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南征的第一個戰役,就是使用反間計,使得邊境的叛將高定殺了同夥的雍閩、朱褒,重新奪回了邊境的三個郡,取得第一個戰役的勝利。
諸葛亮馬上派人捷報傳回成都。他這樣做的目的,雖然說向皇上報告勝利的消息,實際上就是向眾大臣炫耀他諸葛亮的功勞,炫耀他的軍事指揮能力的。
劉禪聽到了諸葛亮勝利的消息,原本不當一回事。但是太傅許靖卻教劉禪要派人到前線去犒軍一次。這樣做了,前方將士才知道皇帝關心將士。
許靖這樣做,就是為了幫劉禪籠絡民心,籠絡軍心兵心的。只有民心兵心用戶皇帝了,皇帝才能坐穩江山,才不怕國眾大臣篡位。
劉禪就問太傅許靖,那麼該派誰去前線的呢?
太傅許靖說:「先皇昭烈皇帝在世時,碰到這樣的情況,都是派馬良去的。」
@無@錯@ ..
劉禪說:「馬良已經死了。誰適合去呢?」
許靖說:「那就派馬良的弟弟馬謖去吧。馬謖以前經常跟哥哥去辦這樣的事情,他是有經驗了。」
於是劉禪就派馬謖押運犒軍的禮品去前線。
馬謖來到了前線。諸葛亮聽說成都來人犒軍,就連忙出迎來迎接。
諸葛亮見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年輕人上前來對諸葛亮行了禮說:「在下奉皇上的敕命,前到前線來賞賜打了勝仗的將士的酒帛。」
為什麼馬謖還披麻戴孝?因為古代人要守孝三年之多,所以馬謖還穿麻衣去前線縞軍。
不須問,諸葛亮就懂得行禮了年輕人就是押運犒軍禮品來了的領隊官員。他看了半天。才看出年輕人就是馬良的弟弟馬謖。
諸葛亮就馬上問馬謖,你家中誰過世了?
馬謖告訴諸葛亮講。他的四哥馬良已經過世了。
諸葛亮一聽,心裡很難過。原來諸葛亮視馬良如親生兄弟一樣。而馬良也把諸葛亮當成長兄來看待。馬連曾經給諸葛亮很多好的建議。諸葛亮入川助劉備打劉璋時。他就講馬良留在荊州協助關羽守荊州。當諸葛亮攻克了雒城的時候,馬良就馬上給諸葛亮發來一封信。信文如是說;
聽說雒城已經攻克,這是上天賜予的福分。尊敬的兄長您順應時勢的需要,輔佐世情,配合祖業,光耀國家,已經看到這個徵兆了。情勢變動需要你做深遠的思慮,審查判斷跪在您親自明斷,至於選拔賢才。應該符合時代的要求。如果您能將和煦的光輝投向遠方,使遠方的人們喜悅,將崇高的德行遍施天地,讓當世的人安於聽從您的命令,使整個社會服從於您的大義,使高妙的音樂一齊奏響,匡正鄭風、衛風那樣的靡靡之音,使得各種意見都利於國家大亊,而不會相互侵擾。破壞倫常秩序,這就是音樂管弦的極至,是伯牙、師曠奏出的高妙曲調了。我雖然不是鍾子期那樣有鑑賞力的知音,也不得不擊節讚嘆!
馬良在信中勸說諸葛亮要努力爭取做個能讓天下的人都服從他領導的人。縱觀荊州集團里。有誰能夠這樣的推心置腹的跟他諸葛亮講這樣的話?唯有馬良。這樣的人就是最好的朋友。
現在馬良已經死了,他諸葛亮就像斷了一條胳膊一樣的。諸葛亮留下了眼淚,問馬謖一些情況之後。就叫馬謖代他把禮品發送到各個營房裡去。
馬謖發完禮品,又到諸葛亮的營房來。…
馬謖以前很少跟諸葛亮在一起的。諸葛亮對馬謖所了解到的情況。全是從馬良的嘴裡得來的。現在馬謖來到了跟前,諸葛亮就有意的叫他來跟自己交談一次。考察一下馬謖的理論水平。要是馬謖的學問也跟馬良一樣高的話,他就要跟馬謖結成幫派,把馬謖留在身邊,把他培養成為自己的助手。
諸葛亮待到馬謖將酒帛發下去給軍士們之後,就將馬謖留在自己的營里。
馬謖在諸葛亮面前,一開口就是滔滔不絕的高談闊論起來。諸葛亮非常喜歡馬謖對事物獨特的見解,於是諸葛亮就問馬謖說:「我是奉天子的命令前來削平南夷。我久聞你幼常(馬謖之字)很有高見,現在我就向你請教,希望你賜教我一次。」
馬謖早就很想在丞相諸葛亮面前表現自己的理論水平一下。馬謖知道他的哥哥今已死了,今後自己的前途就是依靠自己來奮鬥的了。人在官場奮鬥,需要有靠山。馬謖知道,要找靠山就要找他哥哥的好朋友諸葛亮。現在諸葛亮開口要向他請教,他覺得機會難逢的了。於是他就不歉虛的說:「丞相,我馬謖心裡早就想好了一條策略,希望丞相能夠採納我的意見。」
諸葛亮說:「哦,原來幼常是這樣的關心國事的呀。請講!」
