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失笑道:「我們不是已經定了三部聯盟嗎?王珣為盟主,現在王珣過世,你們的意思,讓我來當你們的盟主?」
呼延煌搖頭道:「那個三部聯盟盟主,誰去稀罕。我們不想當三少的盟部,只想成為三少的麾下一部,為三少效力。」
黃順說道:「我現在比起當初到定襄時,實力上是有所增強,但我自認還沒有到令你們折服的地步。你們這麼快就向我投誠,老實說,我怎麼感覺這裡面對我來說是陷阱呢?」
呼延煌說道:「對三少來說,或許這個過程太突然,一時接受不了,但對我們來說,卻是經歷了許多,最終才做出這個理智的決定。」
「喔?看來這些年,你們經歷了不少嘛。」黃順說道,「可否說出來,讓我們開開眼界呢?」
呼延煌說道:「有什麼不能說的?沒有在定襄遇到三少時,我們兩部能在強敵環伺的定襄站穩腳跟,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跑馬圈地根本不可能。誰都知道,要想穩固的占據一方地盤,必須修築堅固的城池。但在定襄,不但翼城的曹彰不允許我們築城,就是我們的鮮卑同族,同樣見不得別人修城。原因很簡單,害怕對手的強大然後怕自己被吞併。
事實就是這麼可悲,強大的漢人擁有再多的金城湯池,我們鮮卑人都熟視無睹,認為都是正常的,但我們鮮卑人自己想要擁有一座城,卻是那麼的困難,甚至為此犯眾怒。
直到三少來到定襄,才改變了這一切。三少的來到,向我們兩部展示了跟我們以往完全不同的認知。以前,我們對戰爭的認識,只看兵力和畜力,量多者勝。
但三少讓我們親眼見識到區區二百玄甲衛如何橫行整個定襄的。如果漢人的軍隊都如三少的玄甲衛一般厲害,我們鮮卑人不會有半分機會進入中原。
三少擁有如此利器,卻沒有以之為自己謀求定襄王的地位,而是大方的供應我們,並且答應為我們築城。過程雖然有所曲折,但定襄地面上,畢竟矗立起三座堅城,而且是屬於我們兩部的。
本來,我們以為,一統定襄,還需要一些殘酷的戰鬥。誰知,自從城池出現後,大部分部落不請自來,主動要求加入我們,願意服從我們的調遣。只要求我們能允許他們的人進入城內,至少,允許他們在城郊駐紮。
有了堅城在手,就有了穩固的根基。無論我們的牧民趕著牛羊群走出去再遠,至少在心裡,他們有這麼一處歸宿。
定襄在手的我們,很快便野心膨脹,想要對外擴張。當然,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曹軍的對手,沒有去招惹曹軍,而是向北與強大無比的無臣氏提出了挑戰。
論實力,我們當然不是無臣氏的對手,三少給我們出了主意:亂中取勝。確實是個好主意。無臣氏確實被大大分散了兵力,但我們仍然不是無臣氏的對手,戰爭成了拉鋸戰,彼此互有勝敗。
這個時候,我們的優勢就慢慢體現出來。我們手中有城,積累的財富不但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而且,我們與三少有生意關係,我們的牛羊,可以從榆林的祖桂那邊,得到源源不斷的我們需要的補充。而無臣氏卻不能,一個天災,就足以要了無臣氏半條老命。
我們兩部能夠擊敗無臣氏,與其說是我們浴血戰場爭來的,還不如說是我們靠著實力硬拿下來的。我們的實力體現,就在於城池和買賣。這兩點,都是三少帶給我們的。
但當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點,還以為是我們的超強武力,我們的驍勇善戰的戰士,讓我們戰勝了強大的無臣氏。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強大到足以成為割據一方的王者,可以與天下梟雄掰一掰手腕了。
於是,我們開始派出使者來到鄴城,希望能夠獲得朝廷的認可。同時,我們也對其他的草原聯盟派出了使者,告訴他們我們的存在。
朝廷的認可很快就到了,代王的封號,讓我們著實瘋狂了一段時間。但跟草原其他聯盟的聯繫,讓我們發熱的頭腦,有所清醒:不光是我們,但凡能夠在草原上占據腳跟,割據一方的,無一例外都獲得了王的封號,都被許諾,可以擁有整個關外草原。
這不是鼓勵我們在關外彼此廝殺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再次派出使者到鄴城,試探性的提出,能否允許我們舉族內遷?我們願意像普通的郡守般,向朝廷納貢。
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很有誠意了。但是,我們的這個要求,被無情的拒絕了。不但被拒絕,還被進一步告知:漢人耕地,胡人放牧,不可能雜居在一處。要想取得與漢人朝廷平等對話的資格,先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草原之王再說。
通過這件事,我們終於有所清醒:在中原朝廷眼裡,我們始終是野蠻的胡人、外人。讓他們平等的接納我們,是不可能的。
還有另外一件事,讓我們更加認識到,輕易的為漢人賣命的下場。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兩次派出使者進入鄴城的時間。我們地處偏遠,很多達官貴人聽都沒聽說過我們,漢人朝廷也沒有為我們舉行什麼歡迎儀式。知道我們進城的人本就不多,前來拜訪我們的人自然就更少了。
但兩次都來拜訪過我們的,就是司馬氏。開始,我們還很是興奮,認為我們的名聲,已經傳到了鄴城。在司馬氏的人面前,我們的人把自己大吹大擂了一番。
但人家司馬氏對我們的情況根本不關心,人家關心的,只是我們兩部跟三少的關係如何。雖然我們的人一再強調,三少是是三少,我們是我們。但人家還是死咬著這點問話。
第二次的時候,我們的人中,有一人腦子靈活,問了對方一句:『我們怎麼做,才能與黃順徹底撇清關係呢?』對方回答:『很簡單,不再跟他做買賣就行了。』
後來,我們還真仔細的討論過與三少斷絕生意往來的事情。結果發現,除了三少,再沒人願意到我們這裡收貨。別人跟我們做生意,只接受我們自己發貨運送到他們的地方去。這一路的風險,人家完全不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