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周瑜帶諸葛亮去參加東吳的議事大會。
諸葛亮走進大堂時,只見到孫權坐在上面上,有著君子臨朝的氣派。
在孫權的前面列著兩排官員。左邊的是文官,為首的是張昭,依次下邊的是;顧雍、張紘、步騭、諸葛瑾、虞翻、龐統、陳武、丁奉等三十幾人。
右邊是武官,為首的是程普,依次下邊的是;黃蓋、韓當、周泰、蔣欣、潘璋、呂蒙、陸遜等三十餘人。
文官人人文雅。武官個個威武。
這些官員都是衣帽著華麗,服裝整齊,腰間佩劍鏘鏘。
諸葛亮想,東吳經過三代人的奮鬥,如今已是文武齊全,官員眾多,已具小朝廷的規模了。相比之下,劉備那邊,還是個流竄式的小集團,文的僅有兩三個,武的只有關張趙三員,簡直就像一群流匪。如果這次跟東吳搞聯盟不成的話,劉備集團可能被消滅的了。他必須力爭促使聯盟成功才行。
諸葛亮是列席人員,沒有發言權。他靜靜地觀看孫權的處理事情。
周瑜首先參拜了孫權,孫權也講些問候和安慰周瑜的話兒。
接下來,周瑜就開始問起孫權關於對付曹操的問題。孫權就吧張昭那幫文官要勸他投降曹操的事情講了出來。周瑜就當場和張昭辯論,問張昭為何要向曹操投降的呢?張昭就把曹操的優勢講出來,又把東吳的劣勢講出來。最後的結論就是,要是東吳要和曹操對抗的話。東吳就必敗無疑。
周瑜就破口罵起張昭,罵張昭是迂儒。最後。是周瑜贏了。因為孫權是不願當亡國奴,不願將父兄開創出來的基業拱手送曹操的。因此。孫權支持周瑜抗擊曹操的主張。
在旁觀的諸葛亮當然早就知道,武將總是跟文官是對立的。因為軍人是天生的主戰派。只有戰爭了,軍人才有機會立功,才有機會晉升的。只有了戰爭,君主才把作戰的經費撥到帶兵的將軍手中,將軍才能從中剋扣戰爭的軍費。而文官就沒有權力過問戰爭的經費了。文官只有在和平的年代裡,才有權利拿到錢的。因為在和平的時期,國家總是要搞一些建設,搞建設就需用到那些文官員。文官在轄區抓建設的時候,就能從中貪污。即使文官沒有抓建設項目,但是它可以利用下鄉去考查民情,也能收到下屬的送禮和行賄,也能撈到浮財的。
再說,一個國家投降另一國家時,文官往往能就地留用。因為文官手下無兵,人無膽量,不敢造反。文官一得到留用了。他就能代表新政權下道基層去安撫民眾,教民眾要忠於新的政權,這樣的話,他又有私撈的機會了。而武官就不能留在原地的了。因為新的政權就是怕舊的武官造反,所以就要調走武官,不讓他留守在原地。他就被調到新的駐地。以前的功勞全都取消,想要晉升的話。就得重新奮鬥立功才行。因此,每逢國家在討論戰事時。武官一般都是反對投降,力主對敵開戰。
諸葛亮見到孫權當場就任命周瑜為大都督,並把身上象徵權力的佩劍交給周瑜。周瑜也當場舉起寶劍說:「我奉命帶兵抗擊曹操,各位將士明天起到江岸的軍營來接受任務,如有遲到缺席者,就按軍師的七條禁令的五十四斬處罰之!」
散會後,諸葛亮覺得還有一件事需要跟周瑜講一講。諸葛亮他也懂得他一跟周瑜說了這件事,那他就是鋒芒太露了。周瑜就覺得他諸葛亮看問題比周瑜高明,就遭到周瑜的嫉妒,就招來周瑜對他防範和加害的。但是他不敢說的話,劉孫聯盟就搞不成,他想當宰相的理想也就破滅了。
人不大膽,出不了名。諸葛亮決定要跟周瑜講這件事。
正在諸葛亮在想採取什麼辦法去跟周瑜講的時候,周瑜卻派人來叫他去商量事情。
