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的這個說法很是刁鑽,誰都清楚,孔明不可能長久待在這裡,定然是要回到朝廷。只要孔明出口拒絕,按孟獲就有話講了:不是我不同意,是你們誠意不夠云云。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朝廷著眼的是百年大計,可不是我們這代人的和平。在座各位都是見識了朝廷的強大,也見識了朝廷的仁義之人,我想,從今往後,終各位之生,不會再叛。但各位的後代,未必就還能如此,若再出一兩個野心家,妄想憑藉南中的人力物力做一番大事業,勢必還要再次流血。如此循環往復,何時是頭?
對南中,朝廷承認你們的部落聯盟,你們自己推舉出來的首領,朝廷也認可。朝廷可以不派官員前來,但你們每年需向朝廷納貢。這不是在你們身上割肉,而是讓你們世世代代明白,在你們的部落聯盟首領之上,還有一個朝廷,還有一個皇帝。對朝廷,對皇帝,要心存敬畏才行。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看到世代和平的希望。」
「朝廷不派人來?」孟獲大感意外,謹慎的追問了一句。
諸葛亮笑道:「如你所說,就算朝廷的初衷再好,如果所派官員到此以天朝上國官員的姿態高高在上,對你們頤氣指使,很可能就事與願違對不對?而無論是你們南中諸部,還是我們蜀漢朝廷,都不敢保證所有人都奉公守法,謹遵法度。
既然如此,不如南中的治理,朝廷不插手,治理的好與壞,都是你們南中諸部自己的事情。讓你們每年納貢,其實朝廷也不是缺你們南中這點納貢,不過是讓南中諸部世代明白,你們的頭上,還有更大的朝廷,還有皇上。而且,一旦你們南中遭災,朝廷就會派人賑災,你們就不需要為了度過災年出去燒殺搶掠了。」
孟獲沉思半響,回頭問其他人道:「我與孔明的說話,你們也都聽到了,你們感覺如何?」
「大哥,降了吧。」蒙優頭一個說話道。
「是啊,降了吧。」祝融夫人也說道。
孟獲帶頭,向孔明行叩拜之禮,表示降服。
諸葛亮滿面笑容的接受,心裡卻暗道:黃順說他夢中是七擒孟獲方才令孟獲心服,今日不過三陣,就辦到了。可知黃順的夢,也不是次次都準的。
孟獲既已歸降,趙統便派出信使,火速告知李政和李晴。私下裡,趙統卻暗暗通知信使,一路上長著點眼神,等李政和李晴奏功後再到。要是讓孟獲的兵力無損,難保他不會日後起異心。這次必須把他打疼才行。
這邊握手言和,李政與李晴那邊仍然大破孟獲主力,斬殺無數。戰報傳回,諸葛亮和孟獲臉上都有些不好看。趙統卻振振有詞:前去剿滅南中主力的命令,是在孟獲歸降之前作出的,之後補救的信使已經派出,最後的結果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諸葛亮是知道李政和李晴出發時間的,知道這裡面是趙統在搗鬼,但趙統如此做也是出於公心。再說,往後沒仗打了,前面的功勞李政和李晴沒撈到半分,這一次若不能讓他們兄妹倆撈取戰功,回去都沒法跟李嚴交代。
諸葛亮只能一臉的歉意,向孟獲表示道歉的意思。孟獲卻沒當回事。在他們眼裡,打仗死人,太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他們戰敗,非但沒死,還成為諸葛亮的座上賓,地盤和部族都沒損失,已經是占了大便宜,當然不會在意這些「細節」。
平叛戰事勝利結束,這成為蜀漢朝廷的頭件大事。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有雙眼睛看著,都不傻,李嚴平叛,虛耗幾年時間不得其法,而孔明出面,不到半年就解決了問題。至於領兵的趙統,則很悲催的被集體忽略了。沒辦法,誰讓他資歷不夠呢,誰都知道,這次的平叛,是諸葛亮在唱主角。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縈繞在每個人的心中:諸葛亮一旦回朝,是重回丞相崗位,還是打道回府,再次回荊州呢?
這次,連不諳政事的劉禪都看出來了,這次要是再放諸葛亮回荊州,士民將會對他徹底失望。認為他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還生活在先帝的陰影里。劉禪好歹也是有些夢想的,至少,他不願意當被後人唾罵的昏君。所以這回,劉禪準備出手了。
首先,在一次早朝中,劉禪向群臣抱怨,丞相府疏於理事,造成政事混亂,群臣只知內鬥,疏於正業,造成很多政務久拖不決。
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所有人都聽出來了,劉禪這是要為諸葛亮重新擔任丞相做鋪墊呢。
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憂,蔣琬和董允回去後馬上就秉燭夜書,浩浩數萬言,建議劉禪重新啟用孔明,並恢復以荊州士層為基本班底的朝廷官員架構。
這一篇上疏,蔣琬和董允醞釀了數年,這次才得以爆發,其造成的能量出擊,不亞於當年李斯的《諫逐客書》。劉禪連續讀了三遍,只感覺一腔熱血跟隨著讀疏進度在沸騰。
劉禪知道滋事重大,沒有自專,而是派人把劉理和劉協找了來,又悄悄把趙雲也召喚進宮,讓他們先讀完蔣琬和董允聯合署名的奏疏,然後徵求他們的意見。
劉理和劉協平日裡只知玩樂,比劉禪還逍遙,他們能懂什麼政事?只是這事牽扯到先帝的遺詔,劉禪不過拉他們過來壯壯膽而已。
果然。劉協和劉理都表示,既然諸葛亮如此鮮明能幹,荊州士層又如此本事,作為皇家,為什麼不用?再說,人家荊州士層當初可是立了大功的,沒理由現在發達了,就把人踢一邊。這跟天下也說不過去。
有了劉理和劉協的支持,劉禪這次歪過頭來,徵求趙雲的意見。
趙雲沉思半響,說道:「天下皆知孔明之賢,以先帝之英明,不可能不知道。先帝為什麼不肯重用孔明,你們可曾想過?」
劉理滿不在乎道:「這事誰不知道?出去隨便抓一個老百姓問問,都能說上幾句。不就是看人家荊州六姓實力太強,怕出現強臣欺主的事情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