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風歌 第七章 蘭花劫指(二)

    飯後羽少去了大殿,俞嫣和沈冰早早歇息去了,與一眾禿驢辯論佛經她們自覺不妥。諸葛楓和厲海隨後也去了大殿,想見識一下這小小院寺為何托大,自誇為武林之源。

    宏泉大師正坐在昭明太子像前,院寺弟子圍成一圈,看到羽少他們一夥來了,自覺的把圈擴大,羽少就坐在宏泉大師身邊,諸葛楓和厲海對面而坐。

    &天這位施主講到了昭明太子,我就從這引開話題,大家可以辯論,但要有次序,不可亂雜。」宏泉大師指著羽少開口了。

    &大家都附和著,安靜下來聽宏泉大師說經。

    宏泉大師看著對面的諸葛楓和厲海說道:「前面的兩位施主,一直盯著大殿的柱子,一定是對柱上對聯甚感興趣,老衲就先講講梁武帝、昭明太子、達摩祖師與金剛經的事情吧。」

    提起梁武帝,佛門中人大都聽過,也都知道當年達摩祖師和他的那段著名的對話。也許大家根據這段對話,認定梁武帝是個只修外在功德、不明大乘佛理的門外漢,是一個反面的悲劇人物。他最終被餓死的命運,似乎也或多或少地佐證了大家對他的看法和評價。

    誦過金剛經的人知道,金剛經起始便是「法會因由分第一」。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金剛經的三十二分則是昭明太子所作。相信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太子。

    熟讀史書的人都知道「山中宰相」陶弘景。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的開創者,他給誰做「山中」的宰相呢?給梁武帝。

    達摩祖師、寶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稱「梁代三大士」。梁武帝雖與達摩祖師擦肩而過,但與另兩位卻過從甚密。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的公案,以及「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都非常有名。

    漢地寺廟的全面素食,起源於梁武帝的「制斷酒肉」。

    現在拜懺所用的《慈悲道場懺法》即《梁皇寶懺》,也是由梁武帝發起,由志公禪師等製做而成。

    梁武帝佛道皆通,他還把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華大地思想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大力支持佛教,使南朝佛教至梁代達到頂峰,也深深影響了後世佛教。

    梁武帝才識廣博。他不但天資聰穎,而且一生刻苦,精通軍事、經史、書法、棋藝、音樂、繪畫,還大力提倡文化,使得梁朝的文化事業發展成東晉以來最為繁華的時期。《南史》如此評價:「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

    梁武帝大孝。「蕭衍六歲時,母親死,蕭衍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過成人,內外親黨,咸加敬異。」父親死時,更是悲痛得形毀骨立。他的兒子昭明太子也非常孝順,母親去世,太子悲痛欲絕,飲食俱廢。

    梁武帝非常節儉。「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自花甲之年當上皇帝,後半生總共只做了五件新衣裳。為了節儉,冬不燒碳,夏不飲冰。他還素食,「豆羹糲食」,且每日一餐。

    梁武帝以「仁」治國,勤於政務,政績斐然。詩文才華極高開拓七言詩。

    如此,這位「佛心天子」梁武帝,絕非泛泛之輩,有大勇、大仁、大慈、大孝、大才、大德、大慧。

    那在佛門中人看來梁武帝造詣如何呢?應該講他自己嚴持戒律,佛學素養也是非常不錯的,曾親自講過涅槃經並做註解。涅槃經義理深,內容廣,能為它做注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需要很深的佛學底蘊。他能和三大士同一時代,而且互有關聯,應非偶然。任何教法的興盛都離不開統治者的扶持。梁代的佛教之所以能得到長足發展,實有賴於梁武帝。他就好比印度的阿育王,對推廣佛教不遺餘力。至於他對佛性的領悟,客觀講理上是應該懂的,只是事上尚未實證。這也難怪,做為國君,雖然晚年他將主要精力都用於修持和推廣佛法,但畢竟沒辦法像出家人那樣專心禪修。在這一點上,他甚至還不如無職務的居士更方便專注於實證佛法。再說,那時雖有寶志公和傅大士,但頓悟法門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還沒有成熟,達摩祖師也才剛剛來到中國。所以梁武帝在當時未能開悟實證第一義諦,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做為一國之主,他為佛法的傳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菩提心而言,這又遠勝過自悟自度的普通佛子了,當時和後世多少人因他而受益!開悟嘛,這一世不行下一世繼續努力,或在佛國淨土再下功夫,但這一世就能利益很多人卻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這需要有位有權有慧才可以辦得到。梁武帝可稱聖主。再說他與達摩祖師話不投機之後,經寶志公的點撥,也曾要派使者追達摩回來,這就證明梁武帝不是孤傲之輩,是懂得悔改的虔誠佛教徒。

