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 第9章 鬥法收徒01

    大唐貞觀二十七年,歲次未申,三月甲午,初九日,癸卯良辰。怎見是個良辰?

    一天瑞氣,萬道祥光。春風輕淡,日麗非常。長安街頭,朝朝瓊樹,家家朱戶,門前花柳俱朝東,城樓鐘鼓喜傳來。金鑾殿上,帝駕出師,洪福寺中,眾僧披袈。十傳百、百傳千,扶老攜幼,擺香案,吹鼓樂,萬人空巷。

    唐僧玄奘從西天取經而回,一時京師轟動,舉國歡騰,無論大小尊卑,皆涌到街旁,爭睹聖僧風采。

    那唐僧比西去時不同,佛衣燦燦,寶像莊嚴,印堂光亮有金印,身後祥光映蓮台,渾如西來的佛陀,飛升的金仙。真箇是:

    凜凜威顏多雅秀,艷艷佛衣滿乾坤。

    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浄玉壺冰。

    人言達摩游天闕,相伴神僧西域還。

    誠為活佛不虛傳,勝似菩堤無詐謬。

    唐太宗帥文武百官,乘龍車鳳輦,出離金鑾寶殿,徑來迎接。長安城外,整齊的排列著神策軍,個個寶甲輝輝,錦袍映日。樂隊齊奏凱旋樂,奏得是一首《賀朝歡》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成功。

    樂隊之後,寶蓋飄飄,幢幡遮天,滿朝文武待立,舉國歡騰,果是天朝大邦,人人神彩,光華自若,勝過西域諸邦,賽過婆娑舍衛,有詩云:

    宮殿開軒紫氣高,風吹御樂透青霄。

    雲移豹尾旌旗動,日射螭頭玉佩搖。

    香霧細添宮柳綠,露珠微潤霸陵橋。

    山呼舞蹈千官列,海晏河清一統朝。

    那天子一襲美髯向外飛翹,英武神俊,只是耳鬢已然花白。唐僧淚花閃爍,翻身跪倒,此一去十萬八千里,途經十國三郡,終回故土,臨行天子囑託依然在耳「寧念家鄉一捻土,莫念他鄉萬兩金。」

    太宗急切攙扶,君臣二人執手相對,太宗喜及而泣,道「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御弟西出長安,到如今十四載,朕每向西眺望,只見雲海不見人,詢問西來商旅,都說御弟乃是中華好人物,除魔降妖的真羅漢。今日重逢,果如他人所言,御弟如仙露明珠,松風水月,終成正果矣!」

    唐僧拜伏,亦淚如泉湧,道「陛下,臣有何能,都是陛下天威遠揚,處處化災度難,才取經而回。」

    眾臣皆泣,太宗執唐僧之手,殷殷切切,命群臣待列,接入殿上,傳旨文武百官、王侯百姓禮佛朝聖,皆盡歡樂一日。

    這正是:

    靈山歸來不是客,六塵未染故土親,千山萬水度劫難,不負如來不負君。

    太宗道:「御弟此去靈山,可見那寶剎莊嚴,佛陀高座?」

    唐僧道:「陛下,靈山之上,寶剎雄偉,佛祖百丈金身,端坐蓮台,拈指微笑,諸佛、菩薩、阿羅、金鋼、揭諦、比丘僧尼皆祥光籠罩、瑞氣遮迎。」

    太宗稱讚不已,見行者、八戒、沙僧容貌異常,問「高徒外國人耶?」

    唐僧道「三徒西牛賀洲寶象國人士,都是上天下凡的神將,此次西去,多虧他們護佑。」

    那三個徒弟皆上前來,行者奏道:

    老孫祖居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學成大道。復轉仙鄉,嘯聚在洞天福地。下海降龍,登山擒獸。消死名,上生籍,官拜齊天大聖。玩賞瓊樓,喜游寶閣。會天仙,日日歌歡;居聖境,朝朝快樂。只因亂卻蟠桃宴,大反天宮,被佛擒伏。困壓在五行山下,飢餐鐵彈,渴飲銅汁,五百年未嘗茶飯。幸我師出東土,拜西方,觀音教令脫天災,離大難,皈正在瑜伽門下。舊諱悟空,稱名行者。

