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之死,其實對於益州北部的震動才是最大的。
在臨終之際,劉備將益州北部託孤給諸葛亮、關羽、張飛和廖立,實際上雖然張飛武力出眾,廖立智力出眾,然而這兩人因為尷尬的地位,實際上只是輔助而已,真正的託孤大臣其實是關羽和諸葛亮這一武一文,其中在內政方面以諸葛亮為主,軍事方面以關羽為主。
劉備的打算是讓這兩個人互相合作,各司所職,齊心協力保住益州北部的這一片基業。
然而事實並不像劉備所設想的那樣順利,僅僅過了兩個月,關羽與諸葛亮之間就產生了劉備去世之後的第一次正面衝突。
這一次衝突的緣起,在於諸葛亮破格提拔了楊儀為關羽的參軍。
其實以諸葛亮現在主管內政的職責來說,提拔一名官員其實是很正常的,然而諸葛亮沒有與關羽商議,直接把楊儀安插到關羽軍中做參軍的做法就實在有些過分了。
因為眾所周知,楊儀是諸葛亮的親信,一直提倡與孫權聯合,共同對抗劉和,在性情上急躁狹隘,睚眥必報,讓關羽很是看不慣,現在諸葛亮竟然把這麼一個人安排到他的身邊工作,而且還是做具有監督性質的參軍,這讓關羽很是惱怒。
於是當楊儀前來軍中上任的時候,關羽根本不接受,甚至關羽義子關平還直接命親兵將士楊儀給亂棍打出。
楊儀受了這等委屈,立刻就向諸葛亮哭訴,說關平打的不是他,打的實際上是諸葛亮。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自然是心知肚明,這分明就是楊儀的挑唆,其實諸葛亮任命楊儀,一方面是看中了楊儀的才幹,此人雖然年輕,然而在籌備糧草、指定作戰規劃等方面非常有才能,如果用的好了,絕對是關羽的一個好助手,當然從另一方面,這也是對關羽的一次試探,看關羽能不能接受自己對他的安排,現在他果然見關羽態度強硬,並不接受自己的安排,雖然將楊儀訓斥了一頓,可是心中仍然感到有些不舒服。
於是諸葛亮就乘著關羽返回成都公幹之際,再次提出任命楊儀的事情,並且明確指出了楊儀的才幹。
然而關羽卻對此大家反對,說了楊儀的一堆不是,並說楊儀性情倨傲狹隘,到處得罪人,軍中諸將全都不喜歡,並不適合到軍中,希望諸葛亮不要安排他。
既然關羽強烈反對,對方又同是劉備安排的託孤之臣,諸葛亮自然也不便說什麼,儘管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強,卻也不便為了一個楊儀而導致將相失和的局面,所以只好將楊儀調到自己的身邊做從事。
之後諸葛亮又提出了一些人事任命,這些任命都是文官,被諸葛亮派到各地去做郡守,比如任命董和為犍為太守,伊籍為漢嘉太守,尹默為江陽太守,李恢為巴郡太守,而讓關羽兼任梓潼太守,川西大都督,都督川西諸軍事。
與此同時,又準備派遣秦宓前去江東,與孫權講和。
「孔明,你,你這是什麼意思?」看到這些安排,縱然關羽再怎麼笨,也知道諸葛亮的意圖實際上是準備採取聯結江東、共抗劉和的戰略,不由得大驚失色,開口問道。
卻見諸葛亮拱手說道:「關將軍,實不相瞞,亮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了與江東講和,最好是結成同盟,以便為我軍的發展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吳蜀之間交戰多年,雙方都已經是筋疲力盡,吳公雖是劉和姻親,然而對其並不十分信任,尤其是現在,主公病逝,劉和不僅不聯合他攻打,反而壓制孫權,令其不要出兵,這已經讓孫權心中疑慮,如果我們在這時候主公結好,孫權一定會放下過去的成見,與我們一起結盟,而我軍現在與劉和領地所接壤的地區不過是一漢中,這就相當於是藉助孫權為我守住邊界,我軍只需駐守白水關,就能將劉和大軍阻擋在國門之外,關將軍你率軍親自駐守,而我們則乘著劉和與孫權戰爭之際發展自己,一旦將來有機會,或可北上中原,攻入長安,即便不能,尋找機會攻占漢中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只要漢中為我軍所有,我們就能隨時威脅劉和的雍涼和長安地區,令他不得不分兵把守……」
關羽聽說之後不由得大為震驚,指著諸葛亮說道:「嘿嘿,孔明,你可知道你在做什麼?之前如果不是秦公在天子面前保奏,並且親自出面壓制孫權,禪兒的位子如何能夠坐得穩?恐怕到時候不需孫權進攻,我益州就要分崩離析了,哪裡還有今天?現在你竟然不顧對我們有恩的秦公,反而去結好我們的大仇人孫權,你,你有何居心?我知道你兄長在江東出仕,你們兄弟兩個都在做著實現江東與益州聯合的打算,以便改變你們彼此為敵的尷尬局面,可是這也不是你出賣我益州利益的理由啊,再說了,我益州內附秦公,以圖內部的穩定發展,這可是大哥親自指定的戰略,你怎能背棄?大哥屍骨未寒,你就敢擅自更改大哥的戰略,實在是好大的膽子!」
諸葛亮畢竟只是一個二十三四歲的青年,雖然智力超群,為人冷靜,然而這時候受到關羽如此指責,卻也有些難以承受,對著關羽說道:「關將軍,你要知道,主公之所以病逝,主要是因為受到劉和冊封孫權的刺激,感覺到劉和的反覆無常,對前途失望,這才抑鬱而終,由此說來,這劉和其實是害死主公的主謀,我們要想為主公雪恨,定要針對劉和,亮提出聯合江東,共抗劉和,是為公也,並非為私,雖然主公臨終之際並未說起我軍對劉和的戰略,然而我相信主公一定會支持聯合江東之事,故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亮也不算是背棄主公,亮正是為了能夠讓主公的基業能夠長久延續下去,這才改弦更張,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我們如何能夠膠柱鼓瑟,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