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天歌 三十三章:張鉞眼裡的釋迦牟尼

    南傳上座部佛教,確實讓張鉞感受到了一種和國術一樣踏踏實實的脈絡。

    首先是關於佛教兩個字的解釋。南傳上座部對佛教兩個字的意義傳承,來源於巴利語-buddha-sàsana。buddha是古印度語的音譯,是佛陀的意思;按漢語的讀法近似於『布特』的發音,意思是覺者,就是覺悟了世間,人生真理的人。而sàsana意思是教導,教法,教誨。合起來,佛教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導,或者說覺悟者的教導。

    單單這個解釋,已經讓張鉞願意接受了!拋開了宗教,拋開了神話,簡簡單單。覺悟了世間人生真理的人,這其實就是修行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了知的人。

    就像張鉞在國術修煉上的體悟,一步步的走過來,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明白自己的心;當有了這兩個基礎之後,他對世間和人生的道理,也是了解的越來越深,很多事情,能一眼看穿本質,一眼明白究竟。這,其實就是南傳上座部說的那個覺的過程。只是,覺,有層次,有深度,有程度的分別。這其實就是一個修煉的精進,次第的過程。

    南傳上座部佛教,雖然帶了南傳兩個字,但其實在它的深義里,並沒有南北之分,只是現在佛教參雜了太多的東西,太多的不屬於覺悟者的教導的東西,他們這是為了做個不混合的說明,才有了南傳兩個字!

    這個說法,也是深得張鉞的心的!張鉞對國術的一個概念,很簡單,就是三個字:練,養,打!在他的心裡,哪有什麼拳派,拳種的區別?縱觀他下了蓮花山以來,他跟同道的介紹,只是說自己是練國術的,從來沒說過門派拳法,包括他多次打鬥用的東西,也是抓著什麼用什麼,反正都在他腦子裡,在他身上!

    和南傳上座部一樣,其實歸納他們的概念,就是兩個字:正法。

    接下來,張鉞在南傳上座部的典籍中,了解了釋迦牟尼的平生。雖然是大概的觀看,但是張鉞卻又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釋迦牟尼在王宮的時候,張鉞發現,老牟子學的東西不少!首先是讀書,讀的是當時印度的一些經典,他老父親,也專門請過有學問有名望的大家來教過他。這不由讓張鉞想起了中國古代的讀書人,那個大家讓他聯想到的是大儒兩個字。

    然後,作為王位的傳承者,老牟子還學了騎射樂器跳舞一類的技藝,這也是博學多才的人了,這跟中國的聖人孔子要求的儒學子弟,是基本接近的。

    最值得張鉞關注的是,老父親是重點讓釋迦牟尼學過武術的!當年印度的武術是怎樣的不知道;但是綜合當時存在的一些修行方法和今天流傳下來的瑜伽的影子來看,印度當時真正的武術,絕不會像今天的體操搏擊之類的東西一樣,單純的勞作肢體!這是張鉞看到的一個重點!因為由此才能更好的結合老牟子之後的人生歷程中的幾個大的選擇。

    堅定的離開皇宮之後的釋迦牟尼,第一個重大的選擇,是跟隨了當時的禪定大師阿臘拉.咖喇馬修行禪定。並且證得了世間的最高禪定境界,這個時間有那麼幾年,堅定了決心的老牟自然是修行刻苦下了大功夫的,否則不可能超越他的老師,如此之快的到達此殊勝微妙之境!當然,釋迦牟尼,也可以算是個天才!什麼是天才?天才其實就是執著於自己的追求和精神的人,敢於去追求的人!

    禪定是什麼?用咱中國的東西來對比一下吧!可以相當於中國的丹道修煉性命雙修的性功這一塊,當然,不是完全等同。丹道的性功,同時是跟命功修煉相掛鉤的!也許,可以用西方的名詞來說一下,叫『精神修煉』吧!但是精神修煉說法對禪定的表達,又相差的太遠,也只能說成是表達了一部分的意思而已。

    天才的釋迦牟尼,在達到世間禪定的最高境界之後,仍然不滿意這種修行,記住了,只是不滿意!不滿意之後,他又來到了人生自我選擇之後的第二個地方:五錄韋喇苦行林。

    在苦行林,他開始了苦行修煉。其中兩個核心的修行方法:閉氣和斷食。

    不得不說,我們今天來看關於以千年未單位記載的歷史事件,一定要懂得有自己獨立的,客觀的思維能力,千萬不要迷在了字面!否則,拿來當指導的話,肯定要走錯路!

    閉氣,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不呼吸!牟尼哥當時還到不了這種境界!那即然不是字面的意思那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種以閉氣或者說儘量的少產生呼吸動作的練氣方法!不只是氣功的氣字,這種方法,更加接近丹道的命功練氣!只是,當時印度的這種修行,過於的偏重在了呼吸上,而對人體的內部系統運行的察覺太粗淺!

