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姐笑笑,「其實很簡單,我們見面之後相處不錯,在我出海期間,耀武經常買些東西給孩子送過去,其實大多都送到我媽那了。」
「有一次,耀武過來,看到我兒子蹲在地上撿餅乾碎吃,我侄子拿著耀武買的餅乾,還嘲笑我兒子。耀武當場就生氣了,跟我媽和嫂子講道理。」
「我媽一邊罵耀武,一邊打我兒子。耀武講不通道理,就把我哥揍了一頓。他們怕我知道,也沒敢聲張。耀武也沒跟我說,是我家鄰居跟我說的,我才知道。」
雲姐真的不想留在那個家裡了。
每個月給家裡那麼多錢,可換不來父母和哥嫂善待自己的兒子。
韓小蕊聽到這話,也非常氣憤,「怎麼可以這樣呢?你平時給家裡那麼多生活費,明明是親人,這麼苛待孩子到底是為什麼?」
雲姐眼睛濕潤,也點了點頭,「是啊,我也想知道。就算是鄰居,也未必會做得這麼苛刻。蔡嬢嬢是媒人,她跟我婆婆胡大娘,相處一段時間,就跟我說,婆婆人不錯。」
「不僅為人細心乾淨,而且還特別熱心。我也見過,覺得也還行。不過她很顯然放不下老家,在我們結婚之後,她就要回去了。」
韓小蕊聽到這話,點了點頭,「把你兒子轉過來,在這邊幼兒園上學,咱們村里還有空閒的宅基地。可以買下來,蓋房子,比筒子樓更划算,以後說不定還能遇到拆遷。」
雲姐呵呵笑笑,「姐妹們給我出主意,在領證之前,我已經把林永福家的房子買了,已經搬進去了。」
聽到這話,韓小蕊驚訝,「動作夠迅速的啊!」
「船上姐妹多就是好,大家幫我出主意,幫我想辦法,人多力量大。」雲姐笑道,「我也跟胡耀武說了,他對我兒子好,我就對他女兒好!我們在一起生活三個月,如果都很合適,我不避孕了,如果還能懷孕,不管男孩還是女孩,我們再生一個。」
韓小蕊一愣,旋即笑笑,「其實我想說,身體允許的情況之下,的確應該生一個。我也是這樣想的。」
雲姐點頭,「蔡嬢嬢都跟我講了,既然再婚,就要做好再生的準備。再生的孩子,跟我的兒子是兄弟兄妹,跟胡耀武的女兒是親姐弟姐妹。這個孩子就像紐帶一樣,把這個家連在一起。」
「另外孩子還小,我前夫一家不配擁有我兒子這麼好的孩子,我要給孩子改姓,都姓胡。另外,他們一起長大,有感情,又一個姓,在外也不會被人說是重組家庭。」
聽到雲姐這麼說,韓小蕊笑了,「既然你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那我就不擔心了。」
雲姐笑笑,「也都是姐妹們幫忙出主意,水姐和小玉姐,為了我的事情,忙前忙後的。等辦兩桌請大家吃飯,我好好敬大家幾杯酒。」
楊建國對胡耀武也評價頗高,同時,還是葉峰曾經的戰友。
人品上沒有瑕疵,也同樣是苦命人,兩個人走到一起,彼此珍惜,組成一個家庭,也挺好。
韓小蕊回到家裡,就看到葉峰和楊志剛正在大門口吸菸,「怎麼不進去啊?」
葉峰和楊志剛動作整齊劃一,把手中的煙掐滅,扔門口的垃圾桶里,「閒聊呢,哎呦,你兜里怎麼有這麼多糖?」
韓小蕊回答:「雲姐和胡耀武的喜糖,他們已經結婚領證了,還買了林永福家的宅子,在金山灣落戶了。」
葉峰訝然,「那待會我要去恭喜耀武。」
楊志剛笑笑,「結婚了,就能踏踏實實在這邊工作,不想著離開了。」
「是的。」韓小蕊點頭,「楊叔,最近賬上有不少錢,這麼多錢,我也花不完。想把咱們金山灣的學校給翻蓋了,建成兩層樓的寬大教室,圖書館,體育館,操場,把小學和初中建好,將來平平和安安就在這裡上學。」
一聽這話,楊志剛就來勁兒,「建一所學校,要不少錢呢!」
韓小蕊笑笑,「建國哥應該跟你說過我們觀賞魚養殖場的效意,到年底我們能有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產值,刨去各種成本,還盈餘很多。」
「另外,咱們養殖場,還有海洋捕撈,每次都能賺很多錢。多做點善事,總比把錢放在銀行里強。」
現在韓小蕊買了很多處房子,也買了很多商鋪,真的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了。
楊志剛見韓小蕊真的想建學校,點了點頭,「那行,這事情我去找劉支書,金山灣小學的校長是劉支書的同學,初中校長是我戰友。」
「先跟他們說說,然後一起再往上報,更好操作。既然要建造,就把金山灣學校建造成為申城最好的小學和初中。」
「對,要干咱們就干最好。」韓小蕊笑道,以後不用發愁孩子上學了。
楊志剛也想到了這一點,現在孫女上小班,等上小學了,在兩年半後,到時候學校就能建好了。
果然劉支書在聽到楊志剛的話之後,渾身一震,「這可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啊!怪不得你們氣運強,積善人家,總有餘慶。」
「這事情,包在我身上。正好我也快要卸任了,沒有別的事情,我就專門跟這件事情,保證一分錢都不會亂花。」
「那就拜託劉叔了。」楊志剛笑道,這句話說的真好,積善人家,總有餘慶。
積福,希望可以把福氣延伸到孩子身上。
至於大洋彼岸的混蛋兒子,楊志剛是一點福氣都不想給。
校長的金山灣小學和中學並不在一起,中間還隔了一個海鮮批發市場。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比較破舊,而且面積不大。
小學有四百多人,初中有兩百多人,因為大部分都是金山灣的小學升上去的,全部加起來有八百人。
如果在原址上建造,不僅耽誤學生們的學習,而且還不能建造好的學校,於是兩個校長和金山灣的村委,以及楊志剛和韓小蕊聯名給區政府上報,建造新學校。
區政府的領導們一看,這是好事情啊!
現在初中和小學,周圍都是工廠,學校在其中也不好。
把學校規劃到金山灣北部,有一片空地,有點低洼,但很大。
原來的地方,改成工業用地,一舉兩得。
當得知要在金山灣北部建造小學,劉支書韓小蕊當然贊同,因為村子離學校很近。
有人的地方,才興旺,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本來這塊地方,只準備給一半,用於建造學校。
但韓小蕊的一句話,讓劉支書和兩位校長一個激靈,竭盡全力把那片地全部爭取下來了。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