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和王宇的激烈爭吵很快便傳到了王老太后耳中。
她急忙召見王莽進宮,想要勸他停止這種過於苛刻的「菜食」制。
王莽卻反過來向老太后進言,勸她恢復帝後的制服和御膳標準,以休養生息、共同輔佐大漢的江山社稷。
「姑母啊,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節儉度日。
然而,身為帝後,您的形象也代表著國家的尊嚴。
恢復制服和御膳標準,並非是為了個人的享樂,而是為了更好地展現我大漢王朝的威嚴與氣勢。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攜手、輔佐大漢江山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王莽這番話情真意切、擲地有聲,讓老太后深受感動。
不禁點頭讚許道:「莽兒啊,你真是國家之棟樑、社稷之福星啊!」
時間一晃,已是過去了一年有餘。
旱災,蝗災在安漢公王莽大人的治理下,悄然過去。
更令人驚奇的是,很多地方竟然還長出了「神芝」、「朱草」、「蓂莢」、「嘉禾」等祥瑞之物。
整個大漢,從上到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悅和祥和之中。
這天,王莽再次如往常一樣向王老太后匯報對外事務。
「姑母,南海之遙的黃支國使節最近前來朝貢,獻上了珍貴的犀牛,
東邊三韓之國,日本倭國,東夷王也紛紛遣使獻寶,表示對我大漢的崇敬。
太后含笑點頭,語氣中也透露出對這盛世的滿足。
「莽兒啊,如今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真是難得的好時光啊。」
王莽躬身回應:「姑母所言極是。
這都是託了您的福,才使得我大漢王朝如此繁榮昌盛。」
老太后擺擺手,笑道:「哎,莽兒這話說得就客氣了。
這天下太平,百姓富足,也有你治理有方的一份功勞啊。」
王莽連忙謙虛道:「姑母過譽了,侄臣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隨後王莽繼續匯報道:「此外,前些日子匈奴的烏珠留單于,囊知牙斯也與侄臣交好,更是對我們中原文化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王政君太后聽後,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突然,她像是想起了什麼,眼神變得柔和起來,忙問道:
「莽兒啊,你可還記得那個王嬙,也就是王昭君嗎?」
王莽一聽,心中微微一愣,但隨即反應過來,忙回答道:
「姑母,她的事跡,侄臣自然記得。
王昭君當年冒稱我漢家公主,下嫁呼韓邪單于。
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曾向朝廷上書求歸,先帝不想影響雙方關係,敕令「從胡俗」。
王昭君不得已按照匈奴習俗復嫁於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若鞮單于。
婚後兩人育有二女,長女是須卜居次雲。(「須卜」,是公主丈夫的名字,「居次」是公主的意思,「雲」是名字)
十一年後復株累若鞮單于去世,又不得不再次嫁給了其弟弟,搜諧若鞮單于。
過後不到兩年,王昭君就病逝了,說來也是個極可憐的女子。」
老太后聞言,也不禁感慨萬分,傷感道:
「想當年孝元皇帝在位時,昭君被選入宮,我們姐妹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
後來,她主動提出向願意出塞和親,當初哀家也曾極力勸阻,可惜呀
如今想來,若她還在世,應當也和哀家一樣,早已白髮蒼蒼,成為古稀之人了吧!
這世事滄桑,真是難以預料啊!」
王莽心中一動,趁機說道:「姑母不必過於傷心。
您有所不知,據侄臣最近得到的消息,昭君長女須卜居次雲已經從大漠動身,不日即將抵達長安。
她就是特地來陪侍您老人家的,這也是烏珠留單于的一點心意。」
老太后聞言,頓時心花怒放,「真的嗎?這真是太好了!」
老太后眼中閃爍著淚光,「這些年來一直想念昭君,沒想到在我這遲暮之年,還能與故人之女相伴左右,如今也算是了卻了我一樁心愿。」
王莽見狀,心中也暗自高興。
連忙說道:「姑母放心,侄臣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須卜居次雲抵達長安後,侄臣會親自帶她來見您。」
「好,好!莽兒啊,你真是有心了。」
老太后連連點頭,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兩人又聊了些許時辰,老太后漸漸感到有些疲倦。
王莽見狀,便恭敬地告退:「姑母,您累了,侄臣就不打擾您了。
您好好休息,臣改日再來看望您。」
老太后含笑點頭,心中對這個大侄兒是越發喜歡了。
王莽回到府邸後,立刻召來了心腹,面色凝重地吩咐道:
「即刻準備,將匈奴那邊的王昭君之女須卜居次雲接回漢朝,讓她來服侍太皇太后。」
心腹一聽,連忙點頭稱是,卻又不禁好奇地問道:
「大人,這須卜居次雲遠在匈奴,我們如何能將她順利接回呢?」
王莽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你儘管去辦,我自有安排。」
王莽心中暗自低估:「這次接回昭君之女,不僅是為了讓姑母高興,
更是要向世人展示,即便是在那『腥膻之地』的匈奴,也受到了我們大漢的薰陶,懂得了『孝道』的重要性。
這可都是澤化之功啊!」
另一邊,匈奴早已在漢武帝時期的持續軍事打擊下四分五裂。
元帝時期,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娶了美麗的王昭君,從此南匈奴與漢廷的關係便如膠似漆,親如一家。
到了成帝時期,那位喊出「雖遠必誅」口號的陳湯,更是一舉擊殺了呼韓邪單于的哥哥、北匈奴的郅支單于,使得北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到了安漢公王莽時期,人們提起匈奴,默認的便是已經歸順漢朝的南匈奴。
因此,當王莽派遣心腹去接回王昭君之女,須卜居次雲時,匈奴方面並未覺得這是什麼大事,自然應允了。
然而,就是在這一年,西域的局勢卻突然變得緊張起來。
車師後王與駐紮在當地的漢朝戊己校尉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而另一個名為「去胡來國」的國王也與西域都護產生了矛盾。
這兩個國王在無法抵擋漢朝的威勢下,竟然選擇逃往南匈奴尋求庇護。
按照昔年漢宣帝與匈奴的約定,漢人逃到匈奴,匈奴是不能庇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