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已經殺紅眼,如果不採取點措施,怕是要戰鬥到最後一人才能分出勝負了。」王平放下望遠鏡,憂心忡忡的對荊恬說道。
「是啊。」荊恬深有同感的說道,他也感覺有些棘手,這個時候,就算玄甲軍出戰,分不清敵我,難道要不分敵我亂殺一氣嗎?
王平卻有他的辦法,他急匆匆告訴荊恬:「你在這裡繼續觀戰,指揮令旗,我要帶人去勸架了。」
說完,不等荊恬回答,王平就跑著去集合自己的衛隊了。
等荊恬看到王平打著醒目的帥旗奔向戰場後,荊恬一下明白了王平的用意。有帥旗在,蜀兵就有了主心骨,也就有了戰鬥的方向,可以往帥旗的方向集中,從而集中力量對敵。
同樣的,魏兵看到王平的帥旗,也就有了最好的攻擊目標,可想而知,王平很快將承受最大的攻擊壓力。
但這樣一來,王平就輕易的把戰場上難解難分的局勢給破解了,把一團亂麻重新梳理清晰。然後,荊恬就可以通過觀察戰局做出恰當的指揮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個時候,才顯出王平的高明!荊恬擦擦眼睛,來不及多做感慨,舉起望遠鏡,仔細的觀察戰局變化,一絲一毫都不肯放過。
他不想辜負王平的囑託。而且,荊恬也知道,如果他不能很好的抓住魏兵的破綻,指揮戰場上的蜀兵一舉破敵,王平就危險了。
戰鬥到現在,戰前的所有布置都已經用不上,靠的就是當兵們的硬實力。而一方有指揮,一方無指揮,差距慢慢就顯現出來。蜀兵很快就掌握了戰場主動,優勢很快就變得不可撼動。
在後面觀戰的司馬懿,並沒有選擇派兵增援,而是認慫的選擇了鳴金收兵。
要從廝殺到紅眼的戰場上退下來,也不是件容易事,魏兵因此損失慘重。好在蜀兵經過一番苦戰,也是後續發力,無法趁機擴大戰果。
王平也知道,司馬懿的大部隊,還在以逸待勞的等著呢,這一場約戰,已經獲勝,見好就收是最好的選擇。於是,蜀兵也慢慢收隊、回營。
牛金廝殺到幾乎脫力,剛回到營地,就從馬鞍上滾落下來,看到司馬懿過來,牛金滿面羞慚,正要請罪,卻見司馬懿笑容滿面,絲毫沒有戰敗的沮喪,不由的問道:「大帥看上去挺高興?」
司馬懿笑道:「一時的輸贏算的什麼,最終的勝利才是我們需要的。」
牛金不解,還要再問,司馬懿卻擺手不讓他問下去,慰勞了撤退下來的將士一番,就自顧自回營了。
蜀兵大營,當然是一片歡欣鼓舞。但好景不長,很快,王平就接到魏兵趁著兩兵交戰的時候,兵分多路襲擊甬道。多處甬道被毀的消息。
王平一時震驚。荊恬反倒釋然道:「這才是司馬懿的作風。我從一開始就不相信司馬懿會主動找將軍決戰。」
王平哈哈一笑,大聲說道:「不管怎樣,我們到底打了一個大勝仗!甬道被毀壞幾處,有什麼打緊?抓緊派人修復就是。」
荊恬不放心道:「將軍辛苦,且在這裡歇息,我帶玄甲軍前去看看。司馬懿付出這麼大代價,不會簡單破壞幾處甬道這麼簡單。」
有玄甲軍出面,王平當然放心,痛快的點頭答允。
荊恬帶兵沿著甬道出發,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的嚴重:甬道已經被魏兵所占領,導致三城之間的聯繫斷絕。除卻王平所在的城沒有受到攻擊,其他兩處城都被魏兵順著甬道大舉攻城。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荊恬見狀,自言自語了一句,便迅速帶人投入了戰鬥。
甬道之上,普天之下無人能擋住玄甲軍的衝鋒。再加上荊恬一開始就並沒有將所有兵力都布置在甬道上,而是兵分三路,甬道上一部分,連甬道兩邊也各有兵馬。
這樣,甬道上的兵的兩翼就有了可靠的防護。甬道上的玄甲軍重騎兵,絲毫不用顧忌兩翼的威脅,一門心思往前沖。在衝鋒起來的鐵騎的衝擊力下,擋在前面的魏兵仿佛紙糊的一般,紛紛被挑飛。
雖然大占優勢,但玄甲軍畢竟人少,而且,重甲騎兵也不能耐久作戰。荊恬很快就有了第二手攻擊手段,把帶在身上保命用的炸藥包點燃引信往魏兵人群里扔。
這下仿佛炸鍋,直接將魏兵嚴整的陣型炸了個稀巴爛。戰馬不用說,早就受驚跑遠了,就是那些見識慣了戰場的老兵,也被震暈在那裡,魂游天外。
接下來的戰鬥,對玄甲軍來說,仿佛砍瓜切菜一般,就是一場屠殺。而且很快,王平就帶著大部隊趕來增援。魏兵無奈退兵。
戰後,王平總結教訓,甬道的存在,雖然便於三城之間的互相增援,但除卻甬道,其他的通道太難走。很容易被人掐斷。一旦甬道受阻,三城之間就形不成聯絡,很容易被人各個擊破。
雖然王平事先設置了烽火台這樣的報警裝置,但在魏兵的偷襲下,烽火台往往來不及發揮報警的作用就告失守。
最後,王平的結論就是:甬道是個好東西,但不能一味用來防守,得積極進攻才行。
被司馬懿用約戰擺了一道的王平,馬上就決定反擊。反擊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司馬懿還未搭建完成的軍營。
只要司馬懿的軍營搭不起來,司馬懿就需要派駐重兵用來防禦,從而無法抽出多餘兵力來進攻王平。這樣,王平就得以喘息,從而等到黃順的歸來。
不得不說,王平的進攻很有作用,司馬懿果然很是被動,被迫後撤二十里,以避王平的兵鋒。
這回,王平沒有輕易選擇追擊上去,而是穩健的等待黃順的歸來。
前方的一番大戰,經過黃順在路上就聽說了。王平能夠與司馬懿鬥智鬥勇,雖然有所被動,但至少能夠穩住陣腳,還能迅速反擊,這讓黃順感到很是振奮。
姜維與黃順待在一起,聽說了前方的戰報,卻說道:「渭河大營我們守來無益,不如撤回渭河,隔河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