之後,派人送來了一千兩銀子,帶動著一批鄉紳跟著捐助,最終和五十八名孩子一起送來的還有一萬六千美元的款項……
帶著欣慰,約翰讓學校收下了這筆款子。
一萬六千美元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可想而知要籌集這些錢對容閎來說多麼的不容易。所以約翰把它們全都投入到了學校裡面,建造了大量的體育設施,並且命令學校加強學生們的營養。一時間亨特拉爾小學的風評大好,不少人聽說之後為之心動,把自家的孩子送了進來。
小學裡的白人孩子漸多雖然會出現歧視等現象,但是在約翰看來確實利大於弊。就像白種人孩子必須接受這些黃種人留學生一樣,中國的孩子們也必須接受自己身邊的一切,而不是永遠躲在約翰給他們建造的城堡之中。
一切順利之下,1897年年底的時候,容閎給約翰送來了第三批小留學生,人數增加到了五十七人,一同送來的還有將近兩萬美元的款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