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忌,議事便議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崇禎皇帝扔下了農學的書,站起身走過來道。
聽了這話,於是乎張世康也扭過了頭,他扭頭的方向和海中期正好對稱。
這個老哥,竟然還當起了和事佬!
「李閣老、海閣老,無忌說的也是有幾分道理。
朕知道你們在乎自己的名聲,但個人的名聲倘若凌駕於朝廷的發展之上,難道這就是聖賢書里教給你們的嗎?」
崇禎皇帝一邊說著,一邊坐在了張世康與李邦華之間。
「己卯之事發生以前,朕與無忌也曾想過,殺了那麼多士紳地主,那些儒林士子,該有多憎恨朕與無忌。
朕想來……你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可是結果呢?百姓雖大多不識字,可他們也是明理的。
諸位閣老倘若去到田間地頭,去問問那些農夫,便能知道這些百姓對朕與無忌的真實評價。
士大夫憎恨朕與無忌,那便讓他們憎恨去吧。
這個天下,終究是朕與一萬萬百姓的天下,你們認為呢?」崇禎皇帝十分平靜的道。
這是兩年多來,張世康教給他的道理。
人永遠都是眾口難調的,給這部分人分配了利息,則另一部分人就少分了利益。
作為上位者,就要懂得取捨,阻力肯定是有的,但想朝廷長治久安,就比如把籌碼放在多數人手上。
勛戚、宗室、士大夫,便是那少部分人,曾經的崇禎皇帝以為,把利息分給這部分人,會少很多事情,畢竟老百姓又不會跑到朝堂上反對。
但是結果呢,老百姓確實不會跑到朝堂上反對,可他們會舉起鋤頭造反呀!
把利益分配給勛戚、宗室、士大夫,可朝廷從他們這裡,得不到任何的利益。
朝廷危難之時,也並不會有人為了長久的榮華富貴,去把錢糧拿出來。
崇禎皇帝用十年時間,證明了曾經的自己有多麼失敗。
而倘若把利益分配給百姓,日後還可以通過稅收的方式,實現朝廷財政的穩定和平衡。
分配土地是為了這個,其他改制內容也是為了這個,如今將理工科加入科舉制,其實也是為了這個。
崇禎皇帝說這些,是想讓在座的李邦華、海中期等閣臣明白,將理工科加入科舉制,不僅是張世康的意思,他這個天子也是同意的。
張世康一開始跟他說這件事的時候,崇禎皇帝的態度其實是不太在意的,可他聽了張世康剛才的話之後,也終於意識到,張世康說的是對的。
儒學已經滲透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並且不想給其他學科任何的機會,就連他這個天子都沒有意識到。
其實在好幾年前,崇禎皇帝就意識到應該遏制東林黨,也曾提拔過不少不輸於東林黨的官員。
可問題是,不論是東林黨,還是幾十年前的楚黨、浙黨,底子都是儒家學派。
整個朝堂都變成了儒家的內鬥,現在想想,這實在是很可怕。
崇禎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確,他理解李邦華等人的為難,但在朝廷發展面前,誰都不允許以任何原因去阻擋。
你們辯解又辯解不過張世康,就只是一味的反對,沒有這樣的。
「陛下,臣以為,此事應當放到朝堂上眾議。」
天子都發話了,作為內閣首輔,李邦華不得不說出自己的意見。
可崇禎皇帝哪裡不知道李邦華打的什麼心思,直接就將口子對堵上了。
「李閣老,爾等這是想再來一次集體死諫嗎?」崇禎皇帝笑呵呵的看著李邦華道。
只是那笑容,實在說不上溫和。
這事兒你們閣臣知道會對名聲有影響,朝堂上的其他臣子難道不知道嗎?
你讓眾議是個什麼意思?拉攏更多的朝臣一起反對?
「朕重申一遍,此事必須爾等先表決,若你們幾人不能以大義說服朕與無忌。
便引咎辭官吧。」崇禎皇帝平靜的道。
他的語氣雖然平靜,但說出的話,卻帶著毋庸置疑。
就連張世康都有點刮目相看,認為現在的崇禎老哥真是霸氣側漏。
可能是感受到了張世康投過來的目光,崇禎皇帝緊接著道:
「爾等倘若如此短視,想必朕贈予爾等的官銜也是不合適的。
諸位閣老倘若違背聖人教誨,也要保全自己的名聲,那朕將剝奪贈予你們的所有官銜。
朕或許也可以通過廠衛,通過大明月報,將此事告知於天下的百姓,讓百姓們知道爾等究竟是個什麼心思。」
張世康聞言,左手悄悄的沖崇禎老哥豎起了大拇指。
殺人還要誅心,這老哥也是有進步的呀。
阻擋大明中興,就是罪不可赦,引咎辭官,剝奪一切榮譽,再廣而告之,讓百姓知道前因後果。
這等同於破壞他們在一萬萬百姓中的名聲。
這就要看看李邦華、海中期等閣臣,到底是在乎他們在儒生中的名聲,還是在乎在百姓中的名聲了。
不得不說,高!
有魄力!
果然,崇禎皇帝說了這話,李邦華立即就坐不住了。
「回稟陛下,臣慚愧,臣愧對了聖人的教誨,請陛下降罪!」李邦華站起身來向崇禎皇帝拜倒後道。
海中期皺了皺眉頭,終於也服了軟。
「臣……附議。」
有兩人打頭,其他三個閣臣也相繼表態服軟。
即便崇禎皇帝如此相逼,把名聲看的比性命還重要的海中期等人,心裡還是格外難受。
張世康看著想笑,他甚至猜測,海中期這犟驢,估摸著這輩子都沒這麼糾結過。
於是便提議道:
「幾位閣老也不必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我給諸位出個主意。
幾位待會兒回去後,可以給各部官員做做心理建設。
讓他們明白,倘若明日早朝他們敢反對,便是怎樣的下場。
你們莫瞪我,陛下強硬的很,如果他們真敢反對,大明月報知道吧?
上個月銷量已經破了五百萬份,分分鐘讓他們在民間聲譽掃地。
但倘若他們跟幾位站在了同一陣線,都一起同意改制科舉。
到時候你們不必冒頭,我呢,懂一點春秋筆法,保管這鍋不在你們幾個頭上。
此乃全體朝臣一致同意,跟諸位有什麼關係呢?
你們說,對吧?」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