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藏軍谷,李風雲聚集眾人,說出了心中的想法,眾人雖大多不明白李風雲所說的「平等」究竟為何物,但是,李風雲在眾人心目中的威望何其大,幾乎所有的人都贊成李風雲,願意追隨他。
趁著眾人都在,李風雲又提名二十多人為藏軍谷的元老,包括了所有游擊營、風雲鏢局的元宿以及影響力較大的人。李風雲的提名,誰人又會有意見,沒有任何人反對,這二十多人便被定了下來。
眾人又吵吵嚷嚷,又推舉出幾人,湊成了三十人,組成了最初始的元老會,李風雲被奉為元老會的首領,簡稱元首。
元老會的元老為終身擔任,如未犯下大錯或者自動退出,不會被革除。以後藏軍谷、風雲鏢局的重大事情,必須要經過元老會的元老商量同意後才能執行。
為了補充不足,李風雲又提出建立合議會,以每百人為單位,各自選出一人,共選出三十二名合議員,這三十二人每一年一換,沒有決策重大事情的權力,主要負責收集眾人的意見,以供元老會討論。契丹人有八十餘人,理所當然奪得了一個合議員的名額,共同推舉耶律延德為合議員。
元老會與合議會成立的第一件事,便是討論如何對待俘虜的事宜。
如今藏軍谷中,俘虜足有一千六百多人,游擊營與谷中的原住民加起來也只有不到一千六百人,如何對待俘虜事宜也的確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是李風雲提出來的。
經過數天的討論,大家終於草擬出一個章程。
從今以後,但凡俘虜的敵軍,都需要勞役三個月,所有對中原百姓犯下罪孽的,必須按照中原律例,接受應有的懲罰。當然,像律例中充軍這種藏軍谷沒法施行的,則改為勞役等懲罰。
三個月後,無罪者當即釋放,有罪者繼續贖罪。被釋放的俘虜,可自由選擇留下為藏軍谷效勞還是離開。
離開藏軍谷者,從跨出藏軍谷的那一刻起,即表示不再是藏軍谷的人,也不受藏軍谷的保護。為了保證離開藏軍谷的降軍不會騷擾百姓,藏軍谷會發放少量的銀兩,作為這三個月勞役的報酬,同時也是他們回家的路費。
當然,如果銀兩不足以供他們回家,也可以選擇在藏軍谷中繼續勞作一番,以換取相應的報酬。
留下的人,如果要參加游擊營,還要經過重重選拔考核,並不能因為曾經的經歷而受到優待或者歧視等不公的待遇,無論是誰都要從普通的士卒做起,即便他當初是一名威名赫赫的將軍也不例外。
章程雖然簡單,但很奇怪,只要李風雲不表明態度,爭論往往很嚴重,合議會名義上不參與討論,只提供建議,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實際上很多時候,爭論都發生在合議會上。
因為有一半合議員都是俘虜,他們當然希望能爭取到更好的待遇,而另一半人認為這樣對他們是不公的,他們不願放棄身份地位上的優勢。而元老會又是明顯偏向後者的。
若不是在李風雲的強壓下,數次這兩幫人為了各自的意見差點打起來。
這叫李風雲十分頭疼,他沒想到,原本在他心中簡簡單單的「平等」兩個字,拿到現實中卻變得如此複雜。
李風雲突然意識到,要實現他心目中的「平等」,恐怕不是他原先想的那麼簡單,不只是靠一把刀就能拼殺出來的。也許正如他說的那樣,盡其一生,也未必能成功。
自從《釋俘章程》出來以後,與李風雲的意料相反,被俘虜的契丹人真正離開的只有二十多人,反而是被抓起來的降軍只有兩百多人留了下來,其餘人都離開了藏軍谷。
李風雲十分不解,耶律延德解釋道:「其實也不奇怪,在契丹,被敵軍俘虜是草原勇士最大的恥辱,所以許多人呢寧可戰死,也不願被俘成為奴隸。
將軍雖然釋放了我們,但是,這被俘的恥辱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身上,即使回部族,也很難被人瞧得起。
若是去投契丹軍,像我們這些被抓過的人,也是很難被信任的,一般都會編到乞活軍中,干最重的活,吃最差的東西,打仗要衝在最前面,很快就會戰死。
但若是不去投契丹軍,也不回部族,契丹人只會放馬牧羊,根本不懂農耕,況且中原百姓對契丹人恨之入骨,落單的契丹人,哪裡有什麼活路?