    八戒亦上前奏道:

    老豬先世為人,貪歡愛懶。一生混沌,亂性迷心。未識天高地厚,難明海闊山遙。正在幽閒之際,忽然遇一真人。半句話,解開孽網;兩三言,劈破災門。當時省悟,立地投師,謹修二八之工夫,敬煉三三之前後。行滿飛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賜天蓬元帥,管押河兵,逍遙漢闕。只因蟠桃酒醉,戲弄嫦娥,謫官銜,遭貶臨凡;錯投胎,托生豬像。住福陵山,造惡無邊。遇觀音,指明善道。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徑往西天,拜求妙典。法諱悟能,稱為八戒。

    沙和尚和掌道:

    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輪迴訪道。雲遊海角,浪蕩天涯。常得衣缽隨身,每煉心神在舍。因此虔誠,得逢仙侶。養就孩兒,配緣奼女。工滿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捲簾大將,侍御鳳輦龍車,封號將軍。也為蟠桃會上,失手打破玻璃盞,貶在流沙河,改頭換面,造孽傷生。幸喜菩薩遠遊東土,勸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經果正。從立自新,復修大覺。指河為姓,法諱悟淨,稱名和尚

    太宗聞得這般名重,驚下寶座,稱奇不已,並起手相謝,命賜座,又挽定唐僧,設宴相慶。

    太宗又道「御弟西去,那方風土人情與我中華不同,民眾性情各異,帝王將相別有治國之才,與朕相比何如?」

    唐僧道「陛下乃是中外少有的明君,崇佛敬法,仁義愛民,治下中華神州,物華天寶,人人固壽,敬天禮地,皆是陛下之功,他國君主怎能相比」

    太宗嘆了口氣,道「佛講三塗六業,朕對外用兵,生靈塗炭,實屬罪業深重,近年來惶恐不安,恐獲罪於天。」

    唐僧道「陛下多慮了,為國用兵,乃是功業非罪業」,見太宗疑惑,又道「陛下內心愧疚,何不向在朝的活佛祈禱?」太宗驚問「當朝哪位賢士乃是活佛降臨?昔日魏徵在世,乃是活神仙,如今朕當問於何人?」唐僧微微一笑,道「當朝活佛不是他人,乃是陛下自己」

    太宗失色,道「御弟說笑了,朕稱明君尚且內心慚愧,又豈敢以活佛自居?」

    唐僧正色道「西方釋加牟尼尊者居於靈山,乃是教化萬世之佛,陛下掌管東土,乃是治理萬民之佛」

    一句話醍醐灌頂,太宗頓悟,重複神采,讚嘆道「大教之興,基於西土,佛法無邊,果與儒道並濟矣!」天子聖僧徹夜交談,說到妙處,燭生金蓮,天子感嘆不已。傳旨唐僧師徒棲於長安城大慈恩寺,所取經書藏於大雁塔上。

    次日早朝,太宗道:「朕思御弟之功,至深至大,無以為酬,一夜無寐,寫得幾句俚語,權表謝意。」即命中書官向群臣宣讀,名曰《聖教序》。


    中書官領旨,全文如下:

    蓋聞二儀有象,四時無形,妙道凝玄,真佛空相。大唐僧人三藏,法游西域,乘危遠邁,策杖孤征,重山峻岭,朔風積雪,黃沙漫漫,空外迷天,行程十萬八千里,終得大乘經文。使得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此功,並日月而無窮,傳乾坤而永大。

    聽畢,多官齊賀、頂禮,太宗見群臣稱頌,教御文遍傳內外,道「朕自御弟西還,得見佛法無邊,善福天下,朕欲重興佛教,以孔孟聖人之道尊之,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卻見一人閃出,奏道「不可!自古只聽聞李、孔之教,未嘗聽聞胡佛之言,請陛下萬不可擅興胡教!」

    那太宗視之,乃是太史傅奕,十分惱怒,道「朕盼望十四年,欲辦大乘佛法之會,以度地獄之難,你卻不尊禮法,在此妄言亂法!」

    那傅奕不屈不撓,慷慨陳詞:臣非妄言,一個人,

    捨棄國家安危而遁入空門,就是不忠;

