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邑。
沈諸梁頂盔摜甲,一手按著劍柄,看著緩緩步入營寨門口的楚軍士卒,不禁眉頭一皺!
只見從各地趕來會合的楚軍將士,大多是面黃肌瘦,兩鬢斑白的老卒,更離譜的是他們少有穿戴盔甲,衣衫襤褸,手中的兵器五花八門的,幾乎生鏽。
更有甚者,居然只扛著鋤頭就趕來增援潛邑!
靠著這樣的士卒作戰,這不是找死嗎?
沈諸梁很是頭疼。
「這樣的兵士,根本不堪一戰。我堂堂楚國,難不成僅僅在吳地喪師八萬,便要淪落到將老弱都派上戰場的地步了嗎?」
沈諸梁的臉色忽明忽暗的,很是不忿。
在一側的副將苦笑道:「將軍,你就知足吧。」
「國府的確已經向各地封君下達徵兵令,但真正響應者寥寥無幾。封君們私心作祟,不願再出青壯同吳蠻子廝殺,就這些老弱,都是拿來湊數的!」
「真是荒謬!」
沈諸梁恨得咬牙切齒,說道:「泱泱大楚,就是養著這些個封君貴族,酒囊飯袋,才會連區區一個吳國都對付不了。」
「現在,他們居然敢對國府的徵兵令陽奉陰違,日後豈不是要裂土造反?」
聞言,副將嘆氣道:「將軍所言不虛。末將在來的路上就聽聞,羅、庸、絞等地相繼發生叛亂,其地封君竟然復辟舊國。」
「郢都那裡,正忙著調兵遣將鎮壓叛亂,給我等下達的命令,只是堅守潛邑,抗擊吳軍。」
「還有這等事?」
沈諸梁不禁啞然失笑。
這對於楚國而言,無疑是最糟糕的處境!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伐楚的吳軍已經不足為慮,擋住即可,但各地發生的叛亂,對於楚國而言卻是燃眉之急,必須要馬上解決的大事!
不然,稍有不慎,楚國就可能被拖入內戰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不過這多半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楚國早期的擴張戰爭中,國內也是不時的爆發不同規模的叛亂或民變,但都能被楚軍迅速鎮壓下來。
只不過,這一回楚國還面臨著吳軍的威脅,故而馬虎不得。
「唉!」
沈諸梁不由得長嘆一聲。
他知道,現在楚國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跟吳國媾和,然後集中優勢兵力鎮壓國內的叛亂!
……
吳都,招賢館。
就在楚國忙著鎮壓內亂,以及抵禦鄖、唐兩國侵擾,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穩坐釣魚台的慶忌,則是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治國安邦上面。
此刻,慶忌端坐在招賢館的台階之上,掃視著偌大的庭院中,正在專心致志,撰寫策論的一眾士子!
自求賢令頒布以來,天下列國的士子都紛紛入吳。
尤其是在慶忌千金買骨,敕封鑄劍師出身的幹將為大工令,賞賜一千金之後,天下士子更是掀起了一股奔吳的熱潮!
現如今,入吳的士子已經超過八百人,但其具體的才幹如何,慶忌還不得而知。
所以,慶忌打算舉行一場策論大會,以此來考校一眾士子的才幹。
至於策論的題目,不外乎治國理政,軍事邦交,總之就是挑著士子們所擅長的領域來,凡有出眾者,皆可被委以重任。
慶忌要求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而這第一批的入吳士子,慶忌是基本上都用到的。
不多時,已經有一些士子遞上竹簡,讓在一側的官吏批閱。
部分士子還在奮筆疾書,慶忌則是挑了幾道竹簡自己批閱。
在批閱的過程中,慶忌不難看出,士子們所撰寫的策論,大多三個字就能概括——
假!
大!
空!
但凡是治國安邦的理念,沒有多少創新,大致上都是按照前人的經驗而來,譬如實行仁政,輕徭薄賦,吊死問孤,鼓吹恢復周禮之類的。
道理是這樣的道理,但究竟如何去實施?
這樣扯來扯去,讓慶忌根本了解不到士子們的真才實學。
當然,他們必定都是能讀書識字的,當一個小吏綽綽有餘。
至於有多少才幹,不得而知!
等到所有士子都將自己所撰寫的策論一一上交,慶忌這才站到台階的最前端,環視一周,朗聲道:「二三子,爾等之策論,寡人已經閱覽過幾篇。」
「都堪稱是治國之良策!然則,寡人認為依舊有所不足。」
「吳國,不同於晉、齊、魯、宋、衛之中原列國,吳國地處東南一隅,飯稻羹魚,風氣剽悍,是故有所不同!」
「所謂治國者,當因國情而定,非是一味的行仁政,輕徭賦,重禮德!」
頓了頓,慶忌又看著台階下,頗為茫然的士子們,說道:「寡人相信,二三子確有真才實學,然則依照每個人的才學,究竟授予何等官位,尚且不得而知。」
「寡人務必做到人人各得其位!寡人之意,請二三子週遊吳國,下至邑鄉,實地考察,依據我吳國之風土人情再寫一篇策論。」
「以三個月為期,二三子可自薦官位,亦可由他人舉薦其位!三個月過後,爾等皆可依照自己的才幹,走馬上任。」
一聽這話,台階下的士子們頓時忍不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忽而,一名士子面露不滿的神色,嚷嚷道:「吳王,這是何意?」
「我等士子千里迢迢的從中原入吳,莫不為求得封官賜爵,而今策論已寫,足見才學,吳王卻將二三子打發到邑鄉,豈非誤人子弟,誆騙我等?」
「正是!我等士子不避艱險,千里入吳,可不是為讓吳王發配到窮鄉僻壤之間的!」
「吳王莫不是在消遣我等?」
「吳王,請給二三子一個說法!」
群情激奮!
士子們顯然都不大滿意,慶忌讓自己下放到邑鄉之間,白白遭罪。
畢竟,誰不知道吳國的疆土遍布沼澤林地,時常還有豺狼虎豹出沒?
這稍有不慎,小命都得搭上,可能還將被猛獸吃掉的那一種!
見狀,慶忌則是臉色一沉,以一種毋庸置疑的口吻揮手道:「寡人言盡於此!」
「凡願意下至吳國各邑鄉,探察各地風土人情者,衣食住行皆由國府所出。若有不願者,寡人也當贈予其十金作為盤纏,以車馬送其返鄉!」
聽到這話,在場的士子都不由得沉默下來。
慶忌所作出的這一決定,必然不是說笑的!
要麼下鄉,要麼打道回府,士子們已經別無選擇。
好在,慶忌還算是厚道的,凡是選擇打道回府的士子,吳國都能贈送車馬和十兩黃金,送其回去!
但,一眾心高氣傲的士子,又豈能看得上區區的車馬黃金?
所以,不出意外的,超過八百名的士子無一人願意離去。
只因為他們壯志未酬,在沒有得到滿意的官位之前,士子們都不想灰溜溜的跑回去,引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