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陛下所說,大涼王朝要平定天下,需要一步步來,不知何時才輪到荊州,但是現在荊州內部分裂,並不代表他們會一直分裂下去!」
「請問陛下,是對付一個內部紛亂,各方勢力對峙的荊州比較好,還是對付堅如鐵桶的荊州比較好呢?」
吳鎮江這句話,點中了許多將領的心思,讓帳內諸將許多人開始偏向於跟他們合作。
吳鎮江的勢力雖然不大,但也足以成為插在荊州的一個釘子,靠著他們,可以攪亂荊州局勢,避免出現一個獨大的霸主。
這其實也是現在大涼王朝擁有平定天下的底氣。
大涼王朝以前固然弄得天怒人怨,造成了義軍遍地的情況,但是因為義軍太多,野心之輩也太多,他們自己就爭伐不斷。
如果大涼王朝面對的是一個擁有統一指揮的「義軍集群」,那才是真的難如登天。
項陽微笑道:「確有幾分口才,好了,說說現在荊北的形勢,還有你們遇到的麻煩吧。」
「遵命。」
「陛下,荊北之前經過了多次混戰,現在其實只剩下兩大巨頭,一個是掌控宛城大部分力量的魯真,另一個是掌控北部大江河道的孫梟。」
「他們二人依然在不斷地兼併其他的中小勢力,等所有的中小勢力都滅掉,哪怕他們二人不起衝突,也會成為難以的撼動的強大諸侯。」
易秋嫻直接問道:「那麼你們得罪的又是哪方勢力呢。」
吳鎮江苦笑道:「應該說是得罪了哪兩方勢力!」
「兩方?你們不會這麼勇吧?竟然把荊州北部最大的兩股勢力都得罪了?」易秋嫻都有些吃驚了。
這個吳鎮江也夠倒霉的呀。
吳鎮江趕緊擺手道:「不不不,這兩股勢力,我們只是得罪了魯真而已,另一股勢力並不是荊北的。」
易秋嫻兩眼一翻,剛才吳鎮江的說明很容易讓人造成這樣的誤會啊。
項陽頗感興趣地道:「如果是正常的外部勢力,應該不值得讓你專門提起吧?」
吳鎮江道:「正是。」
「陛下與諸位將軍莫要忘了,荊州之地並不是個獨立的空間,荊州乃是四戰之地,交通八達,與周邊的勢力有多個方向接壤。」
「比如說,漢中上庸之地!」
「上庸?」
這倒是讓大家頗感意外。
他們進行天下大勢的討論時,很少會考慮巴蜀之地的勢力,只有派出商隊的時候,才會著重考慮進入蜀中,想辦法帶貨出來與其他地域進行交易。
「上庸應該是漢中連通荊州的門戶吧?現在不知掌握在誰的手裡?」
項陽回想了一下,他記住的情報里並沒有相關的內容。
對於巴蜀與荊州爭霸的時候,上庸才是最重要的關隘,不亞於洛陽之虎牢關,但是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勢力實在沒有關心的必要。
「回陛下,乃是漢中余滿的帳下大將,張越!」
「余滿?聽說他就是漢中王,而且此人野心似乎並不算大,就是固守著漢中當他的土皇帝,應該對荊州沒有想法吧?
吳鎮江苦笑道:「我正是抱著這種想法,所以才差點兒吃了個大虧,而且還把那位張越給得罪了。」
「雖然余滿本人的確沒什麼野心,但是那個張越卻不一樣。」
「他可以說是漢中第一猛將,本身武藝高強而且還有不錯的指揮才能,他主動要求掌控漢中門戶,就是對於荊州存在著想法。」
「漢中與荊州不一樣,本身沒有足以與余滿對抗的勢力,內部可以說是鐵板一塊,若要擴張,自然要好好利用其他地方爭鬥不休的機會。」
「我這次來,就是想請朝廷出手,助我們對抗魯真和張越,保持住荊州現在的平衡,直到朝廷發兵收復荊州!」
聽到吳鎮江的說明,大涼諸將最先的反應竟然是一股慶幸。
他們最開始也曾經擔憂過巴蜀之地的諸侯會進攻關中,多一股勢力參與其中,也就會把陛下的計劃打亂掉。
而且巴蜀之地進攻關中,必經關中西部,那麼現在控制這片地區的大涼王朝就是他們必克之敵,雙方的矛盾是無法化解的。
幸好幸好,從漢中至關中這片陸路並不好走,而且之前的形勢是岳虎掌控關中,擁兵數十萬,任何勢力想要打他的主意都得思量一下。
那個漢中的張越應該是沒有想到,關中形勢竟然會如此急轉直下,所以才決定對荊州動手。
不過,也因為如此,他們是不是真的要插手荊州,與張越直接對抗呢?、
現在的形勢,張越打定主意要攻荊州,等於放棄了對關中的攻略。
若是他們強行插手而且要與張越正面為敵,萬一打蛇不死,必被蛇咬,張越狠下心來把重心轉移到關中,或者直接報復大涼王朝,那真的划算嗎?