    剃髮出家置父母親人於不顧,就是不孝;

    裝神弄鬼蠱惑人心,就是不仁;

    為皈依佛門而背棄朋友,就是不義。

    天下人若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國將不國。臣便是下了地獄,也要執言上奏。

    那太宗十分不悅,道「阿彌陀佛,殊不知地獄正是為爾等之人所設!」

    傅奕道「我肝膽為國,浩然正氣,神鬼不侵,何怕地獄之設!。」

    天子見傅奕食古不化,頓發雷霆之怒,教人把傅奕趕了出去,宣布退朝。

    卻說太宗還朝,怒髮衝冠,宣尚書僕射長孫無忌、刑部尚書張亮進宮來見,天子道「氣殺朕矣!」,張亮奏請由刑部治傅奕狂妄背逆之罪。

    長孫無忌道「臣聞太史公有言: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陛下若治今朝太史令之罪,豈不是把他當作聖賢來敬乎?」

    太宗聞言,方才省悟,道「朕常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朕若治史官之罪,可比夏桀商紂,暴名傳世。只是傅奕強諫,朕又如何處置?」

    長孫無忌道「陛下不必煩惱,解鈴還須繫鈴人。聽聞天竺國辯經大會,聖僧無有敵手,天竺戒日王命騎象巡遊,好不風光。陛下可設一題,命群臣共解,聖僧妙答,我等愚昧,正好瞻仰佛容,聆聽教誨,秉善昄依。」

    那太宗聽聞此言,遂轉怒為喜,那傅奕通古博今,為人忠厚率直,及想起歷朝史官「秉筆直書,君錯必舉,不惜以死抗上」不由得失聲啞笑,太宗曾問他「佛道玄妙,聖跡可師,且報應顯然,屢有徵驗,唯你獨不悟其理,何也?」傅奕道「都是些胡僧,模寫老君、莊子之言,以妖幻誘人。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太宗深以為然。

    不說二臣告退,且說太宗又閱史書,感而嘆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的是疆土,實則是人心。」恰到午朝時分,各國使臣來貢,真是海內一統,四方來朝:

    突厥國進火鼠皮,土蕃進龍樹,西涼州進葡萄酒,西夏進月樣琵琶,天竺進佛缽,南越國進玉笛,新羅進白鷂子,倭國進樂妓,又有西夷羅馬,進貢鮮餅,那餅真是奇妙,不硌,不烤、不蒸、不煎、不炸,以奶油芝士,上嵌奇珍異果、妙脯佳肴而成,太宗舉刀切了一塊,味道酸不酥牙,甜不膩舌,酸酸甜甜,甚是開胃。使者道「餅中鑲有一物,乃亞伯拉罕所產,眾稱金蛋,有延年益壽之奇效」太宗又問有多少,使者道「此物彌足珍貴,求之不易,只採得50顆,已全數貢獻。」太宗大喜,命悉數製成鮮餅,又想起長孫無忌之言,略一沉思,心生一題,遂傳旨設宴興慶宮,特宣傅奕赴宴。

    及到良辰,天和氣朗、月和風清,那興慶宮內好一番景致:

    香騰瑞靄、花簇鋪屏。一千條紅燭流光,數百盞銀燈散彩,對對高張羽蓋,鳳闕龍樓,殿繞欄楯,簇簇花迎,如玉徹,如雪堆,如火燒,如美人面頰,千姿百態、奼紫嫣紅。

    那大唐天子文功武治,創不世之功,當朝輔佐的都是些濟世之才、安邦之將: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長孫無忌、命世之才善建嘉謀房玄齡、才高望重社稷之臣高土廉、奪槊陷陣智勇雙全尉遲敬德、南平吳會北定沙漠李靖、才比張良決勝千里李世績、骨鯁大儒直言不隱蕭瑀、賢輔謀深遭逢明主岑文本、直者盡言名留青史之傅奕、混世魔王聖之福將程咬金、又有筆法王羲子一代名臣禇遂良、後起之秀馬周、三箭定天山之薛仁貴等。

    又邀玄奘法師等化外之人,有道家、儒家、釋家、墨家、法家、縱橫家、雜家、名家、陰陽家都是些朝真降聖之流:

