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蜿蜒十餘里的隊伍行走在京師東邊灤州府的官道上,最前面是驃騎軍的騎兵。
身穿草綠紅邊新式軍裝,頭戴圓檐軍帽,背著隆慶二式騎兵滑膛槍,四騎一排,小跑著走在官道上。
他們還分出一部分,在官道兩邊來回遊弋。
後面是羽林軍騎兵,他們身穿鮮亮的新式軍裝,頭戴黑色圓頂氈帽,帽邊上插著一支白羽毛,在風中粼粼閃動。
他們也背著隆慶二式騎兵滑膛槍,馬鞍上掛著馬刀,隨著戰馬的顛簸,不停地碰撞著轡頭銅配件,發出鐺鐺的聲音。
再後面是勇衛營,它是御馬監直屬的宿衛軍隊,從二十六軍精銳中選拔,輪流入值。
專司拱衛皇城。
最中間是奉宸司的軍校,也就是傳說中的御前侍衛。
他們多是世代衛所子弟,經過武試中武舉人和武進士,又在清河士官學校和西山軍官學院學習,入二十六軍歷練兩到三年,再經過錦衣衛層層選拔,又經過東廠暗地裡的「政治審查」,這才入選奉宸司。
還有部分是勛貴子弟,他們也是經過武試或西山軍官學院招錄考試,在鎮衛軍或海軍歷練過,才有資格入選這青雲之營。
他們穿著鮮艷亮麗的新式軍官軍裝,頭戴圓檐帽,配著佩刀,警惕地看著周圍。在他們拱衛的中心,是一輛八駕馬車。
這輛馬車比一般的四輪馬車要大一倍,金碧輝煌,廂體木板里都嵌有薄鋼板。
朱翊鈞身穿一身新式軍裝,灰綠色,金絲繡邊,無比華麗,手裡拿著一疊文書,在車窗透進來的陽光下,仔細看著。
張居正身穿蟒服,頭戴烏紗帽,坐在對面,有些坐立不安。
與皇上對坐,這份待遇,國朝曠古僅有。
朱翊鈞把文書放在旁邊,左手輕輕地拍了拍。
「張師傅,你現在下定決心,要對地方吏治下手了?」
「回稟皇上。我大明官制,核心就是制約,以內製外,以小制大,尤其是地方。先是設布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而後又設鎮守中官,鎮守文官和鎮守總兵三堂。
鎮守中官在正德年間最盛,在嘉靖年間,被世宗皇帝裁撤大半。
鎮守文官變成了巡撫都御史,以及巡按監察御史。」
張居正侃侃而談,朱翊鈞聚精會神地聽著。
「地方府州縣是真正的親民官。太祖皇帝曾多次諭示,『治國之本在保民,保民之要在擇守令。』
『任官惟賢才,凡一郡得一賢守,縣得一賢令,足以致治。』」
朱翊鈞點點頭,表示贊同。
「我朝官制,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以教養百姓。相比處處受鉗制的布政使,知府知縣才是真正的有責有權。
一府一縣的行政、財政、治安、水利、勸農、交通,都必須由他處理。
如果地方發生問題,身為親民官之一的知府,還有推諉責任的理由和餘地,那麼知州知縣則全無退路,本州本縣的任何事務,都必須躬親厥職而勤慎焉。」
張居正激動地說道:「皇上聖明!」
事明主易,事中主難!
