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真不相信,更不能接受!
但是在這個戰場上,在汪印出現的那一刻,戰況就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了。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不管霍真有怎樣的想法,不管霍真有怎樣的舉動,汪印就是出現了,領著二十萬兵馬,以摧枯拉朽之勢,飛快地擊殺著大雍士兵,很快就控制了戰況。
四十萬人馬,的確是很多很多,但是他們在面前汪印的時候,便剩下被擊殺這個結果。
巧了,和霍真的想法一樣,汪印也不在乎什麼殺俘不祥——他壓根就沒有想著留下這些大雍士兵。
大雍既然膽敢遠征前來侵略,膽敢下了屠城的命令,那麼他就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他要趁著這個機會,將大雍舉國兵力全部擊殺,這些膽敢出現在雁西道的大雍士兵,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他要讓正景帝和陸太后從此永無寧日,要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一提到大安朝就瑟瑟發抖,再也不敢踏入大安半步!
殺人者,人恆殺之;侵略者,人恆侵之掠之,他會教正景帝和陸太后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正景帝和陸太后遠在長雍城,怕是一時之間不能明白這個道理了,但在這裡的霍真,則徹底明白了這一點。
他無比深刻地體會到了汪印的強大與可怕,那是他怎麼都想像不到的。
那是怎一個人啊,於千軍萬馬之中來去自如,沒有人能看清楚他的動作,但是他所經之處,沒有一個活口!
明明只是一個人,卻氣勢如虹,那麼多大雍士兵在他面前,就如同螻蟻一般被收割著性命。
這是汪印,大安朝的汪印,是他的死敵。雖然其只是一個宦官,但是他從來不敢低估這個人。
直至到了此刻,他才深深明白汪印不是一個所能被別人估算的人。
凡是發生在他身上的種種,都不能以常理來論;而大雍朝這幾十年所遭受到的重擊,都是因為這個人。
如果汪印當初沒有救下永昭帝,那麼如今或許已沒有大安朝了;
如果汪印不是用計奪取了雲州城、驍衛營,那麼大雍朝就不會那么元氣大傷,最後被迫以戰養國。
是的,以戰養國,這就是大雍突然集結那麼多兵馬侵略大安朝的真正原因!
因為正景帝和陸太后的不和,大雍在國力不斷削弱的情況,又接連出現丟失雲州、陷入內亂等種種局面。
正因為大雍朝的境況已經不容樂觀,在朝中官員的建議下,正景帝和陸太后才暫時握手言和,共同制訂了出兵大安朝的戰略。
他們原本是想著,在大安朝皇帝駕崩、新君未立的飄搖動盪時刻,舉全國的兵力突襲,就能大安一個措手不及。
況且,他們在大安朝也有人照應,必定會讓大安朝政陷入動盪不安之中,這是他們大雍朝千載難逢的機會。
待到大安朝新君確立,朝中有賢臣,軍中有良將,那麼這樣的大安朝就更難對付了。
在三十年前,大雍朝已經喪失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從此國力就一直在被削弱,這是大雍所有人都感到無比痛心的事情。
幸好,上天待大雍朝不薄,在三十年後,再一次給了他們機會大安的永昭帝駕崩了!
霍真集結五十萬兵馬而來,是承載著大雍朝所有人的希望,是想著能夠攻下大安朝,最後將大安朝國都據為己有的。
但想像和現實的差距太大太大了!
這還只是一個汪印而已,汪印的身後,還跟著二十萬兵馬!
汪印一人之力有窮盡,但是他身後的二十萬兵馬,立刻就頂替了上來,開始了新一輪的擊殺。
霍真恨得雙目幾欲裂開,他悲傷而驚恐地看著那成片成片倒下的大雍士兵,不能接受地高喊道「不,不!不可能……汪印,汪印!」
伴隨著這些話語的,是他忍不住「噗」地噴出了一口鮮血,身子搖搖欲墜。
巨大的現實衝擊,讓年老的霍真根本就承受不了,都不用汪印前去擊殺,他就已經面如紙金。
他瞪眼看著汪印身上那紅色的鳴蛇服,再一次「噗」地吐出一大口血。
「傳本將命令,投……投降……保……保住士兵……」霍真的聲音斷斷續續,費力下了最後一道軍令。
他所帶領著五十萬士兵,在雁西衛士兵的拼死抵抗中已經死了十來萬,剩下的四十萬,原本是可以大有作為,是可以成就大雍霸業的!
但汪印率兵而來,他所有的打算都落空了!
大雍氣數已盡,這是老天要亡大雍啊!
霍真已經預料到失敗的後果,迅速決定投降以保住最後一點兵力,但是汪印既然決定要給大雍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又怎麼會接受投降?
再說了,接受這些大雍士兵的投降,怎麼能對得起那麼多犧牲的雁西衛士兵?
因此,汪印手中的劍架在了霍真的脖子上,他完全不給霍真再說話的機會,也拒絕與霍真乃至大雍商談條件。
他猛地用力一揮,將霍真的頭顱砍了下來。
就像……先前霍真下令將穆誼的頭顱砍下來一樣!
霍真的頭顱掉落在地上,臉容仍舊是一副驚愕到不敢置信的表情。沒有人會知道,他想說的最後一句話,不是與汪印商討種種投降的條件,而是一句疑問。
這句疑問,是他臨死前想說出來,卻永遠都沒有機會說出來,更是永遠都不會知道答案了。
霍真想問的是,汪印是怎樣帶著二十萬兵馬出現在雲州的?
雲州的地理位置如此獨特,若是從大安朝抵達雲州,那麼就一定會經過大雍軍隊所在之處,所以霍真才會篤定大安不可能有援兵到來。
可是,汪印偏偏出現在雲州了,還帶著二十萬兵馬!
可以說,汪印帶著這麼多兵馬繞到了他們的後方,還神不知鬼不覺,真有如神兵天降。
汪印是怎麼做到的?
不獨霍真想知道答案,就連劫後餘生的穆太澄關寒松等人也想知道。
他們難以想像,汪印為了做到這點,付出了多大的心力與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