諸葛亮去到了周瑜辦公的營房,周瑜說:「今天在議事大廳,已經通過了抗曹的決定,現在我就是向你求教破曹的大計。」
諸葛亮說:「吳侯的抗戰心還不夠穩定。都督你還不能作出決策的。」
周瑜問道:「吳侯為什麼心還不穩定的呢?」
諸葛亮說:「主要是他還擔憂自己兵少,寡不敵眾。都督能以軍事的優劣去開導吳侯了,使他明白了自己的優勢之後,破曹的大事才能取得成功。」
周瑜問道:「先生怎樣知道吳侯心情的呢?」
諸葛亮說:「我就在吳侯正要走入後堂的那一霎間,見到他縐了一下眉頭,神情凝重的環視眾臣一遍才步進後堂。這就說明了他還是猶豫不決的。」
周瑜覺得諸葛亮說的很對,他也看到主公在看他的時候,神情就帶著一些憂慮,不打消主公憂慮害怕的心緒,主公是不批准給他帶兵去抗曹兵的。於是他就對諸葛亮說:「如此,我就馬上去見吳侯一下。沒有時間陪先生說話了。」
諸葛亮為什麼能觀察出孫權這樣的表情呢?因為古代皇帝在退朝時,是規定皇帝先退朝了,下邊的大臣才能散朝。孫權就是仿照皇帝的規定來做事,所以他事先回到後堂了,下邊的官員才能散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人想在退朝要謀害皇帝的時候,不敢在眾臣還在齊的情況下手的。這個形式就一直沿用到今天。據說現代的某國在一次召開大會,會議結束時,國家元首總是坐在椅子,遲遲不站起來,好嚇得有參會者都怕得冒汗,都以為要抓人了,所以元首才遲遲不走開的。但是時間過去了半個鐘頭,仍不見動靜。元首身邊的總理才突然想起元首曾對他講過,元首年邁多病,腳都浮腫了,行走不方便。總理就連忙過去攙扶起元首,扶架元首走進後廳去。那些參會人才鬆口氣散去。
閒話不多說。再說周瑜去見了孫權。孫權問他,為什麼這麼晚了還來見他的呢?
周瑜說:「幾天之後,我們就發兵去跟曹操對抗了,主公心裡是否還有顧慮?」
孫權說:「我就是怕我們兵馬太少了,敵不過曹操的。」
周瑜想,諸葛亮真的講對了,吳侯真的怕曹操兵多。那怎麼講了才能叫吳侯不怕的呢?他就說:「主公你只看到曹的來信,就以為曹操他真有百萬兵馬來打我們東吳,其實他是沒有這麼多的。現在我們就來核算他的兵馬一下吧,曹操在北方原來有的兵馬,只不過是十五六萬之多,況且他的軍隊跑了這麼遠路,早就疲勞極了。新近所得荊州的兵馬,也只不過是七八萬之多,而且那些兵馬有大多數心存懷疑,不服曹操管制的。他曹操用疲勞和多疑之軍隊來跟我們打仗,雖是占多數,也是不足怕的。我請主公發給我周瑜五萬兵馬,我就能將曹操打敗回北方。請主公不要多慮!」
孫權一聽到周瑜講得那麼的信心,就很高興的撫摸周瑜的背說:「我信心足了,相信你能戰勝生曹操的。張昭太讓我失望了,獨有你和魯肅才跟我同心的。你可以跟魯肅、程普帶兵出征吧,我在後頭再繼續發兵,調運足夠的軍去給你們。要是你覺得前方不如意的話,就給我來信,我就親自帶兵到前線去跟曹操決戰!我實在無慮的了。」
周瑜連忙謝孫權對他的信任。他又覺得諸葛亮的智謀還在他周瑜之上。留諸葛亮在世上,是對周瑜極大的危險!要除掉他!
後人有詩云;
不敢脫穎人平庸,
鋒芒畢露招禍凶。
孔明出使炫能耐,
險些屍首葬江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