皇上是明主,對朝廷上下情況非常熟悉,國朝沉疴積弊也心裡有數。
自己這位內閣總理,跟皇上談起事來,才容易產生共鳴。
朱翊鈞笑了笑:「張師傅請繼續。」
「是皇上。
治理地方,就應該放一部分權給布政司、府和縣,讓他們能夠臨機決斷。不至於做任何事都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瞻前顧後。
權責權責,必須先給了他們權,才能追究他們的責。
臣認為地方現在有兩大弊端。一是從布政司到府、縣,機構層疊,冗官冗員,職責不明。有好處的事,大家爭著管。沒有好處的事,大家推諉。」
馬車在官道轟隆隆地行駛著。
車廂里壁包著一層錦緞,加上密封性好,隔音效果非常不錯。外面的車輪聲和馬蹄聲,都能聽到,但不覺得吵。
張居正還在繼續地說道:「省一級,皇上力行新官制,以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備司分掌行政、司法和軍事三權,再以巡撫總制,平日行監察職權,變時行臨機之權,已經十分完善。
皇上御宸萬幾,繁劇之事當有臣等弼輔。地方冗官之事,臣當應替君分憂。
地方冗官之繁,在於道。兵備道、分守道、分巡道,層層疊疊,各個權柄不小,卻多有重疊。
成化年前,地方道多為按察司副使或僉事出任的分巡道,布政司參政出任的分守道,大多專管府縣的地方治安、邊境防禦以及催征田糧賦役。
成化至嘉靖年間,地方民亂驟多,以及北虜東倭擾邊,兵備道大量出現。
臣統計過,全國地方三司以下道有一百一十九處,其中兵備道九十二處,分巡道兼兵備道十一處,分守道兼兵備道七處。
太僕寺、苑馬寺卿兼兵備道各一處,兵糧道、管糧道兼兵備道各一處,海道兼兵備道四處,撫治荊州兼兵備道一處。」
張居正對這些數據張口就來。
他對這些弊政研究許久,心裡有數。
「九十二處兵備道中,有四十三處兼分巡,其中兼分巡道三十七處,分巡指定府縣者兩處,分巡具體如屯田屯糧驛遞馬政者四處,另有兼分守者一處,即關內道。
兵備道,名為整飭兵備,實際是地方出現動盪,臨時權宜之計。」
朱翊鈞點點頭,「沒錯,國朝朝政吏治,歷來就是這樣。上無統籌,下無預案。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到最後,全身上下都痛。
這樣絕對不行!」
「皇上聖明。
皇上曾經說過,秉政者,要全國上下一盤棋,棋子如何,如何布子落子,都要心裡有數。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確實是毫無遠見,無全局觀念之弊政。多少官員沉澱於此弊,對地方指手畫腳。偏偏地方府縣,繁劇事雜,官員缺乏,只能任由胥吏操控。
積弊百餘年,到了必須要改的地步。
皇上,臣覺得,這些道全部革除。一省之行政,當由布政司總領,再由吏、戶、禮、刑、兵、工六曹分領。
布政使總辦政務,左右參議輔助。六曹分司各政,參政掌職。然後直接向府縣安排政務,下達指令,監督檢查。
皇上,臣認為只有這樣,地方職責層層分明,權責級級傳遞,才能理順地方繁劇事務,讓地方官吏有勁使得出,有才用得出。
至於地方動盪之臨機之事,有巡撫臨機處置,調動兵備司所轄營衛軍,以及警衛軍,甚至可以與各軍部協商,請調部分鎮衛軍。」
聽張居正說完,朱翊鈞仔細想了想,點頭道:「張師傅,此策可行。」
「謝皇上!」張居正做了一揖,繼續說道,「皇上,臣覺得地方弊政第二,就是以小制大的巡按御史,權柄過重。
巡按御史,號稱代天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天下親民者,郡縣守令也;總督郡縣者,藩臬二司也;巡察二司守令者,巡按御史也。巡按御史乃七品官,比布政使、按察使和知府要低好幾級,偏偏手握他們的生死大權。
巡按巡視各地,不明詳情,不懂繁劇糾葛,易意氣用事,甚至為了刷名聲,對三司府縣頤指氣使,視為下人,胡亂干政。
久而久之,地方乾脆不理實事,一味推諉,一門心思花在迎合巡按御史上,結果亂政頻出。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還製造出許多新問題。」
朱翊鈞沉默不語。
張居正看著神態嚴肅的皇上,心裡很是忐忑。
巡按御史為何如此囂張?
還不是因為太祖皇帝傳下來的以小制大的權謀。
這屬於老朱家祖傳的制下均衡之術,自己卻慫恿皇上把祖傳技藝廢除掉,皇上願不願意?會不會多想?
