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殿與朱明的乾清殿布局完全不同。
共議國事,全部有座位。
正面有三個,兩側二十多個。
如今沒有上朝,黃台吉在後殿。
三人恭敬來到後殿,進門匍匐大跪,「奴才叩見大汗。」
黃台吉比他爹胖,眉宇之間比他爹還冷峻,兩撇細長的鬍子如同兩根錐子帶著銳利直插人心,但嘴角又總帶著笑容。
陰鷙與和善共存,冷峻與溫潤結合,就是天聰汗。
看到三個奴才,黃台吉略微笑笑,伸手虛請了一下,「三位先生請坐,朕有事相問,先看看十四弟手裡的東西。」
三人領命,恭敬起身,這才看到多爾袞和豪格都在一旁。
范文程彎腰接過多爾袞手裡厚厚的一封信,原來是漠南戰事的詳細奏報。
戰事慘敗,很慘,但豪格與多爾袞在這裡,那黃台吉就不是問他們軍事問題。
三人一邊看,一邊火速思考應對。
無論是女真人、還是中原漢人,都很難理解黃台吉與多爾袞的關係。
范文程、寧完我、鮑承先作為投降的儒家漢奴,集士大夫虛偽、女真狠辣、官場厚黑於一體,十分明白天聰汗利用兄弟關係鞏固權威的偽善之道。
黃台吉繼位親手逼死了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所有人都認為阿巴亥的三個孩子以後只是個富家翁,即將徹底失去大政權力。
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就算阿濟格有點鬧心,黃台吉也沒有把他怎麼樣,依舊重用作戰。
多爾袞、多鐸與黃台吉的關係,更是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黃台吉繼位後,為了『疼愛』兩位幼弟,避免其他人『欺負』,把八旗中最強大的兩黃旗與幼弟手裡的兩百旗進行交換。
兩黃旗到兩位幼弟手裡後,黃台吉每次出征,多爾袞都是中軍,小小年紀就參與大議。
多爾袞也很有才幹,深諳威德之道,在降服遼東、遼北、遼西的蒙古人中屢立大功,成立六部時又一馬當先,為吏部尚書。
黃台吉竭力抬高十四弟的地位,好像多爾袞是他手把手教導的繼承人。
女真其餘貝勒一開始沒看明白,沒有多想。
現在大概明白了,黃台吉無聲無息,用幼弟的兩白旗來制衡三大貝勒。
效果非常好。
兩黃旗畢竟是大汗直屬,多爾袞和多鐸領了兩年,又送了回來,這一來一去,兩黃、兩白都成了大汗堅定的支持者。
那多爾袞豈非成了另一個『大貝勒』?
想多了,鮑承先在這裡面扮演了一點角色,兩黃旗換回來後,旗主是豪格,這位『太子』是努爾哈赤親封的貝勒,按繼承關係而言,他是先汗指定的黃台吉繼承人。
豪格與濟爾哈朗、岳托兄弟關係好,又有兩旗的實力幫襯,年齡又比多爾袞大三歲,軍功也比多爾袞多。
這樣黃台吉既能避免直領四旗刺激兄弟,又能用豪格來制衡兩位幼弟,無形中收攏了六旗。
沒有誕生什麼矛盾,卻在有條不紊實現集權。
這手段非常高明,就是沒想過多爾袞政治智慧遠超他想像,沒想過他的長子關鍵時候是個莽撞的二桿子。
沒人能算準身後事,除了『那位』。
陸天明為了完全控制錢糧支配權和大軍軍心,提前設定了好幾道程序,多睡了四個女人。
分封妾室,也就他的腦子能想出來。
拋開私情,單純看權力分配,其實他比黃台吉更陰險,連皇帝的後手也提前『睡了』。
用女人來掌財、穩心,用兄弟來練軍、領軍,他不僅擁有基礎民心,又在暗處親自帶領最精銳的騎軍威懾、節制。
『造反』三大要素,信任、錢糧、死忠,沒有任何人能擁有其中兩項,這才敢『死』。
黃台吉沒他那心眼,也不需要被迫裝死,自然敏銳察覺到一絲危險。
奏報很詳細,其實三天前就收到了。
大敗能說成大勝,黃台吉就算認同,也不得不打起精神。
若沒有外人摻和,這是有兄弟『開竅』了,第一次有人能真正威脅汗位。
他等了三天,等到把所有人私下奏報集齊,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但他又拿不準人心,需要心腹一起來應對。
三個『秘書』看完奏報,沉默了很長時間,他們也摸不准出現了什麼情況。
不同情況需要不同應對,需要不同語氣,不能隨便扯淡。
一時間把他們難住了。
公房沉默了兩刻鐘,黃台吉喝了兩杯茶,對他們的謹慎很滿意,這才緩緩開口,「說說吧,時間很緊,中午就能見到人了。」
范文程先來,躬身行禮,「大汗,聽起來不太對,把漠南之戰比作十年前的渾河之戰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如何令族人信服是另一個問題,奴才愚鈍,一時無法準確判斷。」
寧完我接著道,「大汗,渾河之戰滅殺明軍的精氣神,漠南之戰滅殺明軍的反擊之心,均實現了誅心,但渾河之戰的勝利有先汗收取,漠南之戰的勝利卻需要通過別人、耗費時間收取,這裡的差別就是大金很被動,很容易出現意外失控。」
鮑承先最後補充,「大汗,奴才認為三貝勒軍中有高人指點,混淆視聽,偷換概念,就算此刻不追究,也得留下罪名。」
他們沒看過私報,能有這樣的判斷很了不起,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在提醒黃台吉不要追究大軍責任,精準打擊對方『腦袋』。
黃台吉什麼都沒說,看向多爾袞和豪格。
前者搖搖頭,「汗兄,勝就是勝,敗就是敗,軍事上不能稀里糊塗,大貝勒殉國,安穩兩紅旗為重。」
豪格則說道,「父汗,漠南之戰給明軍一種右翼安穩的假象,過年後我們應考慮報復,尤其是察哈爾,必須得死。」
黃台吉嘆氣一聲,沒有接他們任何話,反而說起另一個問題,「索哈木死了,如何交代科爾沁更重要,十弟馬上就回來了,我們聽聽他的想法。」
喜歡錦衣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