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擬人化的說法。準確來說,應該叫「排斥」,如果他們不是生於斯,長於斯。
生命來源於盤古肉身所化。在盤古細胞中的生命本就是盤古生命力所化。
他們死在這個世界,生命力會重新回歸,也就是俗話說的肉爛在鍋里。但要是排斥出去,也就等於排斥自己的生命力了。
不然,世界也就不會是「厭惡」,而是直接排斥了。
就像是屁股臭吧,但世上又有哪個人因為自己的屁股臭,而割了不要的?
巫師們境界不夠,所以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所做所為是受世界「厭惡」的。他們只想儘快的把人……不,「食材」送進去,趕緊離開。
「不!求求你們,放過我吧!」知道了將死,哭聲就更大了。
「兄弟,要錢我給你!有什麼事都好商量!」正常中,還有著一絲不正常。比如葛朗台。
身為一個地上就是有把牛尿都要帶回家,哭出的眼淚也不願意浪費,收集起來,熬成鹽的葛朗台。
花「錢」買命?
開玩笑!「命」哪有錢重要?
這世上有的是人愛錢勝過命。
「錢」勝過命,人就死了。可備不住有那面對死亡大恐懼的有想開的,願意花錢買命的。
臨死,有這覺悟。巫師們還是會放人的。畢竟他們不是忠心鬼國的馬仔。送人給它們吃,一方面是安撫,一方面也是傳統了。賺錢的傳統。
但凡進入了超凡的領域,其必然會留下自己的痕跡。
而這痕跡就像是動物們劃分的勢力範圍一樣。懟不過的不敢進。懟的過,巫師們是絕對不會去招惹的。
同時巫師又還是人,是要吃喝玩樂的「人」。所以他們總是要弄些什麼。
轉正的,有廟的,可以稱神官。
沒有的,又或是不滿足那點兒香油錢的,祭祀也就來了。
當然,其實祭祀也是一種正當的手段。哪怕沒了神,也可以固化人心念力。
人心這東西,一旦沒有了個具體的引導,鬼知道他們會搞出個什麼鬼。就是弄出「妖魔鬼怪」來,也不奇怪。
但,「作」到把人弄死的地步。這絕對是為了私利,大多數就是奔著錢來的。
至於不為了錢,也弄死人……也有。這部分大抵上可以化為瘋子與變態了。
鬼國出現的時日還短,所以瘋子與變態還沒有勾搭上。於是,這位葛朗台老先生,撿回一條命。
但是其他人就沒這麼好運氣了。他們不是不前進嗎?
打!
打他們,不是為了逼他們前進,而是逼他們去看。
這一看去,他們的神智就徹底迷失在黑白光芒的漩渦之中,神經質地怪笑著,像行屍走肉般,朝著十字架走去。
根本不用他們去逼。這些人便自己搖搖晃晃地走了過去,看著鬼神。
鬼神「凡人不許看我,再看我就吃了你!」
不要以為這是鬼神的好心,這只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大體上也就是當年「仙人」,也就是修士捕殺妖魔鬼怪。而妖魔鬼怪們為了不死絕了,與眾修士立下的契約。
女媧是聖人,妖族太子也是佛門的大日如來。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它們立誓不吃人,自然也就留下了一線生機。
而且它們確實還有利用的價值,比如鎮壓巫族。殺絕了妖,誰去鎮壓巫?
為了這個「大目標」,一點兒犧牲,自然是可以接受。
人自己都可以為了什麼目標,犧牲自己的同胞,更不用說仙神了。
理智之下,是放巫伐天的危害大,還是每年吃幾個人的危害大。不用分析,都知道選哪個。
所以,鬼神們在走過程。
過程中有鬼神想吃「腦」了,便看到有人呆呆地看了它的獨眼一眼後,就猛地用自己的頭朝著石頭撞去。
一下,兩下,三下………
什麼痛覺和知覺,自然是沒有的。而且他們還不能一下子撞死。因為撞的太大力的話,堅硬的頭蓋骨會破壞大腦的完整性。
想保證大腦的完整與美味,就只能輕敲細砸,頭蓋骨取的越完整越好。
怎麼算上品呢?
大體上可以參考「吃猴腦」。
吃猴腦之前,需求把小猴子綁在特製的桌子上,桌子中間有一個洞,猴子恰好能夠伸出頭。統統預備停當之後,有人會拿小錘子敲猴子的頭,直到把猴子的頭蓋骨敲掉。當猴腦暴露在門客眼前之後,門客們用湯勺食用猴腦,並伴隨著猴子歇斯底里的嚎叫。
只見被選中的人,不斷撞頭,直到撞的骨頭都酥了,才停下。
這時候便有人來服務,真正的「人」,「活人」,「凡人」。只見他們將那人的四肢和身體牢牢的綁上。然後小心地揭開頭蓋骨,便見四在個舌頭搶食了起來。
似乎它們的舌頭擁有致幻的能力,要不被吃的人又怎麼會朝著就餐的食客齜牙咧嘴的笑呢?
又或者是純科學的解釋。舌頭觸動了大腦中的感情中樞,所以他笑了。
後者的可信性,似乎更大一些。因為有一些鬼神,它們已經不再吃生的。而是吃熟食。
只見有人提來油,鬼神噴出火,很小的火,小心地把裡面的的油燒得滾燙,而不是燒著。
這是份技術活。能完成這一點的,無一不是老饕。這時就有人將一大勺滾燙的油灌進那人腦中。令人慘不忍睹的一幕出現了,那人的頭頂冒著縷縷青煙,滾燙的油在裡面噝噝作響。那人被疼痛折磨的吱吱直叫,拼命掙扎,怎奈身體被捆住,無法動彈。
這似乎證明了他還是有感覺的。
但是這已經沒用了。
貪吃的舌頭,從裡面舀出白嫩的腦漿。張開血盆大口往嘴巴里灌,一邊吃還一邊咂吧嘴巴「好吃,味道真的不錯!」
只不過一個可不夠它們吃的。這也是它們需要人幫忙的地方了。為了吃的高興,自然是需要人不斷地為它們製作。
這是這幫人的工作,同時也是它們的儲備糧。
貪吃的它們,有本名為饕,全稱饕(tāo)鬄(ti),別名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它們是饕(tāo)鬄(ti)的後裔,與龍生九子的饕(tāo)餮(tiè)不是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