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真死都不明白,汪印怎麼可能會有二十萬兵馬呢?
他早就已經打探得很清楚了,汪印手中的兵力並不多,同時永昭帝對其忌憚至深,自然也防備至密,除了雁西衛之外,其不可能在軍中繼續更多勢力。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再者,如今朝中當權的韋皇后一系與汪印乃死敵,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安朝廷絕不可能讓汪印率領援兵,他們不會讓汪印有機會立下天大的功勞。
更別說,汪印竟然會帶著這些人出現在雲州!
明明一切都已經算好的了,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差錯?
難怪霍真死不瞑目,被砍下的頭顱上,不可置信的表情已經永遠定格了。
汪印垂目看著地上的頭顱,淡淡地吩咐道「撿起來,裝好。」
他不會像霍真那樣用頭顱去刺激侮辱敵方,也無須那樣做,若不是霍真是大雍的領兵將軍,他會讓這個頭顱被踩成肉醬。
見緹騎把霍真的頭顱裝好,汪印繼續下了一個命令「出擊!大雍士兵,一個不留!」
「是!謹遵督主之令!」出列聽令的,並不是緹騎,若是一個穿著軍中鎧甲的將領。
他面容黝黑,兩把大刀眉,長得凶神惡煞。這個將領,便是劍南衛副將袁震,人稱「黑將軍」。
只不過,這「黑將軍」之名只在劍南衛及與之相鄰的雁西衛中流傳,軍中其餘諸衛,對其並不了解。
更準確地說,軍中其餘諸衛,對劍南衛最為熟悉的,是劍南衛大將軍周南,他們知道周南撰寫過一本《獻芹集》,文韜武略至盛;
又知道他領兵打過大大小小許多勝仗,用兵打仗也極好。
更為難得的是,一個如此文武兼備的大將軍,拒絕了朝廷多次擢升,堅決地留在苦寒的蜀地,只想領著劍南衛。
如果他寧願擢升的話,那麼當初的兵部尚書就沒有邵世善什麼事兒了。
誰又能想到,周南之所以拒絕朝廷的擢升,是因為怕露餡呢?
是的,怕露餡,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水平,軍中朝中的種種讚譽,他是絕對匹配不上的。
實際上,不管是《獻芹集》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勝仗,都不是他的功勞!
這些功勞,實際上都是袁震的!
當汪印知道這個真相的時候,袁震還只是個小小的都尉,誰能相信一個都尉能寫出《獻芹集》、還能打下那麼多勝仗呢?
周南之所以能冒領功勞,此乃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袁震這個人的性格了。
袁震這個人,怎麼說呢……真是有點奇葩。
他知道周南冒領功勞,但一點兒也不在乎,在他看來,《獻芹集》在周南手中比在他手中更能發揮作用和影響,那些勝戰落在周南的頭上,才能更好樹立周南作為大將軍的威信。
一個大將軍有威信,一衛士兵才能上下一心,才能更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在袁震看來,除了《獻芹集》之外,他還能寫下很多個關於武略的集字;除了那些戰功,他還能立下更多的戰功。
周南拿走的,不過九牛一毛罷了。
這怎麼說呢?只能說有才任性?
汪印在得知當中真相後,縱淡漠如他,也不由得感到一絲詫異這袁震……真是個與眾不同的人。
不過,對這種情況,他雖然沒有戳穿,卻也沒有放之任之。
袁震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汪印很清楚,才不配位有多麼大的危害。
周南既然膽敢冒領袁震的功勞,見微知著,難保其有朝一日不會貪天之功,屆時所造成的危害,遠遠不是樹立大將軍的威信可以彌補的。
這些年來,汪印不動聲色,一邊限制著周南的影響和權力,一邊暗中推袁震上位,漸漸幫助其坐到了劍南衛副將軍這個位置上。
不管是周南還是袁震,都不知道他在背後做了那麼多事情。
汪印做這些,並不是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只想著讓軍中的將領才配其位而已。
但是,他也沒有想到,當初一點善念,現在竟然會有那麼大的饋贈。
饋贈,怎麼不是饋贈呢?這是對他汪印的饋贈,更是對大安朝的饋贈!
正是因為劍南衛有袁震這樣的副將軍,汪印從各衛「借」兵的計劃才如此順利。
沒錯,霍真至死都想不明白的疑問,就是這些兵力都不是汪印的,而是汪印從國朝各衛中「借」來的。
其中有四成的兵馬,都是從劍南衛「借」的!
此「借」,自然不是真正的借。
事實上,汪印沒有朝廷的兵符,自然就沒有調兵之權,但是他很清楚,朝廷還在為陣前監軍而爭執,若是等到朝廷發援兵前去,怕是雁西道早就失手了。
一旦雁西道失守,以周南這個劍南衛大將軍的德行,必定會向京兆方向撤退。
——屆時,大雍士兵就能長驅直入,一定會逼近京兆!
所以他選擇了和宋定邊、關寒松一樣的做法無令而動!
但是,關寒松是嶺南衛大將軍,能率領五萬兵馬;宋定邊是儀鸞衛大將軍,又是山東衛出身,也能湊出五萬兵馬。
但汪印,是緹事廠督主啊!
緹事廠的緹騎,經歷了幾次戰鬥,還能有多少人?
汪印即便有心馳援雁西道,但是他不像宋定邊、關寒松一樣有兵可用啊!
但汪印比宋定邊關寒松強悍之處在於他武功高強,高到國朝無人能敵!
以汪印一己之力,要擊退五十萬大雍士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但以汪印一人之力,悄無聲息地潛入到各衛大將軍的營帳中,那就能做得到了!
大安朝自京兆至雁西衛,經京畿衛、山東衛、河內衛、劍南衛,這四大衛大將軍的營帳,汪印每一衛都去了!
夜半時分潛入,在這些大將軍尚未反應過來之前,汪印手中的利劍已經橫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在這些大將軍的營帳中,汪印握劍的手沒有半點遲疑,微微笑著問道「本座欲借一點兵,前去支援雁西衛,你借還是不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