    上知神仙事下解五千年的袁天罡、改曆法推背圖測武氏篡位的李淳風、千金翼方百歲藥王孫思邈、十步一殺千里不留名劍客公孫氏、圖神寫聖遠見高明的吳道子、灑脫不羈筆法排山倒海的草聖張旭、稽首文殊南無普賢的寒山拾得等。

    那天子身著滾龍袍,金冠玉帶,踏雲履,正中坐定,道「今日宴會,朕不與眾卿家呤詩斗酒,不娛樂歌舞,不投壺遊戲,亦不行酒接聯,今日之宴,就名為「分餅宴」。

    眾臣興致勃勃,皆問何為「分餅宴」。

    太宗即命上宴。眾宮女太監捧著盤子,依次上菜。又見一個胡姬,手揮琵琶,跳將進來,她邊跳邊唱:

    美妙的無花果,在口中咀嚼;金盤裡堆著冰涼的西瓜,大得沒法抱;鮮嫩的桃子帶著茸茸的細毛;沒有籽的,那是透明的葡萄;這一切,都不如這天上的金桃,生長在遙遠的西方,撒馬爾罕的金蛋。

    太宗道「相傳西方有仙桃,大如鵝卵,其色如金,亦呼金桃,食之有延年益壽之奇效,夷人越千山萬水進貢過來,實屬不易,朕命以此製成大餅,與諸臣共享,你等兩人一席,一席一餅。若是一人來食,自不用分,若是兩人、多人來食,卻又如何來分?朕欲以餅納言,諸位愛卿只管積極進諫,但講者無罪,不知誰有良策獻上?

    眾臣皆道「以餅納言,妙趣橫生,陛下乃古今第一聖明帝王。」席間站起一人,正是傅奕,原來傅奕暗思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諫言道「陛下,臣有言啟奏。」

    太宗見之,和顏悅色,道「太史有何妙招?」傅奕道「陛下,聖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古尊卑有別,長幼有序,這分餅之法,自是尊照聖人之訓,不可違了禮數。」

    言末,眾臣交頭接耳,贊聲四起。太宗亦點頭稱是,又問道「長孫大人有何見解。」長孫無忌心領神會,道「傅大人果是飽學之士,依傅大人之言,這魏王、晉王同席,卻不知這餅如何來分,還請大人示下。」

    時下太子已廢,朝中暗流涌動,群臣各為其主,一派擁立魏王李泰,一派擁立晉王李治,平日裡針鋒對麥芒,毫不相讓。然聖意不可揣測,誰敢妄言尊卑,更豈敢人前賣弄,傅奕深知此理,避而論道「適才我之所論,乃是君臣父子,若是兄弟朋友,則別有說法。聖人以仁義治國,謙讓乃仁義之本,古之大賢孔融四歲之時尚知讓梨,孔融道:長者先取,因為我幼,幼者先取,因為我長。故二王須行謙讓之禮。」

    長孫無忌也不答話,走到二王面前,道「請魏王、晉王分餅。」二王聽此,互相推讓,卻不執刀。按照禮數,先分之人須禮讓他人,然二王較量已久,豈有讓與對方之理!今若輸了名頭,手下諸臣人心渙散,日後怎可奪得太子之位?那天子是弒兄殺弟奪了父親江山,常憂子女不和,見不得兄弟相爭之事,兄弟二人又豈敢在父皇面前爭執,故都不敢執刀。正在僵持之際,忽有一人出席伏地,道「陛下,臣乃外臣,可否建言分餅?」

    太宗一看,乃中書令褚遂良,那褚遂良文通古今,寫得一手妙字,取法王羲之,初唐號四傑,乃太宗座下忠貞不二的良臣,太宗道「愛卿平身,有何計策,只管道來,朕不怪罪。」

    褚遂良道「臣斗膽認為,天下之事,當應法治。」

    太宗道「卻不知這餅如何法治?」

    本章晦澀難懂,諸君看個熱鬧。

    (本章完)



  
相關:    近戰狂兵  重生都市仙帝  百世契約:藥妃,寵不停  獵戶出山  布萊肯林場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大唐西域記第9章 鬥法收徒01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4s 3.7559MB

搜"大唐西域記"
360搜"大唐西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