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改革在穩步推進著,雖然很緩慢,但是崇禎還是看到了希望,土豆玉米和他番薯帶來的收穫,讓崇禎不僅僅是有了底氣,更有了威望。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京城十六鋪在擴張,十六家店鋪已經滿足不了百姓的消費,在十六家店鋪的基礎上崇禎又新開了十六家店鋪,商品更豐富了。
招募新軍的布告貼出去的同時,「教官」們也紛紛開始就位。這是崇禎決心打造的一支新軍,全副武裝,所使用的武器配置是遠遠不是那個時代的人能理解的。
招募新軍的條件也很苛刻,不僅要有武才,而且還要有文才,大明並不缺人才,缺少的是發現人才市場「伯樂」。
新軍者:每月能夠得到五兩銀子,朝廷管飯,而且還有額外的補助,優秀者還能得到升遷。且新軍隸屬於國防部,最高長官名義上是國防部長,實際上的掌權者卻是崇禎皇帝本人。
這一年是崇禎元年,在經過三個月的較量之後,崇禎在全國三萬多的報名者中挑選了其中的三百人。崇禎明白,將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沒錯,被選中的人都不是普通士兵,都被賜給軍銜,他們是崇禎改革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新軍被崇禎命名為「步槍軍」,沒錯!這些新軍都配備更為高檔的步槍,而並非是土掉渣的「鳥銃」或者是落伍的「火繩槍」。
三百個少年,全部聽命於崇禎,他們不受兵部管轄,也不聽命於任何人,他們的領導是國防部部長和國防部副部長。
而國防部正副部長的人選者是從新軍三百人中選出,只要努力,三百人都有機會爬到人生的巔峰。
手中握著槍,才有實力說話,這一點崇禎已經領教過。三百支AK雖然讓崇禎大出血,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崇禎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京東大營」豎起了一面大旗,這裡就是「步槍軍」的大本營了,這是一個新設立的機構,崇禎暫時代理擔任他們的「軍長」,「步槍軍」的軍長負責「步槍軍」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領導他們的工作。
未來雖然很遙遠,但是人不能故步自封,不進步就等於是退步。新軍的組建讓崇禎看到了希望,至少讓崇禎有了底氣。
十人一班,三十人一排,崇禎把招募的三百新軍好男兒分為三十個班,十排。
「京東大營」的校場上,紅旗飄飄,好男兒們精神抖擻,帶著全村人的期望,以及他們家裡的期望,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了這裡。
成為皇帝身邊的「親軍」,是莫大的榮幸,能夠成為皇帝的親軍,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現在,他們帶著夢想來到這裡。同時這些青年,滿懷著夢想的青年,也成為了崇禎皇帝的希望。
「京東大營」新建了幾十個超大的營房,這些營房用到的都是最高檔的配置,並且「步槍軍」們所食用的糧食也是最有營養的,為此崇禎還召喚來了二個營養師。
訓練是艱苦的,不能一蹴而就,為了能夠守衛住京師,他們也必須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開支雖然很大,但是這並不能讓崇禎退縮,崇禎想要做的不僅僅只是訓練一支虎狼之師,更想要的是打造一個全新的軍種。
頂住來自朝堂之上鋪天蓋地的壓力,崇禎每天撲在軍營里,與將士們同吃同睡,也共同訓練。
「打靶,搏擊以及野戰」崇禎給他們進行了殘酷的訓練,魔鬼的課程,三百人,他們正在成長,也在蛻變,他們是大明未來的希望。
土豆和玉米成了「新軍」的主糧,他們也是第一批享用這些美味的大明將士,在他們享受這些美味的同時,崇禎也沒有忘記在東江府的毛文龍,那個苦守皮島的毛將軍。
新軍有了很大的進步,至少他們射擊的動作更標準,精準度也大大提高了。對於槍支的使用和維護也更加的了解了。
渴了有汽水喝,餓了,可以啃雞腿吃漢堡,甚至還能喝到咖啡吃到披薩,這些小伙子別提有多幸福了,生活的檔次不止提高了一倍,青年軍們只感嘆自己沒有白來參軍,表達了要視死效忠領袖的決心。
崇禎也是頗有感慨,這可是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親軍」,這就相當於自己的嫡系部隊了,怎麼捨得隨便拉出來打仗,萬一有點意外怎麼辦?精銳之師不同於雜牌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們,是千萬大明子民中最普通的一員,同時也是最不普通的一員。
從入了「步槍軍」的那一刻開始,這些青年們的命運便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他們不再是自由的,他們身上是肩負著使命的。
「效忠,絕對效忠,以及絕對忠誠」
步槍軍的成員是光榮的,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從此走上了一條改變卑微命運的路,他們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威風的士兵。只要有戰功,不論身份如何,都將會得到升遷的機會。
做夢也想不到的待遇,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這對於這些初出茅廬的小青年幼小的心靈是有著及大觸動的。崇禎安排教授給他們上軍事課,講有關女真人的歷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遺忘過去,等於背叛歷史,背叛歷史上可悲的,遺忘過去的人是麻木的。當然,絕對效忠和絕對忠誠的觀念必須牢牢紮根在他們心裡,也必須讓他們知道,他們頭頂上的那個太陽究竟是誰!
時間總是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快新的一年的夏天又到了,雖然收穫的季節還遠遠未到來,卻發生了一件令崇禎很頭痛的事情。
這一年的七月,寧遠鬧了兵變了。
從北京到寧遠不過三百多公里,而寧遠也只是一個小城,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名氣,但寧遠對一個人來說,卻很重要,這個人就是袁崇煥。
因為寧遠是他崛起的地方。
因為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都曾使得袁崇煥春風得意。
顧頭不顧西的崇禎,這時才想起,要出大事,因為歷史上的寧遠兵變的非常完全就是一場悲劇。
之前戶部尚書畢自嚴就奏稱:天啟七年歲入銀326萬兩,其實實際收入不滿200萬兩,邊餉銀卻需要327萬兩,入不敷出,赤字太大。再加上軍官剋扣,不發餉銀,普通軍兵,生計困難,拖欠守軍四個月糧餉不發。
因為沒有糧餉,最後把官軍們都逼急了,本來下級軍官和士兵生計已經非常困難,如果中高級軍官能同他們同甘共苦,大家也能互相扶持著度過難關,不至發生兵變。而事實卻是,一些官員的貪污腐敗毫不收斂,結果是雪上加霜。遼東推官蘇涵淳、通判張世榮,一酷一貪,使得官兵激憤,蓄勢待發。以上矛盾,錯綜複雜,多因一果,最終於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寧遠發生兵變。
此時籌措銀子已經來不及,還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崇禎只能緊急調撥糧餉轉運寧遠,平息兵變。
在處理寧遠兵變這件事情上面,袁崇煥做的確實沒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