    至於梁武帝晚年在治國方面的失誤,主要在他沒有了時間和精力。身為君主,學佛是個人的事情,但治理國家是萬民的事情。他首先應該把萬民的事情處理好,再來忙個人解脫的事情。可人一旦對某事過於專注,難免就會考慮不周,顧此失彼。他不能明白這一點。所以就治國而言,他晚年確實有誤,這是不必替他開脫的。但是,國事的變化往往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難以未雨綢繆。易人處之,也未必就能高明到哪裡。歷史上沒有哪個朝代是盡善盡美的。

    梁武帝還讓老衲聯想起了唐太宗、唐玄宗。唐太宗道佛並宗,治理國家方面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佛教方面支持玄奘法師譯經,極大地豐富了漢地的佛教典籍,澤被後世以及東洋。唐玄宗早年也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但他晚年卻安於享受,用人唯親不思進取,終釀成「安史之亂」,被迫退位,最後鬱鬱而終,結局悲慘。唐玄宗的結局與梁武帝有些類似,但是梁武帝晚年是專注於佛法修持,始終做到一切簡樸、不近女色,並大做佛事功德;而唐玄宗晚年卻是貪圖享受,在聲色犬馬中居安不思危,並大興土木修建華清宮,只為**享受而已。他們開創的盛世,基礎也不同。梁武帝是處在割據亂世之中,他建立卓越政績的基礎,就比繼承貞觀之治大唐偉業的唐玄宗要差得太多,困難也是後者所沒法比較的。他二人也有相似之處,即國力都是因經受叛亂而由盛至衰,本人也不得善終。梁武帝是侯景之亂,唐玄宗是安史之亂。梁武帝勤於政事,刻苦節儉,捨身為寺奴,有著佛教徒風範。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

    梁武帝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又問:「何以無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說:「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梁武帝再問:「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接著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祖師回答說:「廓然無聖。」

    梁武帝最後問:「對朕者誰?」

    達摩祖師回答說:「不識。」

    當時大乘佛法尤其禪宗剛剛萌芽,要能領略達摩祖師的奧義,確實非常困難。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梁武帝是草包,因為就算到了今天,大乘佛法在中國經過一千來年的發展,又有幾人能真懂得什麼是聖諦第一義呢?又有幾人實證了聖諦第一義呢?

    再說說昭明太子。此太子有其父梁武帝的風範,聰明、刻苦、簡樸、孝順、仁厚、智慧。昭明太子可謂神童,「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讀書時,「數行並下,過目皆憶」。太子所編的《昭明文選》對後世的影響,不亞於曹氏父子領軍的建安文學。佛學方面,太子也造詣極深,相信不在其父之下。他的金剛經三十二分則,對後人翻閱吟誦金剛經有極大的幫助。三十二分則完全體現了他在文學和佛學兩方面的深厚素養。老衲有時想,如果是他昭明太子而不是梁武帝跟達摩對話,那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悟性有沒有可能比梁武帝更好一些?可惜啊,他無緣得見達摩祖師,並在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對話之後過了大約四年就去世了,這又怎能傳承佛法心印呢?

    我們今天研究、讀誦、修持金剛經,除佛陀、須菩提長老和譯經者之外,還應當感恩於昭明太子。而如果沒有梁武帝的提倡和親自實踐,佛法在南朝不會如此興盛。昭明太子缺乏大的環境和薰陶,也難能有這般的佛法見地為金剛經做分則。所以,飲水要思源,我們對梁武帝父子應心存感激之情!