馬謖說:「南蠻的人原來就是憑著他居住在偏遠又險惡的環境,早就不服中國對他的統治,老早就想反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蜀國即使今天將他打敗了,明天他又必定要反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丞相帶軍隊到此必定取得勝利,但是丞相一帶兵回去北伐用兵了,孟獲知道國內空虛了,他又很快的反了。」
諸葛亮就問馬謖說:「照你這樣所說,我們又該怎樣做才好的呢?」
馬謖說:「兵書上講:『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所以我還是請丞相以服其心才行。」
諸葛亮聽了馬謖這番話,心裡不由咯噔一下,啊,馬謖原來在軍事理論上卻有如此高的水平。劉備在臨死時,曾告誡他諸葛亮不要太深信馬謖,講馬謖是個言過其實的人。馬謖能夠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案,這怎麼講馬謖是個言過其實的人呢?那可能劉備怕他諸葛亮把馬謖當作心腹人了,經常才用馬謖的計謀了,所建立的功勞就更大了。那樣的話他諸葛亮就更能功高蓋主的了。蜀國是個小國,人才匱乏,碰見有這樣的人才,不重用他,實是一種浪費人才的呀。現在劉備不在了,他諸葛亮就決定將馬謖當做心腹人,爭取把馬謖培養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將。
馬謖這套策略對於征服南蠻是有著非常使用的價值。他諸葛亮怎麼沒有想到這一層的呢?可見馬謖讀過的書是比他諸葛亮多的。
不,他諸葛亮在書院讀書的時候,已經把書院的藏書讀書完了,看來他諸葛亮以前讀書也有馬虎的,只注重讀謀略的書,背謀略的片段,沒有注意到心戰的片段。講老實話。他諸葛亮剛出兵南征的時候,他就是打算狠狠地打孟獲一番,叫孟獲知道蜀國軍隊的厲害就行了。根本沒有想到要征服孟獲的心理。
馬謖這幾句話,可對他諸葛亮來說,就像夜裡的一盞燈,一下子照亮了他的前進的方向,太有意義的呀。但是諸葛亮他不能夠在部下承認自己短見,輸給部下的人,於是,諸葛亮就笑著說:「哈哈。幼常真的好像長在我肚子裡的蛔蟲一樣,全都知道我的心事了。我剛提兵來南征的時候,就是打算要征服孟獲的心。」…
諸葛亮就是用這麼寥寥數語就把馬謖不知苦想了多少天才能想出來的策略變成了自己的智慧。諸葛亮在年輕的時候,就是怕去投靠曹操和孫權,就是怕他們兩人把他想出來的計謀,講正合他們的心意。所以他才選擇來投靠劉備的。想不到他諸葛亮現在也像曹操跟孫權那樣,要將別人的計謀剽過來成為自己的東西。
這也是後來的大官員總是叫幕僚幫寫文書,已簽下自己的名字,就是他的著作了。所以當大官的人往往有很多書籍流傳下來,殊不知其中有很多是幕僚捉刀代筆寫出來的。
馬謖見到了諸葛亮這樣的說,他心裡很生氣,心裡講,既然你諸葛亮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那麼你為什麼還要問我,還要講請教我的呢?我一講出來了,你就馬上講你早就想到了這一點。真是先說的輸,後說的贏。你這還不是埋沒我策略的嗎?你這樣做了,我還有出頭之日嗎?
諸葛亮見到馬謖沉默不語,就知道馬謖對他有了意見,他就在心說,我不是白要你的策略,我要給你封個官的。於是他就說:「幼常,你就不回成都了,就留在我身邊當軍事參謀嘍。」
諸葛亮就是想把馬謖留在自己的身邊,讓馬謖去讀書,他諸葛亮再讀馬謖。這樣他諸葛亮就輕鬆的多了。而且功勞有記載他諸葛亮的身上。這何樂而不為的呢?
馬謖一聽到諸葛亮這麼一說,他就馬上高興起來了。他覺得他只講幾句話,丞相就破格提拔他來當參謀了,很值得的。他的這些話是從書里撿來的。諸葛亮愛白占去就讓他百占吧,沒關係,他再到書里去撿別的計謀來換官。只要以後他一想出計謀來就能升官,他是很願意為諸葛亮獻計的。
就是因為諸葛亮採用了馬謖的策略,後來才有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存於史冊的。
後人有詩云;
馬謖摘句談理論,
深得諸葛大歡迎。
紙上談兵成癖好,
才有馬謖失街亭。(未完待續……)
第308章 孔明利用馬謖。
第308章 孔明利用馬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