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與蔡琰剛剛透露一風聲,她便立刻上了心,而且比黃順還心急,第二天就拿出學院的建設方案給黃順看。零點看書www.biyange.com
黃順一看,好傢夥!光初期投入就幾千萬貫,後續還有三四次大的投入,而且每次都不小於這個數。黃順粗略估摸下來:十年內,自己要投入萬萬貫才行!
黃順跟蔡琰玩笑:「終於找到一個肯出錢的冤大頭,你是可了勁的獅子大開口啊!這麼宏大的方案,是你一晚上做出來的?這是你一生的宏願吧?」
蔡琰笑道:「我可沒有那麼高尚,這是家父的遺志!本想此生再無機會達成。沒想到,竟還有付諸實施的一天。」
黃順再次翻了翻蔡琰拿給他的方案,失笑道:「真是老天都助你成功!夏吟坊正好不依附任何勢力,又財大氣粗,還擁有襄陽這麼個風水寶地。此時建立你夙願中的國府,怕是只有在襄陽,在夏吟坊的支持下,才有可能成功。
萬萬貫的投入,我也頭痛。不過不要緊,我們先做起來,後面,我會想辦法從別處拉來贊助。一定不會讓國府的運作,缺錢花。」
蔡琰聽黃順答應,滿心歡喜,偏偏得便宜賣乖,說道:「我也不全是為自己著想,你不是想著做盡天下人的生意嗎?有這座國學聖地在手,幾乎能夠囊括天下英才。有此人脈在手,你想做什麼不成?」
黃順頭道:「我們想的是挺美,不過,這個國學府能否啟動,就看曹仁那邊給不給力了。」
「關曹仁什麼事?」蔡琰好奇的問道。
「夏吟坊能否主宰襄陽,全靠那個老頭。」黃順說道,「只是,明明說好的事情,卻遲遲不見曹仁有動靜,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蔡琰沒有窮究,嘲笑道:「人家怕被你賣了,不敢跟你合作吧。」
「我什麼時候坑過合作夥伴啦?」黃順急忙辯解。
……
又過了十幾天,曹仁終於開始動作,廣撒請帖,請十姓那幾位隱居不出的老頭過府赴宴。黃承彥也接到了請帖。
「這個曹仁,請我們赴宴,搞什麼?」黃承彥拿著請帖來找黃順。
確實,在一般人看來,黃順回來,襄陽地面上,天大的事,黃順出面,都可以擺平,已經無需十姓老一輩出面。這個曹仁今次單請這些老傢伙,卻漏掉黃順等小輩,確實讓人摸不清他的意圖何在。
「管他揣著什麼心思,有酒喝就去唄。難道在襄陽城,你還怕那個曹仁,敢對你們不利?」黃順揣著明白裝糊塗,勸黃承彥赴宴。
「我只是想不明白,這個曹仁,請我們這些老傢伙做什麼。你在襄陽信息靈通,難道也沒個頭緒?」黃承彥還在猶豫。
蔡氏在旁說道:「還能怎樣,肯定是想從我們十姓身上撈好處唄。順兒不給面,他便請你們這些長輩出面。反正,去了只喝酒,真談正事,一切推給順兒就是。」
「也罷,」黃承彥猶豫半響,終於決心赴宴,「我就去看看,那個曹仁,唱的哪一出。」
……
太守府的後花園,曹仁滿面春風,站起身,舉著酒杯,對著十姓的老掌柜們說道:「各位老先生,曹某打擾各位的清淨生活,邀請你們聚在這裡,並不是曹某人矯情,實是確有一件大事,需要與在座的老先生們拿個主意。」
黃承彥作為代表說道:「我們都是風燭殘年的老頭,早已不問家事。什麼大事,盡可與我們的小輩商議。難道曹將軍,還怕他們做不得主嗎?」
曹仁嘆口氣,說道:「就是難以做主,才請給位賞臉的。」
向家老頭子頭說道:「曹將軍請講。」
曹仁說道:「當初魏王大人攻取荊州,與十姓約定:襄陽仍是十姓的襄陽。我作為襄陽太守,肯定遵守這個約定。只是如何遵守,還需跟各位老先生打個商量。」
林家老頭子說道:「現在不就挺好嗎?曹將軍難道還有別的想法不成?」
曹仁說道:「不想不成吶。現在的襄陽,位於曹、孫、劉軍事前沿,我作為軍事長官,確保一方安寧,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但大家也都知道,我這個太守,就是個空架子。手上空有精兵五萬,但給養軍需,都仰仗在座各位。哪天在座各位不高興了,停了我的給養,我的軍隊,當天就要餓肚子。
作為一名領兵打仗的將軍,一名鎮守朝廷邊城的大員,面對這種狀況,我當然是日夜焦慮,擔心我們這種脆弱的關係,為敵所用,釀成大禍。
所以,現狀必須改變。襄陽仍是十姓的襄陽,這條紅線,我不會觸碰,但我要掌握襄陽的安全,手上必須有充足的資源。這一,也希望在座各位老先生,給予理解。」
龐老頭說道:「曹將軍想必已有萬全之策,不妨言之。」
曹仁說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十姓屬下的產業進行徵稅。但曹某在襄陽,孤身一人,徵稅就跟求著十姓施捨錢財差不多。曹某也是血性之人,拉不下這個臉面。
所以,我的意見是,十姓把手上的產業交出來,由衙門統一運營。收成方面,十姓七,衙門三。如此皆大歡喜,不是嗎?」
這句話,直接讓席上炸了鍋。饒是在座都是見多識廣的老狐狸,此時也紛紛變色,言辭開始激烈起來。
「十姓的產業交出來?那十姓跟普通門戶還有什麼區別?這還叫不觸碰紅線?」林老頭的嗓門最高,他的話,自然為眾人聽得最清楚。
「就是就是!」十姓眾老頭紛紛附和。
「這跟明強有什麼區別?曹將軍這是欺負我們十姓無人吶。」
……
面對十姓的群情激昂,曹仁始終保持著謙和的微笑,等一眾老頭鬧騰的差不多,開始喝水滋潤喉嚨時,曹仁方說話道:「各位就是心急,我的話還未說完呢。」
「說吧。」馬老頭冷冷說道。
曹仁不以為意,說道:「十姓手中,土地、礦業很多,我即使全要過來,也沒那麼多人開經營,還是需要仰仗十姓的人運營。這樣,十姓的產業,仍在十姓的手中,不過名義上歸衙門而已。
大家也該清楚,除卻襄陽,在別處,沒有哪家豪門能夠有十姓的待遇,能夠私家占有礦產,開採財的。
我這樣做,也不是強要十姓的產業,不過是保障我的稅收利益而已。我那三成,就當是抽稅。如此,大家總該沒有意見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