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想了很多的辦法,如何突破日軍的防線,可是在熱武器時代,在戰壕和鐵絲網出現之後的,守比攻擊強悍的時代,戰爭之中很多的戰術,都是為了把敵軍調動,非到萬不得已的時間,絕對不會選擇攻城,甚至在攻城之中,也儘可能的選擇各種各樣的戰術,削弱城市的防禦。
這還單單指一個城市,真正的戰略性防禦陣地,是在一片少則上百,多則上千平方公里的龐大土地上面,以作戰為目的,構築一連串的防禦陣地,這些陣地全部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的聯繫非常的緊密,完全不存在城市的弱點,卻強化到了極點,可是那種上千平方公里的陣地,跟日本人大手筆,幾乎遍布在朱諾周圍,80公里範圍的,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龐大防禦陣地,只是外圍的防線,已經武裝到了牙齒,讓人頭皮發麻的程度,從某種程度上面,甚至比歐洲的波爾多戰線更加的恐怖。
正是有之前,美軍不停的火力偵察的結果,證明了這一條防線的外圍,幾乎沒有任何的死角,以此推斷,要想拿下朱諾,幾乎這些辦法全部都是損失過大,哪怕是最樂觀的估計,攻占這一道防線,最少需要美軍付出250萬的傷亡,這個傷亡數字美國並不是承受不了,可是這就代表著阿拉斯加的戰局結束麼?
可能性不大,畢竟朱諾只是之前美國布置在阿拉斯加的首府,不說位置有多麼的重要,而是距離美國本土最近,環境也相對比較適宜,人口眾多,可是到日本人占據了之後,根據地緣方面的不同日本肯定不會繼續把朱諾作為阿拉斯加的首府,距離美國和加拿大太近了,隨時都有可能攻擊,這從日本把防線布置到朱諾之上,就可見一斑,日本的目的很簡單,是準備把朱諾給打爛的,幾百萬,甚至是接近千萬的兵力,在這裡瘋狂的廝殺,即便能夠拿下來,也不成樣子了。
幾乎肯定,日本在阿拉斯加的首府,會布置在更深阿拉斯加之中,到時候,打過了朱諾,再繼續進攻,這還是指攻擊順利的前提下,如果攻擊不是太順利的話,這個傷亡的數字甚至可能達到500萬以上,不想到別的辦法,甚至真的跟之前有人說的那樣,必須要放棄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不能放棄,強攻又不行,那麼就只能夠想到別的辦法,這時候,推卸責任,討論為什麼不在去年冬天戰鬥的聲音開始傳出,陸軍部變得混亂了起來,在這個時候,一個少壯派將軍,突然提出了一個方案,或許,可以想想坦克。
這位只有39歲,卻是陸軍准將年輕將軍,擔任118師的師長,正好是參與了波爾多坦克攻防戰的,雖然他是陸軍師,卻是跟在坦克的身後,當時他比較幸運,是跟在那些未曾受損的坦克的身後,親眼目睹了坦克在的戰壕戰之中,表現的威力。
一輛坦克進入到戰壕之中,就如同猛虎進入到羊群之中,在短暫的時間之中,迸發出了何等強悍的實力,2萬輛的坦克,哪怕只有幾十分之一的坦克,進入到了防線之中,就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力的,這樣的威力,可是聞所未聞的。只不過德國準備充分,拿出了專門克制坦克的東西,哪怕是2萬輛坦克的衝擊,依然能夠消滅掉大部分的坦克,聯軍損失巨大,幾乎沒有能力開啟斬斷,這才讓1916年變得這麼的平靜。
這裡是日本人,而且在日本人這裡,也沒有看到火箭筒,如果把坦克弄過來的話,是不是可以解決掉問題,日本在之前的攻防戰之中,哪怕是被小隊突如其來的進攻,突襲到了戰壕之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都沒有動用哪怕一丁點的火箭炮,要麼是火箭筒很少,只有核心區域才有,可是更大的可能,是沒有。
如果德國沒有火箭筒,不說2萬輛坦克了,就算是2000輛,都可以對波爾多的防線產生巨大的威脅,坦克的威力,美軍大部分將軍都知道,從坦克出現在戰場之上,各種的演習也就沒有停止,即便是坦克受到了火箭筒這個絕對的克星的時候,也沒有例外,因為在新銳的美軍軍官身上,看到了坦克的無限可能性,坦克不過是最初的形態,一旦坦克的實力提升,火箭筒的威脅也會大大的降低。
