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儘管朝中的大部分官員都不相信山西以及宣大等地的官員能在東林黨的施壓下,特別是在東林大佬韓爌的施壓下為晉商走私提供便利。
甚至同為東林黨人的天啟皇帝的老師孫承宗專門為此反駁了天啟皇帝,認為這是廠衛對正直官員的又一次栽贓陷害,為此,孫承宗和作為廠衛頭目的魏公公的關係是進一步惡化,但作為當事人的韓爌和這些宣大以及山西的官員都知道,這本來就是一個真事。
只不過歷代大明皇帝都沒有發現而已,為此,韓爌一方面專門向天啟皇帝提出了辭呈,另一方面則是通知晉商這段時間要停止這個買賣。
而宣大和山西當地的官員也因此開始嚴查走私,因此,這段時間內,山西當地的走私活動是銷聲匿跡,好像他們都是真正聽了天啟皇帝的旨意一樣。
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何況這些晉商現在的主要財源就是來自走私。至於當地的生意,由於這些年來北方一直受災,人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糧食上面了,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的生意可做。
當然糧食生意一直也是晉商的大項,只不過,天啟皇帝和魏公公對於災區的糧價是十分的警惕,對於哄抬物價的行為是堅決的打擊,即使東林黨人一直彈劾廠衛對商人的這種行動,但明白真實情況的天啟皇帝根本就不予理睬,甚至為了躲這些煩人的事,根本就不上朝。
東林黨人發現,儘管天啟皇帝不上朝,但只要下面有什麼對賑災不利的情況,天啟皇帝的聖旨馬上就會下來。這其實也說明了天啟皇帝不上朝就是躲開他們這些蒼蠅的,但皇帝本人卻通過廠衛把什麼情況都了解得很清楚。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山西商人只能老老實實的都他們所打的糧食以不到一兩的價錢賣給朝廷,然後朝廷就利用這些糧食就近運到陝西,對受災地區進行救災。
如果說,這些晉商只是些小地主,那這樣的生活也可以接受。因為雖然糧價不高,但由於是自家土地生產出來的糧食,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的。但這些山西商人可不一樣。
他們的糧食從來就是運到遼東高價賣給建奴的,而且不但是他們自己的糧食,他們也大肆在當地甚至是從糧價比較低的江南地區運來糧食,然後再高價轉賣給建奴。
再加上他們自己的鐵礦,和從江南採購的鹽和茶。通過走私這些他們才能成為大明數一數二的商幫,為此,他們每年都花大把的銀子來收買和賄賂官員,來為他們的走私活動提供保護。
同時他們也是東林黨背後的大金主,當東林黨剛成立時,這些眼光長遠的商人就為東林書院提供了大量的金錢,可以說,東林黨一半的活動經費就是他們提供的。
但現在,這些走私的生意被迫停止了,沒了大的進貢的他們知道。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那等待他們的就是家族的敗落。
因此,為了他們家族的利益,他們很快就同樣受困的建奴達成了一致,皇太極派出了他的情報機構蠻子城的首領,帶著他的大謀士范文程一起來到了山西,然後由晉商的首領范永斗介紹給了趙南星。
本來他們與韓爌的關係最近,但韓爌明顯是被天啟皇帝給注意到了,因此,只能選擇趙南星。而趙南星呢?本來他也受江南海商和他們東林黨的委託來除掉天啟皇帝。
所以,天啟皇帝的對手實在是強大,從建奴,晉商,東林黨,海商這幾大勢力在殺掉天啟皇帝這個問題上的意見是空前的統一。
本來,如果只有這些外在的敵人也好辦,畢竟天啟皇帝是大明的皇帝,有一個王朝的國家機器在手裡。但他最親的弟弟崇禎皇帝在東林黨人的鼓動下對他下了殺心,再加上也是他最親近的皇后張嫣也參與進來。
外有強大的敵人,內有自己最親的人的背叛,只有魏公公一個奴才和他一心的天啟皇帝如果不是一個知道詳情的穿越者那是根本就躲不過去一死。
說起來,天啟皇帝的皇后張嫣參與對其丈夫的刺殺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感到沒有理由。其實張嫣也是很有理由的。
要知道,張嫣是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的。歷史上說她們家是一個小商人,但這個小商人也是相對的,畢竟如果張家只是一個隨時朝不保夕只有一個小門面的鐵匠鋪,那給天啟皇帝挑選皇后的官員根本就不會找到她們家。
因為那些人在大明的文官眼中也是賤民而已,他們是不會正眼看這些人一眼的,更不要說挑選皇后這樣重要的事了。所以,張家的小商人也是相對於晉商以及江南的那些巨富來說的,她們家的條件也是不錯的。要不然,她也不會讀書識字了,因為一般的家庭不要說是女孩了,就是男孩也沒有財力讀書的。
所以,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張嫣所受的教育和影響只會讓她對於向商人收稅這種事特別的反感。從她與魏公公的關係一直不好就可以看出來,畢竟她作為皇后,魏公公是不敢得罪她的。相反很會做人的魏公公只能想辦法巴結她,畢竟就是我們普通的人也知道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人的朋友,那最起碼不能得罪這個人的老婆。
何況魏公公只是皇帝的奴才呢?而魏公公又是出了名的會做事,這個事他會比我們普通的人更清楚,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嫣還是每次提到魏公公就恨得咬牙切齒,只能說明她是對魏公公收商稅這個事才恨魏公公的。
因為她們家從前就是一個中等的商人,現在她成了皇后,而她父親則成了勛貴。有了這個條件,只要不是太笨的人很快就會成為大商人的。而張家能一直做為中等商人存活下來,就說明她父親的精明。
在這種情況下,張家其實與東林黨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張嫣也因為從小就受到的教育只能是天啟皇帝對商人下手這件事從心裡就相當的不滿。
有了這個前提,再加上東林黨人的鼓動,以及崇禎皇帝再中間的撮合,她與東林黨人達成一致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