    金剛經易讀難懂難通,因為金剛經是出離心、空性、如來藏和菩提心六度萬行的高度結合,融會了大小乘佛法。修持金剛經就是在修持成佛的法門。而如果不先對這幾大要點有所了解,要真懂金剛經是不可能的,真正做到通達金剛經,老衲想至少應該是在開悟之後。

    喜愛此經的學人,金剛經也是可以誦的,儘可能隨文入觀,讀誦一遍或幾遍後,放下經書,安然而坐,保持心境,久久自會受益。金剛經有助修慧,如果只是迷戀功德,心口不一地朗讀,那應該沒什麼大用的。

    再來說說昭明太子。影響至深的著名佛教大乘經典《金剛經》,原本為生澀難懂的連貫長篇經文,後經昭明太子等人的編篡,整理成為容易傳誦理解的三十二個分則,還補充濃縮精要的副標題。修行之人無不受之惠澤。

    昭明太子死於自家所建的後池遊園,當時宮中對太子有一些不利的傳言,太子顯得有些寡郁。雕著鮮艷花朵的船行駛到池子中央,突然船身一震,而太子此時正採摘一朵荷花,掉到了池子裡。船上的人慌忙跳進池子把太子救上岸,經過好一陣搖晃呼喊,太子才醒轉過來,痛苦叫喊,大腿鮮血淋漓,摔傷了胯骨,煞是叫人心痛緊張。於是下人就準備將此時稟告皇上,卻被太子攔住。太子言:「父親國事繁重,何必為一點小傷去驚動他呢?」但多天後傷勢不見好轉。梁武帝多日不見太子,甚念。就差人過來探問,太子便以偶感風寒為由打發了使者,還呈信一封,告訴父親自己生的小病,不要為此擔心。可到了四月,病情忽然惡化,躺在床上已不能動,神智也不太清晰,渾渾噩噩的。侍從們不敢再怠慢,趕緊告知梁武帝。梁武帝聞訊大驚,立即趕過東宮,可惜的是太子已經氣若遊絲,生死一線,不久就撒手而去,是年才三十一歲。梁武帝晚年喪愛子痛不欲生,老淚縱橫。下詔書以天子之禮殮葬太子,加諡為昭明。五月葬於安寧陵,下詔命司徒左長史寫作哀冊文。

    昭明太子生而聰睿好學,美姿貌、善舉止,重孝道。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周易》、《詩》、《禮》、《尚書》、《春秋》,悉能諷誦。他讀書一目數行,過目皆憶,文字般若,有慧根。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高祖弘揚佛教,親自將說,太子亦崇信三寶,遍覽眾經。乃於宮中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絕。太子自立三諦、法身義,並有新意。太子的宅寬仁厚與至孝甚為當世和後世人們傳頌。太子十六歲,生母病危,便從自己居住的東宮搬到永福省母親居所,朝夕伺候,替其衣木解帶。母親去世後他更是悲痛欲絕,飲食俱廢。還是在父親的幾次下旨勸逼後才勉強進食,也僅僅食用一些蔬果。原本身體健碩的他,在守喪除服後已變得羸弱不堪,官民得見無不感動落淚。太子的仁厚亦是人所共知,在他僅僅十二歲時,一次觀審犯人,在仔細研究案卷後,認為過情可原,可輕判。於是要求臨場刑官從寬處理該名犯人。父王蕭衍得知,對太子的寬厚表示嘉許。後每逢此類事由,多人懇請太子作主,太子良善深得民心。那時戰爭頻發,京城糧價瘋高,太子就命令東宮上下縮衣減食。每逢天寒地凍就派人將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隊事務的時候,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發給貧民。正因為太子具有這些高尚的品質,才贏得當世以及後世人們普遍愛戴和尊敬。

    昭明太子所居東宮藏書三萬餘卷,後人讚頌: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太子年歲雖不大,卻學古貫今,造詣匪淺,有很高的的文學才華和鑑賞能力;更是一位識人懂人有度量的明人,他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故身邊常年追隨著一大批學識淵博的才子,晝夕研讀論文或商榷古今。太子治學嚴謹,勤奮不息,無論夏冬,筆耕不綴。