與其這樣,倒不如跟著將軍拼上一把。若是將軍真的成功了,跟隨強者,在草原上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他日也能衣錦還鄉。
實不相瞞,回去的那些人,其實是家中有兒女的,他們實在是放心不下,這才離去。像我這般沒有什麼牽掛的,便寧可留在藏軍谷,為將軍效力,以博一個出身。」
李風雲明白過來,回想那些被俘的中原俘虜,情況就完全不同,這些俘虜出了藏軍谷,憑著自己的本事,也能再投軍,即便不投軍,如今河北人煙稀少,但是土地肥沃,怎麼都比狼山中這貧瘠的土地中刨食要強。即便再不濟,占山為王當土匪也未必不是一條出路,天下這麼大,只要躲著游擊營,不再被游擊營抓住就成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李風雲長嘆了一聲,這些事情,還真不是他能解決得了的。
不過也好,至少契丹人留下了六十多人,這六十多人都選擇參加游擊營,再補充三十多名騎射較好原游擊營將士,組成一旅真正的騎兵。游擊營的騎兵總算起步了,不像以前,除了區區數十人,其餘的都是騎馬的步卒。
這支騎兵,李風雲將他交給了王成,歸屬親衛團,王成原本騎射就不錯,假以時日,游擊營的精騎就要從這隻被命名為驃騎旅的騎兵旅起步,逐漸壯大起來。
由於滹沱河大戰游擊營損失太大,將領損失尤為嚴重,不得不重新整編隊伍,大量的輔兵被編入戰兵,依舊維持七團編制。不過每團縮編為兩旅,計兩百人。
這七團編制如下:
親衛團,由李風雲親率,下轄驃騎旅和驃衛旅,驃騎旅由王成帶領,驃衛旅則由丁猴帶領,李風雲不在之時,由王成代理。
左衛團,由周縱雲率領,下轄左衛甲旅與左衛乙旅。周縱雲雖然左臂被斬斷,但他終究是一流高手,雖然少了一隻手臂,對實力有所影響,但仍舊不是二流高手可以對付得了的,而且,原本天策府的武林高手,大多都編入左衛團。左衛團在七團之中,恐怕要算是實力最強的一團,就連李風雲的親衛團也無法與之相比。
右衛團,由元霸率領,下轄右衛甲旅與右衛乙旅。
前衛團,由趙無忌率領,下轄前衛甲旅與前衛乙旅。
後衛團,由姚貫率領,下轄後衛甲旅與後衛乙旅。姚貫來自清平鎮,在鎮州之時便隨瘋和尚來助李風雲,後來投入風雲營,作戰十分勇猛。那時他還只是三流高手,現在他與元霸、趙無忌一樣,已經成為了二流初期的高手。
這四團兵馬都是步卒,負責上陣衝殺。
接下來兩團則為弓箭兵,由游擊營弓箭嫻熟者組成。
左翊團,由楚雲率領,下轄左翊甲旅與左翊乙旅。楚雲原本是聚義堂周縱雲的部下,乃是二流中期高手,這次大戰,身先士卒,立下不少戰功,加之不乏軍略,被李風雲任命為左翊團的主將。
右翊團,由孫承芳率領,下轄右翊甲旅與右翊乙旅。孫承芳是狼山宗的弟子,二流中期高手,曾隨李風雲奇襲藏軍谷和狼牙寨,後來又隨李風雲大戰滹沱河,同樣也是戰功赫赫。右翊團的兵卒以狼山宗的子弟為多。相比起左翊團來,右翊團更要強一些。
最後一團,是虎豹團,由丁豹率領,下轄虎豹甲旅與虎豹乙旅,負責駐守狼牙寨。
七團人馬總計一千四百餘人。
王大山繼續統帥輔軍和糧草籌備署,這次輔兵調入正兵,幾乎將輔兵的兵力抽乾了,必須立刻擴充輔兵,李風雲計劃從風雲鏢局再抽調兩百人,然後從狼山四周及狼山堡招募數百人,將輔兵的規模維持在一千人。
選擇留下的兩百多名中原俘虜中,大概一百多人加入了游擊營輔軍。
除此之外,這次李風雲又建立了民部,將藏軍谷及狼牙山的百姓與游擊營分開管理。民部就交給了玉堂春來管理,蘇語儂則主管民部下的濟世堂,專門負責醫治游擊營與民部的病人與傷員。
一番整軍,由於滹沱河大戰失利,藏軍谷原本萎靡的士氣被振作起來。藏軍谷內外,朝氣勃勃,一時人人充滿希望。
就在這時,一個個壞消息傳來。
滹沱河之戰,王重胤將軍戰死,所率兩萬精兵,戰死一萬多人,其餘潰散。
滹沱河之戰,大將王清戰死,皇甫遇、符彥卿逃過滹沱河,六千將士,活著回去的不足數十人。
杜重威率領三十萬大軍投降了耶律德光。並勸降了原本還在堅守的鎮州、涿州。(前文李風雲以為契丹人已經拿下涿州,實際上並沒有。)
皇甫遇將軍在耶律德光金帳中,痛斥耶律德光,大罵杜重威、李守貞,挖出雙目,氣絕身亡。大怒之下,耶律德光將皇甫遇將軍的屍體暴屍三日,三日後正要將他的屍體碎屍萬段餵狗,卻被安審琦將軍勸阻,安審琦草草安葬了皇甫遇將軍的遺體。
張彥澤率領兩千精騎,星夜急奔,突襲開封,開封被攻破,晉國皇帝石重貴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呈遞了降表。
……
一個個壞消息將剛剛振作起來的游擊營將士的士氣再次打入了谷底。
國都亡了,他們還在這裡征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