朱翊鈞心裡是贊同張居正壓制巡按御史權柄的做法。
他深知,巡按御史這一套,完全是老朱家祖傳的小心思,見不到臣子有一點權力。太祖朱元璋不在乎臣子有權柄,他放得下去,拿得回來,大不了多砍幾顆腦袋。
他就是太小家子氣,恨不得把所有權柄都抓到手裡,不得已分下去的權柄,他恨不得找天下所有的人幫他盯著。
後面的歷代先皇,要麼是「仁」「孝」,聽從文官的擺布。
文官們已經適應了這套「祖制」,還找到了「充分利用」之法。
進士正途官,身份清貴,是文官集團的中堅力量。
選有前途的派出去當巡按,拼命地刷名聲,攢資歷,走上一條飛黃騰達之路,快步向部堂閣老前進。
至於地方積攢的那些問題,關我屁事?又不是我一個人搞出來的。
歷代先皇,有的知道其中弊端,但是他沒有信心,擔心權力給下去,就收不上來了。
這些問題,對於自己來說,都不是問題。
朕擔心權力分下去後,收不上來嗎?
誰膽子這麼大,想玩全家消消樂?
其次,自己好歹也是資深公務員出身,知道有一個道理,建立一套制度去管人,本質上還是人管人,但是好處多,副作用少。
其中玄妙之處,自己也是熬到了資深,才品出其中真味之一二。
朱翊鈞說道:「張師傅說得巡按御史弊端,朕已經有認識到。故而在遼寧、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六個試點省,特旨巡按御史隸屬巡撫。
按照祖制,地方布政司向戶部負責,按察司向都察院負責,都指揮使司向兵部負責,巡撫又隸屬於都察院。
現在朕改了,布政司直接向內閣負責,兵備司向戎政府負責,按察司向御史台負責。三權分立,各司其職。
巡撫也從都察院和御史台跳出來,成為直任官。他才是真正的代朕巡狩地方。
現在張師題本。」
「遼東巡撫試點題本?」
「對,遼督確庵公(魏學曾)撫遼東時,設巡撫督察室,設都巡按一員,下管巡按御史若干員。
督察巡按,職事有二。
一是奉巡撫之命,下到府縣驛站軍營督辦某專事。二是奉巡撫之命,調查某事。只有督辦和調查之權,無專斷之權;以事查人,無以人究事之憂。
遼東試行後,遼西也試行,做過總結和改正,現在遼寧六省繼續試行。」
張居正臉色凝重。
皇上此舉,沒有完全廢除巡按制,只是把它從直屬都察院,代天巡狩,改為巡撫的屬員。他不再口含天憲,權力來自於巡撫,也沒有專斷之權。
如此一來,革除了自己痛斥的以小制大的弊端,又確保對地方的監督力度。
但張居正心裡有些不樂意。
這明顯是加強了巡撫的權柄。
以前巡撫位高權重,但下面沒直接屬員和辦事機構,三司很容易就架空他,讓他成為聾子瞎子。
現在巡撫有經歷處,設有長史;有督察室,設有督察都巡按和巡按御史,那就如虎添翼,三司都要在他的權威下聽指揮。
可巡撫直屬皇上,真正的代天巡狩。內閣、戎政府和御史台,與他沒有直接下屬關係,人家有足夠的自主權和決斷權。
張居正知道,這樣配置,對於皇上卻是最好不過。
權柄最大的巡撫,由他任命和監管。但巡撫無法親民理政,他想對一省軍政司法指手畫腳,只能通過三司去具體執行。
而三司和府縣,不僅有自己的主管部門,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考成升遷體系,巡撫很難插上手,也沒法做到擅權,更談不上圖謀不軌。
張居正思前想後,覺得這樣對內閣掌控的布政司和府縣影響最小,沒有代天巡狩的巡按御史在旁邊指手畫腳幫倒忙,內閣可以級級明職權,層層壓責任,讓省府縣三級行政機構,高效地運作起來。
內閣六部諸寺被考成法鞭打得差不多了,省府縣三級地方機構要是也能用鞭子抽到痛,知道動起來,那自己的新政改革,就能事半功倍!
「皇上,臣馬上叫人找來魏督以及六省試行題本,認真研讀一番,然後在資政局會議上,提請地方廢道和巡按御史改革方案。」
「好」朱翊鈞話還沒落音,就聽到遠處轟隆隆聲響,是哪裡在放炮。
然後馬車驟然停住,外面馬蹄聲急,兵馬集合的銅哨聲四下響起,氣氛迅速變得十分緊張。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