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寺坐落在南龕山腰,為大唐四大佛寺之一,寺產廣博。統領著漢昌城周東龕、南龕、西龕、北龕四龕,東洞、青蓮洞、聖水洞、蓮花洞四洞等古剎,占地三千餘畝。主寺始建於梁陳時期。這光福寺曾名南龕寺,因古寺被古楠環抱,漢昌人習慣稱為古楠寺。本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賜名為「光福寺」,意為日月之光永照南龕山上,時代庇佑漢昌百姓。
說起來,狀元公張曙建立的丹梯書院,還是光福寺的廟產。
「左二俠好腳力!」張曙輕贊,身子已悄悄伏在一角突出的挑檐上,並不回頭。
「狀元公也不差。」左二答笑,讚嘆出自肺腑。他一直跟在張曙身後,不疾不慢,雖未盡全力,但張曙腳力不弱,他也不敢掉以輕心。這幾年在江湖中行走,左二一直以輕功自矜。放眼天下,能與自己並駕齊驅的高手並不多見。就是家兄左大,四海之內已少有敵手,內里比他深厚,但要說起輕功,還得自認稍遜左二一籌。
左二察看了一番屋頂,隔著張曙四五十米遠,揀了個僻靜的角落藏下,透過屋瓦向下探看。
名動江湖的左二俠,一個晚上,竟然兩次做了房上客,左二自己都覺得好笑。
只是他心裡隱隱覺得,光福寺大半夜出事,似乎與天平山勤王之師和李賢太子遺孤李光順小殿下的下落有關。
打鬥之聲還遠在山門外,大殿裡佛燈長明。佛像前的蒲團上,坐著三個雙手合什的大和尚,幾個弟子侍立一旁。三個和尚閉著眼睛,口中喃喃有詞,似乎外邊的打鬥與他們無關。
左二安安靜靜伏著,那邊張曙也悄無聲息。
耳聽得半山腰斥喝打鬥之聲不斷,居中的大和尚突然說:「智性,去告訴你智律師兄,讓他放過那撞山門之人。讓所有武林豪傑,一律請到大雄寶殿前說話。」
「是,師父!」
侍立門口的智性唱一聲諾,正要離開,給坐在大和尚右側的和尚叫住了:
「掌門師兄,此舉只怕不妥,光福寺數百年來,歷經數朝,從未有賊寇敢輕慢之,今夜寇眾敢炸毀寺門,更應御之寺門之外……」
「仁和師弟此言差矣,傳賊眾來殿前議事,更顯我光福寺凜然不畏。掌門師兄此舉,實乃不願多起殺戮。難道我寺七十二武僧,還怕了賊子不成!」
「仁善師兄,你的話不假,但此番武林人士深夜前來,估計和李賢太子有關。三年多來,本寺一直謹慎做事,韜光隱晦,難道今夜……」
「阿彌陀佛,種什麼因會結什麼果。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仁善仁和,你兩位不必再爭執了。智性,傳我法旨,邀武林豪傑大雄寶殿前議事。」
「是,師兄。」仁善仁和不再說話,雙雙合掌,齊誦阿彌陀佛。
「謹遵方丈法旨!」智性躬身唱一聲諾,走到門外,淳厚平和的聲音遠遠傳出去:
「任遠方丈法旨,請眾位江湖豪傑到大雄寶殿前議事……」
聲音不大,卻壓住了寺門前眾人亂紛紛的鬧騰聲。
嘈雜聲中,寺內突然燈火齊舉,照得偌大的山寺如同白晝。梵音繚繞。左二看時,一眾黑衣武僧從禪房裡奔出來,手執哨棒,侍立在石階兩旁。十數米一人,一直綿延至遠遠的山腳下去。
左二本來懸著的心,慢慢沉靜下來。光福寺武僧眾多,撞寺之人,怕是難以討好。看來不需左二出面,他也樂得清閒,只需當一回房上君子,權且作壁上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