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牆角的古磚透露出來它的滄桑,但門窗描漆卻還新淨。
牆頭的爬藤也很規整地在生長,影壁下的小水池也能清楚見得著底下水草和錦鯉。
這樣富足闊綽的人家,卻做得出讓自家二房一脈,住在小破落院裡被下人登鼻子上臉的事。
沈羲的父親沈崇信是前朝的進士,大周開國皇帝李錠帶著族人正打仗那幾年,沈崇信剛剛考上庶吉士。
按說新君不用舊臣,但這場戰爭不似別的,大周正急著用人,沈崇信便與其餘同在大秦朝廷任官的拓跋官員一樣,開始為國效力。
不出五年沈崇信又任了吏部郎中,是沈家三子裡唯一留任京師的。
他與夫人胡氏同年逝世之前,曾一直掌管著府里庶務和中饋,也常常被沈若浦在外自豪地稱為「我們家唯君」,更是沈家家底最殷實的一房。
然而他們過世後,二房地位一落千丈。
沈羲姐弟被沈若浦以奉孝之名,下令帶著家僕等前去京外祖墳所在的杏兒溝住下。
中饋大權則由三太太紀氏接掌,那些家當也只剩下包括瓷枕在內的幾件薄產了。
至於傳說中的「百畝良田,旺鋪別鄴」,竟都已不知所蹤。
如今唯一能確知下落的,只有胡氏的嫁妝,至今仍鎖在公中大庫里。
而抿香院,則早已被鎖起來了。
二房地位喪失已是事實,但沈羲她更想知道的是,沈崇信和胡氏究竟是怎麼死的?
二房落到這樣地步,必然跟他們的死有著莫大關係。
虎毒不食子,即使是隔著代,沈若浦但凡不是真的鐵石心腸,也不可能在親生兒子死了之後這般苛待自己的孫子孫女。
只是每每當她話題觸及到這裡,珍珠都敏感地將之岔開,她也未能得知。
很快到了萬榮堂外。
這是沈家的正院,自然寬敞,門口進出的下人都沒見有斷流的。
站在院門內打量兩眼,正準備去往上房,斜次里卻走出個彎月眉的丫鬟,到了跟前說道:「姑娘怎地才來?老太爺正在外書房裡等著呢,快些去吧!」
丫鬟個子比沈羲高出半頭,且直著腰,說話時手裡汗巾也跟著揮來揮去,這樣不敬,她自己卻不覺得。
沈羲也沒說什麼,盯著她看了兩眼,便就轉身出了門外。
珍珠見沒了人,忍不住小聲嘀咕:「也就是如今她們敢這麼著,要換著從前試試?哪次來咱們抿香院,不是隔老遠就『姐姐姐姐』地套近乎的!」
沈羲目光從她臉上掠過,沒動聲色。
從前二房當家,下人們當然唯二房之命是從,就是她們這些丫鬟也跟著高人一等。
如今不但沒了權,且連基本地位都沒了,失去了巴結的價值,她們當然不會費那個精神再來追捧你。
良心於勢利人來說,算得什麼?
倘若她手上還有大把家底——
二房的窮她早就心裡有數的。
但是沈崇信為官多年,積攢下那麼多私產,卻在死後幾乎不剩分文,且連下落都沒有,這未免太不應該了。
不知不覺順著珍珠到了座獨立小院兒。
她抬頭看了看寶墨二字的匾額,收回目光的時候就發現角門下沖她射來幾道毒光的丫鬟,正是先前讓她踹過膝蓋的沈歆的人。
&姑娘來了。」
門內丫鬟撩起帘子,臉在笑,眼裡卻清清涼涼,目光在沈羲臉上一瞥,就看向別處了。
沈羲沒搭理她,抬腳進門,順眼一掃,便把屋裡情形看了個透。
屋裡只有三個人。
靠西邊的座椅上坐著沈歆,徨惑不安的樣子,與先前那強取豪奪的強匪模樣判若兩人。
東南角上書案後則坐著五旬上下,穿著身青袍的沈若浦。
雖只是掃了一眼,沈羲也從他頰上兩道深得如同刀刻下來的法令紋猜得,這位爺素日定然不大好相與。
與張解那種年少得志,溫和內斂的人鮮見是不同的,他眼下臉色十分陰沉。
此外沈若浦身旁還立著個穿枚紫色長比甲的四旬婦人,梳著元寶髻,頭上插著兩三枝金釵,身段伶俐,眼珠兒尤其靈活。
沈羲進來這一瞬的功夫,她已經從她身上望到了沈歆身上,又從沈歆身上望到了沈若浦身上。
沈羲透不透她是孫姨娘還是周姨娘,但不管是哪個,她進門也只須沖沈若浦行禮:「孫女拜見祖父。」
往日裡她凡是到萬榮堂便總是畏畏縮縮膽戰心驚,看不出丁點大家閨秀模樣,這也令得沈若浦對她有著先入為主的反感。
但眼下見她行事大方聲音清朗,心下稍順,將手畔一張紙往前挪了挪,沉聲開了口:「我聽說你病好了?」
&蒙祖父關愛,孫女確已痊癒。」
人都到來了,再裝病已不合適。
何況,她也並沒打算借著這身病做什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