    最負盛名的《昭明文選》是一部記述研習先秦以來文學史的珍貴文獻。太子的風雅生活在當時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對當時世道澆漓的諷刺人贊他為史上最有人文氣息的太子。昭明太子之美德時至今日仍如閃閃耀光之金子,無論置放何朝何代,都會是值得推崇的中國人文的典範。太子生命短暫讓人缺憾,卻留下曠世良行。

    達摩和梁武帝對話後,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達摩隨後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以二入四行首傳大乘,他所到之處,均以禪法教導學人。隨之功成的還有《易筋經》、《洗髓經》二經,並創舉了少林七十二絕技,融會貫通。

    達摩初祖在少林寺傳法斷臂立雪慧可之後,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傳法五年,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十二月圓寂,終年一百五十歲。眾僧徒悲痛之極,依佛禮將初祖大師葬於定林寺內,並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梁武帝蕭衍親自撰寫了「南朝菩提達摩大師頌並序」的碑文,以示對達摩大師創立禪宗的紀。

    還有個只履西歸的傳說,他的弟子們將他用棺木安葬了。也就在這一天,北魏的一個去西域的使臣宋雲,走到蔥嶺一帶,遇到達摩祖師,還與他問話:「大師,您將法傳給誰了?」達摩祖師說:「你以後會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脫下自己的一隻鞋給宋雲說:「你快點回去吧,你們的國王今天會死去。」宋雲回來後談起此事,不相信達摩已死。於是眾人打開棺木一看,裡面只有一隻鞋子。

    達摩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要,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五代祖師的弘傳而形成中國佛教的主流一脈——禪宗,被稱為最有特色的佛教宗派。菩提達摩大師也因其高行被尊為禪宗初祖。其所傳禪宗心要影響了所有佛教聖地。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傳,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禪宗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並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

    達摩祖師、寶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稱「梁代三大士」。梁武帝雖與達摩祖師擦肩而過,但與另兩位卻過從甚密。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的公案,以及「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都非常出名。三人論道談禪機,彼次惺惺相惜,胸中所學毫無保留,達摩把還沒梳理的內功心法和武功絕技也盡數教與寶志公、傅大士,昭明太子三十二個分則《金剛經》多有請教寶志公、傅大士,兩人對早生慧根的昭明太子甚是喜愛,與他一起經常談論達摩祖師的佛學見解,武功的高深莫測。與他一起註解《金剛經》的同時,也把達摩祖師的武學一併說與了他。

    昭明太子就在大盤山天池邊分則《金剛經》,並附上了達摩祖師的武學秘技與最後,這手寫母本就留在了大盤山昭明院寺,世間流傳的《金剛經》三十二個分則可沒有達摩祖師的武學記載。寶志公、傅大士和昭明太子並沒有習武,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後在嵩山面壁九年才有了少林絕技。昭明太子離開大盤山不久就死去了,當初與他一起分則《金剛經》的人為了紀念他,就在這裡建造了昭明院寺。並有僧人開始修習達摩祖師的武學,可到如今《金剛經》三十二個分則的手抄母本已經不知去向了,但是卻比之少林的武學鼎盛要早了幾年,為武林之源實至名歸啊。昭明太子也成了『案菩薩』,受世人敬仰,享世代煙火。

    宏泉大師說完故事,開始講解三十二個分則《金剛經》,羽少饒有興趣聽取《金剛經》,有宏泉這樣的高僧講解,機會難得,羽少安靜的邊聽邊思考,佛教禪義甚是高深,羽少有慧根倒是一下明白了宏泉大師的教義。宏泉大師講經慢條斯理,羽少認真聆聽聖諦第一義。

    厲海和諸葛楓聽完有關昭明院寺的故事,已經昏昏欲睡了,現在宏泉大師開始講解經書教義,更是不明就裡,告辭羽少回廂房歇息去了。



  
相關: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御鬼者傳奇  武道大帝  星辰之主  神級插班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駕風歌第七章 蘭花劫指(二)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577s 3.7264MB

搜"駕風歌"
360搜"駕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