項陽的腦袋轉得比他們更快,其他的將領還在分析著其中利弊,項陽已經點頭答應下來:「好!就依你之言,我們可以出兵相助,而你需要提供荊州所有的情報,包括地形分布。」
「呃,陛下。」
易安張了張嘴,但還是把後面的話吞了下去。
先不說他們知道,陛下思慮之後既然作出決斷,那必定不會出現什麼失誤,他們對陛下的信心還是很充足的。
另一方面,他們現在絕對不能掃了陛下的威嚴吶。
吳鎮江大喜過望,他也沒想到,竟然這麼順利地就得到了大涼王朝的援軍,而且陛下提出的條件這麼低。
項陽的心裡卻非常清楚。
首先是對於張越的提防。
從吳鎮江的口中得知如此重要的情報,絕對不能忽視。
但是,提防之法並不一定是互不招惹,或者嚴防死守。
主動進攻,打亂對方的布置,同樣是一種提防,相反,如果此時選擇保守的話,等張越真的拿下了荊北地區,那時若再轉過頭來進攻關中又怎麼辦?
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那還不如自己掌控主動。
他們的目標就是狠狠地打擊一下張越,既讓他無法在荊州得手,又能讓漢中軍認識下大涼軍的實力,早點兒打消進軍關中的念頭。
其次,機會難得,項陽對於吳鎮江那種趁亂摸魚的戰術思想還是非常認同的,早出手絕對比晚出手好。
若錯過這次機會,只想著先平定關中和河東,先不說那時面臨的東部與北部形勢如此,荊州如果真的結為一塊鐵板,他們需要花費的代價也將大得多。
最後,只要吳鎮江接受了朝廷之助,引朝廷之軍入荊州作戰,那就等於「站隊」了。
吳鎮江對於提供情報,甚至是後勤支勤的要求滿口答應,而且這些條件都是題中應有之義,他在來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最重要的是,大涼王朝準備派出多少援軍。
現在魯真掌控宛城,擁有的兵力至少有三十萬!
當然了,其中大部分都是「義軍」,只有少量精銳,而精銳騎兵就更少了。
但是,大涼王朝在幫助他們的同時,需要隨時提防上庸之地的突襲。
再加上魯真的大軍乃是主場作戰,想要把他們擊敗、壓制,總兵力怎麼也不能少。
但是,若真的傾巢而出,那岳虎軍就不知什麼時候又會西來進犯了。
項陽與眾將商議,決定由易安和霍飛勇再加上水軍陳飛留守關中,他親自帶著易秋嫻等將領,並神武軍三個營與玄甲軍一部,共計一萬人,前往宛城!
神武軍的三個營正在山上輪防駐休,所以不需要花時間等待,立即就能行動起來。
大涼王朝的行動速度讓吳鎮江極為驚喜,但是得知他們派遣的兵力之後,卻讓他暗暗失望。
他差點兒就直接明言「怎麼才一萬人啊」。
要知道,他自己雖然只是荊州的一個中等勢力,但是手下的兵力也多於一萬。
就算再加上一萬,跟魯真還有張越的大軍相比,只是相當於對方的零頭而已。
不過,吳鎮江回頭一想,似乎大涼王朝就是靠著少量兵力與岳虎軍的數十萬大軍周旋,反而屢敗強敵,這讓他的信心又恢復了一下。
只希望,陛下與大涼諸將領的指揮能力在宛城也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啊吳鎮江自然也隨著大軍,回歸荊州,而且讓手下提前回去報信。
項陽主動說明,不需要為他們的大軍提供駐紮之處,只要提供一定的糧草即可。
這並不是一般的客氣,而是存著少許提防之心,自家大軍駐紮,哪怕受到了突襲,也能快速反應。
項陽對手下將士的戰力有信心,只要能突圍進入山區,他們就能順利回到大營,說不定還能給敵人以重創。
沿途之中,項陽跟易秋嫻等將領商討在荊州作戰的細節。
雖然吳鎮江所說,他們的敵人都集中在荊州北部,全是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不能以此來局限自己。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關中水道與荊州並不相連,所以他們是無法得到陳飛的水軍支持的。
而且南方水軍素來強大。
宛城附近還好,多為陸地,再往南,臨近大江與其支流,水軍將會極大的影響他們的作戰行動呀。
項陽提醒自己麾下的將領,在任何單獨的軍事行動中,都不能忽略水道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