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彭城之戰清算後,本來深得永昭帝信任的兵部尚書秦均安忤逆帝心,被永昭帝下令在家養「病」。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這一「病」,便直到現在。
這些年來,兵部雖然有尚書這個主官,但是這個主官從來不曾上過朝,也不過是占了一個虛位而已。
兵部真正主事的人,是簡在帝心的侍郎竇大用。
將近十年來,竇大用都在兵部沒有挪過位置。
在邵世善是兵部尚書的時候,他是兵部侍郎;在秦均安是兵部尚書的時候,他還是兵部侍郎,在兵部實際沒有主官時候,他仍舊是兵部侍郎。
當初和他一起就任兵部侍郎的徐偃師,因為受了熙平公主之累,日漸被永昭帝所厭棄,現在已經致仕了。
只有竇大用,唯有竇大用,還屹立不倒,可見其人本事。
但這都是旁人看來的,但事實上,竇大用苦不堪言。——他不是不想挪位置,而是甩不掉「兵部侍郎」這個位置了。
邵世善還是兵部尚書的時候,皇上用他來平衡當時尚了熙平公主的徐家的勢力;邵世善擢升後,皇上又用他來掣肘秦均安的勢力……
可以說,竇大用的存在就是為了平衡兵部的勢力,一旦他離開,兵部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兵部是何等重要的存在,統領著天下十大衛,永昭帝怎麼可能讓它出現紊亂?
是以,竇大用這個兵部侍郎一做就是這麼多年,就是永昭帝仍舊活著,也從不曾考慮過將其調職。
時至今日,竇大用這個兵部侍郎所起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平衡了,而是執掌。
或許,早在秦均安養病的時候,兵部就已經漸漸歸竇大用執掌了。
雖無兵部尚書之名,卻有兵部尚書之實,天下兵事,都與竇大用有關。
得知皇上駕崩之後,竇大用幾夜之間就白了半頭,知道最大的危機將到來,不管是對他來說還是對國朝來說。
國君駕崩之後,最重要的便是新君人選,而影響到新君人選的,軍中勢力必定是最大大的因素。
最為重要的是,皇上是突然駕崩的,沒有留下任何旨意和遺詔,就為國朝帶來無數的動盪。
在得知皇上駕崩之後,竇大用一方面傳令十大衛戒嚴,另一方面也令靠近京兆的京畿衛等做好隨時平亂的準備。
至於新君是誰,竇大用其實沒有去想,也輪不到他想。
他只知道,他必須竭盡所能去維持軍中的穩定,一顆心是十二個時辰都懸著的。
但讓竇大用稍稍放心的是,京兆現在的局勢還可控,他所預料的最壞情況並沒有出現。
他想著,新君的爭奪必定會經歷腥風血雨,汪印必定會擁立二十一皇子爭奪皇位,國朝必定會陷入很長時間的動盪飄搖之中。
但他所預料的這些,全部都沒有出現。
這讓他放心的同時,又有一種說不出的隱憂。
國朝出現了那麼大的變故的,真的會是那麼平靜安然嗎?是不是還有什麼更兇險的、他所不知道的在醞釀?
可是,中樞的指令出來了,十八皇子將於一個月後靈前即位,汪印始終沒有出現……
這一天,也不知何故,他心跳得極為厲害,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慌亂感覺,在兵部官衙里坐都坐不住,總覺得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一樣。
他喚來了好幾個屬下詢問十大衛可有急報,得知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後,又忍不住去了中樞三省。
中樞三省的主官正在籌備著皇上的喪禮和十八皇子登基等事宜,也算得上是井然有序,並無大事發生。
縱然如此,竇大用還是覺得坐立難安,神色也越來越凝重。
是以,當千里急信送到他手中的時候,他徐徐舒出一口氣,腦中第一感覺不是慌亂,而是一種「終於到來」的感覺。
他一手平穩地接過這封千里急報,邊平靜地問道「說說,千里急報具體情況。」
送急報來的斥候神色煞白,正在不斷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說道「稟大人,雁西衛千里急報,大雍……大雍五十萬兵馬入侵!」
竇大用的手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一口氣幾乎沒能喘上來,他雙目幾欲迸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大雍五十萬兵馬,入侵?
他顫抖著用最快的速度打開了千里急報,看到果然是雁西衛大將軍穆太澄,的的確確寫著同樣的內容!
可是,這怎麼可能?大雍已經日漸積弱,先後又經歷了丟失雲州五城、陸太后與正景帝之爭,如今大雍朝也極其動亂,怎麼可能集結五十萬兵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