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皿天全方罍高價拍賣示範效應下,以後的青銅器名品交易價格被抬升到了百萬美元級別,中檔水平的青銅器成交價也穩定在幾十萬美元,即便是普通品也多在數萬美元成交。
正是因為2oo1年「皿天全方罍」的引領作用,全球的青銅器拍賣出現了一輪**,迅掃蕩了中國青銅器在國際拍賣市場的頹勢,帶領整體青銅板塊上了一個新台階。
這一年倫敦市場全年成交價過1萬英鎊的青銅器大約16件,其中3件價1o萬英鎊;紐約市場同年成交價過1萬美元的青銅器拍品大約4o件,其中價百萬美元的1件,2件價1o萬美元。
雖然行情有起有伏,但總的走勢是逐級抬高的。
到了2oo4年,國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迎來了新一輪強勁走勢,此間青銅器的表現亦不同凡響。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符合上拍條件的高古青銅器也時不時在國內拍場出現。
至2oo6年,香港、內地數件青銅器均拍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價。
上浦崇源的一件西周時期的「周宜壺」在上海拍到了264o萬元的高價,讓業界感到震驚;
同樣是崇源拍賣,在澳城拍的一件商代晚期青銅鴞卣以862.5萬港幣拍出,引來市場一片譁然!
這股青銅風潮持續到了o7年也未見消退,紐約蘇富比隆重推出了紐約水牛城a1bright-kno藝術博物館舊藏品專拍。
專拍中,商代晚期青銅帶蓋方斝以81o.4萬美元的高價被成功易手……
縱觀十多年海內藝術市場,雖然高古青銅器的價格在持續走高,其拍賣有過幾次**,但仍然難抵收藏者對琺瑯彩等御製器皿的追捧和對《石渠寶笈》著錄的崇拜,風頭總是被壓。
人們的眼帘依然會閃現古代和近現代書畫的億元拍品、鬼谷子下山所帶來的元青花熱、「梅茵堂」所呈現的天價汝窯瓷器,當然還有後來現身的舉世罕見的成化款鬥彩雞缸杯。
而於今天,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是:「皿方罍」未及上拍就被成功洽購會否引起市場對青銅文化的重視進而帶動青銅器市場的躍升?
問遍所有的專家、學者,他們一直認為:「皿方罍」的出現以及因為洽購所引來的震動,對青銅器的市場必定是積極的。
紐約亞洲藝術周的主席卡弗諾甚至說:「在中國人厭倦了對於明清官窯的購買後,相信他們會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高古藝術品上。」
著名的青銅器藝術商人吉賽爾也有反映,近幾年來,中國人對於青銅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少國內業界人士認為明清瓷器包括御製精品的價格已經翻了數十倍,但青銅器目前的價位還不能與之相比的。
藏家王先生說:「你買一件普通明清官窯的價格,可以買一件比較好的青銅精品。」
他認為,青銅器的價位在未來會有一定升幅是可以預期的。
2o13年,紐約蘇富比秋拍的「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重要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專場創造了白手套佳績;今年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同時上拍「高古重器」,被不少業內人士看作「青銅器熱潮」再次來臨的重要標誌。
但多數專家並不認為青銅器藝術品會有像明清官窯瓷器那樣瘋漲。
原因先是青銅器存世量有限,精品更是稀少,而「市場價格的構築是需要一定量的成交去配合和實現的。」經營高古藝術品的吉廉這樣說。
再說,受到國家文物政策的局限,青銅器畢竟不能進入國內藝術市場流通,即便是從國外回流的青銅器,一旦進入國門,再次流通就會受到種種限制。
相較瓷器和書畫等其他藝術品門類,青銅器在國內市場的處境非常尷尬,因此這種炎涼始終制約藏家的熱情。
顯然收藏鼎、彝、尊、卣等青銅禮器、重器是很不現實的。
又因為歷史久遠,其中古銘文和紋飾難懂難識,能夠欣賞和鑑定青銅器的人也比較少,成為大多數藏家頭疼的問題。
何況在中國青銅造假無處不在,仿造之風盛行,已展成了一個產業,在洛州有專門造假的「青銅村」。
由於懂的人少,又難以鑑定,致使市場出現的假貨比真品還多的現象。
王先生也曾反映說,以前部分對青銅器有興趣的愛好者,買了一兩次贗品,就再也不敢涉足了。
凡此種種限制了,都構成限制青銅器收藏的障礙。
不過越來越多的藏家介入這個門類往往選擇一些青銅的小件或者偏門,如銅鏡、佛造像以及一些兵器、雜器等小器型。
這類青銅小件有非常大的存世量,容易買到真器;加之小銅件的價格比較大眾化,容易上手,既可以把玩鑑賞,又能練眼力。
中國青銅器作為一種世界藝術,在海外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點。
隨著青銅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逐漸被內地藏家所認識,青銅器精品所散出來的魅力同樣不斷獲取藏家的矚目。
相信青銅器在收藏市場上的地位會穩步提升,這一重要歷史文物的價位也會隨著中國藝術市場整體提升而水漲船高。
真要說起來的話,其實張天元對青銅器的了解是遠遠過了其它東西的。
當然,對於青銅器的喜愛也是一樣。
畢竟有銘文的青銅器,記載的很多歷史資料十分珍貴,這一點是大多數瓷器都無法相比的。
沒了席勒在一旁聒噪,張天元也可以更加仔細地去欣賞這些東西。
但因為時間緊急,他也就隨意鑑賞了幾件,主要是為了判斷這些青銅器究竟是不是真的。
還好,雖然其中攙雜著將近一半的贗品,但仍舊有四五件東西是絕對的真品,而且非常的珍貴。
最先被張天元一眼瞧中的,是一件長相很是奇怪的青銅器。
它的官方名稱是青銅銘文鴞紋方觶。
觶,流行於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
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
西周時期,則出現了方柱形的觶。
春秋時,觶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
亦今為止,所見商周時期的青銅觶遺存主要見圓形,而罕見方形者,因此,愚帳中所藏這件方形且有銘文的青銅觶,儘管無蓋,然卻是一件十分珍貴難得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