不得不說,美國人的戰爭眼光還是有的,他們居然從最粗淺的坦克身上,看到了未來的發展,這一點是英國和德國都沒有做到的,前者因為是海軍國家,對於陸戰武器,沒有哪一種比較迫切的要求,至於後者,德國是在這一場戰爭之中,得到中國幫助最大的,他們在面對著坦克的危機的時候,直接獲得了中國緊急運來的火箭筒,火箭筒巨大的威力,讓花費了巨大財力的坦克,變成了廢鐵,這種時候,對於火箭筒的威力了解的越深,對於坦克的反感也就更加的深刻。
一款近萬美元的坦克,可能會被幾百塊錢的火箭筒輕鬆的擊毀,不說人員,就算是這個經濟損失,都有些承受不了,與其弄這個,還不如多弄點火箭筒的,德國深深陷入到了戰爭之中,再加上陸軍和海軍兩大花錢大戶,最終選擇了忽視坦克。
反倒是同為陸軍大國的美國,看到了坦克的不同尋常,現在,或許它還在摸索的階段,可是未來一定會大放異彩的。有時候,裝備方面的差別,就是這樣的前瞻性,正因為美國對於坦克項目,一直都沒有徹底的放手,也讓未來美國的坦克發展的速度很大。
這一位年輕將軍的提議,不但讓困擾他們的難題,似乎有了鬆動的跡象,最關鍵的是,目前的坦克,一直都在生產,原來為歐洲戰場生產的,組裝了起來,對一些騎兵部隊進行換裝,組成坦克師,積累經驗,另外,又生產了一批。
年輕的准將,是整個聯邦,最熟悉坦克,對於坦克的了解也最深的高級將領,他提出來的方案,經過了一部分的討論,日漸豐滿了起來,一些這方面的專家,也大致推算出來,要攻破日軍的防線,需要的坦克的大體數字,總共需要2萬輛左右,這是通過認真的比對,做出來的最低的數字。
2萬輛,這真的不是一個小數字,當年,英美之間,為了波爾多戰役的,準備了5萬輛坦克,其中投入到了戰場上面差不多2萬輛,可是這一款被寄予厚望,能夠有效的破除壕溝的利器,卻在波爾多的前線,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國拿出了火箭筒這個大殺器,哪怕目前的火箭筒,還有這樣那樣的弱點,這個火箭筒還沒有成長到arg那麼的成熟,可是超過想像的布置數量,也如同雨點一樣的幹掉了所有的坦克。
這一次襲擊,如同一個悶棍,直接打在了協約國的七寸之上,剩下的坦克也就沒有人提起過,或者是零件,或者是成品,可是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這些東西無人問津了。
不過這一次,美國的計劃做的更加的細緻,火箭筒的弱點就是,不可能在同一個區域布置太多,真的有大量火箭筒的時候,通過騷擾,轉移,選擇薄弱的環節,只要坦克能夠沖入到陸軍陣營之中,跟對方混在一起,不給火箭筒發動的時間,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不過損失大一點。
可即便這種損失的,也比硬生生的用軍隊強攻好很多,就目前戰爭發展的局勢,美國居然不缺物資,不缺武器,最缺的居然是人。戰爭對於人要求,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農業需要人,工業需要人,軍隊更需要人,面對著日本的威脅,美國在陸軍已經全體動員了,可是似乎人還是不夠。
在目前,美國把所有的經濟結構,轉向了戰時的情況下,軍工生產,相對於之前,幾乎擴大了數倍,以前可能生產這麼多的坦克不容易,現在,只要是重新完成生產線的布設和人員調整,坦克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當年為了波爾多的偷襲計劃,協約國一共準備了5萬輛的坦克,拋開被擊毀的2萬輛坦克,剩下的大部分是在英國,留在美國,還沒有裝船運走的,大概是1.2萬輛,此時這些已經全部裝配完成,用於訓練了,而在之後,又陸陸續續的生產了3000輛,目前美國陸軍的坦克的保有量,大概是1.4萬輛。
不是1.5萬輛的根本原因在於,哪怕是在訓練和使用之中,坦克的故障率也不低,大部分可以修復,可是如果是關鍵部件損壞,比如說發動機,坦克就沒有了維修的價值。
在坦克大戰之後,美國還通過中國的渠道獲得發動機,可是沒有多少需求的前提下,也就沒有增加數目,現在有6000到一萬的缺口,他們避免在中國人發現之後,斷掉來源,不顧還有3000台發動機的存貨,一下子又訂購了3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