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10月日,美國破產協會公布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接近6.萬人。
這些破產的人員,基本上都是以前所謂的中產階級,甚至是小富豪。
200年10月24日,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年第三季度虧損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風光了近十年的金融業,迎來了自己最大的一輪調整,不過,到現在為止,估計也沒有人相信這一輪危機的對美國金融行業的影響會超過12年的那場大蕭條。
200年10月30日,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3億瑞郎。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起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對世界各國帶來越來越明顯的影響。
「管總,我們的資金已經通過多個賬戶,陸陸續續的進入了納斯達克和紐約證交所了」。
「第一波資金先做空那些藍籌股,除了福特汽車之外,就以花期銀行、美林銀行這些大銀行為目標」,管衛東開始布置投資的大方向。
「福特汽車要專門去對付他們嗎?」
「嗯,要儘可能的讓他們的股價大幅波動,往下走,讓福特汽車的人感受到緊張氣氛」。
「如果這樣的話,可能不一定可以掙到多少錢呢」。
「沒關係,為了讓他們的股價波動激烈一些,我們可以同時安排一部分人做空和做多福特汽車,總之,在不虧錢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折騰福特汽車」。
「管總,福特汽車和我們集團有矛盾?我們這麼幹可是有點吃力不討好的樣子呢,要是放在平時,還不一定能夠很好的達成目的呢,不過現在次貸危機愈演愈烈,金融市場已經有點風聲鶴唳了,倒是方便我們抄作了」。
「不該問的不要問啊,這是江總親自安排的任務,大家按照指示執行就可以了」。
「行,堅決貫徹大老闆的指示,管總,你就在一旁看好戲吧,保證讓福特公司金融部的那幫人慾生欲死」。
房利美總裁辦公室。
房利美成立於13年,當時,由於缺乏抵押貸款資金的持續供給,美國有數百萬的家庭無法擁有自己的住房,或者面臨失去住房的風險。
美國政府成立房利美的目的是增加抵押貸款資金的流動性,降低購房成本。
最初,房利美作為一個政府機構,只被授權購買經過聯邦住宅管理局擔保的抵押貸款。
16年,房利美成為私營公司,其權利擴大到了購買未經聯邦住宅管理局擔保的抵押貸款。
房利美是美國住房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美國二級抵押信貸市場運作,確保住房抵押貸款銀行和其它貸款機構有充足的資金以低利率出借給住房購買者。
房利美雖然不直接為房屋購買者提供貸款,但是通過購買各種貸款機構(這些機構直接為房屋購買者提供貸款)的房屋抵押貸款來為房貸資金提供支持。
與房利美有業務往來的貸款機構是初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組成部分。
初級市場貸款者包括抵押貸款公司、存貸機構、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以及國家和地方的住房信貸機構。
這些貸款者在二級市場賣出抵押貸款。
「總裁,我們得向國會尋求支持,為中低收入的美國居民擁有房屋所有權提供支持是他們估計我們這麼做的,但是現在這一塊已經成為違約的重災區了」。
「財務部有測算出今年的盈利情況不?」
「已經測算了好幾次了,保守估計,今年得虧損50億美金」。
「這麼多?這一下就把我們前幾年的利潤給吃沒了」。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買的抵押貸款有許多出現了違約,以後肯定會更加嚴重,如果沒有後續資金的支持,我們有可能很快就會出現違約了」。
「如何幾大銀行談一談,看看能不能借貸一批資金應急」。
「已經在談了,現在股市上也有不少機構在做空我們,我們的股票最近波動很激烈呢」。
「牆倒眾人推啊」。
高盛。
「各位合伙人,今天我們的會議主題是商討當今次貸危機之下我們公司的生存之道」。
合伙人制在華爾街有非常古老的傳統,許多國際投行都起源於這一制度,包括高盛、美林、摩根史坦利等等,其中又以高盛的合伙人制度最為知名。
在華爾街,成為高盛合伙人這件事可以跟中大樂透相比擬,不僅僅是因為合伙人地位意味著豐厚的薪水、通向公司最高職位的進身之階,還因為成為合伙人的概率極低。
有趣的是,高盛的傳統中,新晉升合伙人都會得到高盛首席執行官的親自致電,因此不少人在真正名單公布的前後都會焦慮地等待那通電話。
一位高盛前合伙人曾表示,接到那通電話是他一生中感覺最棒的時刻。
畢竟,高盛大約有3.5萬名員工,但合伙人只有300-400人。
「總裁,從目前證券投資部的分析來看,我們認為這場危機到現在為止,只是一個開始,還遠沒有到危害最深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公司有必要進一步提升應急預案,以面對不斷惡化的金融市場」。
「總裁,從大宗商品交易的情況來看,我們覺得本次的次貸危機只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小風波,並不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發展造成多大的影響。目前的油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仍然強勁,我們有理由相信,市場仍然跟景氣」。
「總裁,我們投資銀行部的分析覺得,這場危機對金融業的衝擊應該是會很強的。目前世界主要的銀行都受到了次貸危機的影響,花旗、美林、瑞銀都宣布上季度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虧損,我們很難相信,這種虧損能夠在下一季度就馬上得到大幅改善」。
「總裁」。
「總裁」。
高盛各個部門的人員紛紛的發表只自己的看法。
不過,不管他們怎麼看,都阻擋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