    斷食,當然同理,不是不吃,而是原則上的不吃好的,少吃,儘可能的不吃!老印度不容易了,已經接近了中國『辟穀』修煉的雛形!可惜的是,還是粗淺了!沒有形成完善的修行系統。不過今天西方提倡的斷食淨化身體和血液的那一套,倒真的是從印度的斷食法裡面傳過去的!

    中國丹道的辟穀修煉法,在剛開始的階段,其實有個講究,那就是吃幾個紅棗。紅棗是什麼?中醫里是補血氣,西方經過研究,發現裡面含有很多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各類abc之類的東西。


    老印度其實是有一套的,靠著東方文化的邊,很多東西在方向上都是對的,可就是不夠深入,沒有完善下去,從人體的內部機制來系統化形成方法。比如閉氣和斷食這兩種方法,他們一直的定位就是『苦行』二字,可見,他們在這兩個方法的堅持過程中,一直感覺是受苦的,也就是說,過程是痛苦的!這基本有通過自虐來修行的味道了。

    有沒有作用?有!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身體和精神的磨礪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由量變發生質變。古印度經常有異能人士出現在記載里,就是這樣磨礪出來的。

    但因為這樣的局限性,牟尼哥磨了六年之後,認為這也是不能讓自己得到自己最需要的解脫,所以又開始了下一步的歷程。

    其實值得一說的是,在他離開苦行林,還帶著苦行的修行,有一次餓的不行,別人搭救,喝了點羊奶和吃了幾個飛餅之後,他一下就感受到了自己突破了以前的瓶頸,進入了新的功夫境界。所以,南傳上座部說了,原傳佛教,並沒有強行禁止人們食葷腥!只是讓大家自律而已。

    釋迦牟尼之後還跟隨過外道修行。還經歷過很多人生的坎坷和體悟。

    有一個被傳為神話的故事,再次讓張鉞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釋迦牟尼在大雪山修行的時候,曾經被一隻孔雀吞入肚子。這隻孔雀,就是現在很多市面上的佛教典籍里被封為『孔雀明王』的那隻。

    印度能稱之為大雪山的地方,恐怕就是喜馬拉雅山了!老牟子,是去那裡修行過的!可見修行之堅定,覺悟之追求!在那種山上,出現能把一個人吞人腹的大鳥,在快兩千年前了,張鉞是認為有可能的。至於是不是一定就是孔雀,不需要考證!

    張鉞看到的是事情的結尾,結尾就是,老牟子從那隻鳥的腹部跑了出來,這是關鍵!破開那樣大一隻鳥的胃,還要突破那麼厚的腹壁出來!張鉞掂量了一下自己,用國術的標準衡量了一下所需要的能力,張鉞發現,就憑自己這個暗勁二層的功力,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

    看看釋迦牟尼前面的修行,張鉞再次的確定了一點:原來,人的潛能,通過合理的方式開發,是可以達到這種程度的!

    張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很賊!否則也不會在現在市面繁雜的各種國術經典和修行典籍中,找到隱藏在裡面的方法。而修煉了這麼久,他對人生對世情的覺,也是越來越深,所以,他看到的是這些。

    後面釋迦牟尼在嘎亞那顆菩提樹下,七天了悟,透徹人生,得大解脫。南傳上座部的典籍上記載的是,牟尼哥在那裡先修的是『禪那』,從禪那出定後,再『修觀』,培育智慧,然後在第七天的凌晨時分,成佛。

    禪那是什麼,按巴利語的解釋,就是精神高度的集中,平靜,專注和統一!

    修觀是什麼?張鉞懂修觀的方法,其實在丹道修煉,也有觀的修煉方法。但是張鉞知道,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修觀,一定不是普遍意義,典籍傳載的那些作為入手方法的修觀!牟尼哥那次的修觀,那是臨門一腳,深度爆發!但是張鉞現在的程度,還是理解不到,推斷不出的。

    這無疑,再次提升了張鉞的追尋目標!這個追求目標,已經提升到了人所皆知的佛祖釋迦牟尼級別的了!

    雖然,他現在只有十年的壽命了。但是,一隻鳥可以飛得多高,不是因為它的翅膀,而是因為它的心可以飛多高;一個人,可以走多遠,不是因為他的雙腳,而是他的心有多大,視界有多廣!

    毛主席說:人有多大膽,田就有多大產。

    說道這裡,就要把巴利語解釋一下了。

    巴利語(pàëi-bhàsà),原意為聖典語、佛經語,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經典用語。巴利語與梵語(sanskrit)同屬古印度語,但梵語屬於雅語,巴利語屬於俗語;梵語是貴族語,巴利語是民眾語;梵語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標準語,巴利語則是佛陀及聖弟子們的用語。佛陀曾禁止僧眾們用梵語來統一佛語。

    看到了關於巴利語的解釋,張鉞對釋迦牟尼的尊重,更深一分!

    所以,他決定,拋開自己以前對佛的認識,好好的研究一下原始的覺悟者的教導。

    ;



三十三章:張鉞眼裡的釋迦牟尼  
相關:    布萊肯林場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  萬古天帝  詭三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國術天歌三十三章:張鉞眼裡的釋迦牟尼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7106MB

搜"國術天歌"
360搜"國術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