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老太太忙著款待趙家來人的時候,陳珪也在前院兒張羅戲酒,與諸位賓客寒暄。直至所點的戲都接出扮演了,一時片刻尚能得閒,陳珪這才抽身而出,且向好友徐子川使了個眼色,央他幫自己周旋一會子,然後悄然至外書房,招待趙家族長並幾位族老。
他吩咐下人泡了一壺上好的雨前龍井,親手替趙家族長並幾位族老斟滿了茶水,看著眾人束手束腳,滿面堆笑的接過茶杯道謝。陳珪心下自得的一笑,亦捧了一杯新茶在手,略有些裝腔作勢的道:「這是今年新貢的雨前龍井。聽說宮中統共也沒得多少。陛下分了一半給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又賞了些給錦衣軍統領趙大人。前兒我去趙大人府上,趙大人見我也是愛茶之人,遂給了我一些。我還沒來得及請人,今兒諸位族老倒是嘗了鮮兒了。」
陳珪深諳拉大旗扯虎皮的道理,果然趙家族長並幾位族老聽了這一番說辭,面兒上誠惶誠恐的神色更勝。內中一位陳珪已經記不得名姓的族老忙開口賠笑道:「原來這是今年新貢的雨前龍井,怪道我們聞著味兒,就覺著比旁的茶都香。可見陳大人如今深受趙大人的賞識。我們也是拖賴了陳大人的光兒。否則,再嘗不到這樣的好茶。」
陳珪一壁聽著這位族老的奉承,一壁掀開茶蓋颳了刮茶水,又放在鼻端輕嗅了嗅,小啜一口,露出一副欣然享受的神情。半日,方才拉長了音調態度愜意的笑道:「哎,老先生說這樣的話就外道了。趙陳兩家,雖是因著一些小事起了嫌隙,鬧到現在連姻親都做不成。可好歹是幾輩子的世交情分。在我們陳家看來,還是很惦記這一份世交之情的。如若不然,我也不會在家母壽辰之日,邀請諸位族老前來。」
說到這裡,陳珪又想到了什麼似的,頓了一頓,看似自怨語氣卻頗為親昵的向趙家眾人笑言道:「話說回來,咱們兩家也算是老親了。可是今年母親壽辰,我竟忘了給趙家下帖子——這倒是我的不是了。還請諸位族老諒解才是。」
趙家眾人聞言,忙擺手搖頭,更替陳珪辯解似的笑道:「有道是貴人事多。陳大人如今深受陛下與太子殿下的看重,自然是日理萬機。像這些許小事,一時忘了也是情有可原。倒是我們,因著寒門位卑,況且又有那麼一段前塵……著實對不住貴府,也就不好意思登門了。」
陳珪聽了這話,便笑道:「這話說的,沒得叫人臊得慌。俗話說的好,長日相處,豈有舌頭不碰牙的。再說句淺顯明白的話,得罪了我們陳家的又不是諸位族老及族人,現如今連朝廷辦案除謀逆之大罪外,也沒有株連的。朝廷都如此,何況你我?倘或為著一點子小事,就要同不相干的世交舊故們鬧的老死不相往來。可怎麼說呢?」
陳珪說到這裡,又看了一眼書房內連連點頭附議神色若有所思的趙家族人,因笑道:「不是陳某說句托大的話,老話兒講宰相肚裡能撐船。陳某雖非宰相,可也不是那等錙銖必較之人。只不過今年天緣湊巧,蒙聖人與太子殿下不棄,提升了戶部主事,不提分內的政務,便是往來結交之事亦憑空多了幾倍子,所以平日禮節上有所疏漏,還請諸位擔待罷——」
這句話還沒說完,趙家族人又忙賠笑應道:「那是,那是。」
趙家族長將陳珪的話放在心裡過了幾個子,又想到方才陳珪派人通知他們過來的緣由,不覺笑言道:「世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們也是知道陳家的不易的。就說趙琛他娘罷,這麼些年行事言談也著實糊塗,只不過礙著她那麼一把子年歲——何況又是他們一家的家事,我們也不好說什麼。只是像今日這般鬧到老太太壽宴上的,著實太不像話。倘或任由她如此,恐怕也會連累趙家一族的名聲兒。但請趙大人放心,我們都曉得該怎麼做。」
聽到了趙家族長的應承,陳珪終於笑開了。他想了想,正所謂打一巴掌給個甜棗,要想利用趙家族長與族老們轄制趙老太太這一房人,恐怕也不能只靠官威恐嚇。長此以往,趙家眾人難免心生抱怨,倘或再惹出什麼事來,倒是有礙於他的官聲兒……
陳珪一壁想著,一壁又吃盡了一碗茶,這才笑道:「現如今我升了六品主事,不瞞諸位,這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員,和七品以下的官員,所處之境大不相同。但是最令陳某喜歡的,便是朝廷六品以上官員的子侄可以入國子監習學這一條。只是我們家橈兒年紀尚小,還不到入學的資格。何況國子監對於監生們的學問考校的也很嚴格……」
趙家族人聽了陳珪這一番話,聯想到之前陳珪拜託的諸事,不覺大為激動。豈料陳珪話鋒一轉,因又笑道:「所以陳某同朝中好友子川兄商議了一番,決定兩家共同出資,建一座家塾,並聘請京中落第的舉人或守缺的進士老爺們來教書。如此一來,不但能督促兩家的子侄們好生習學,精益學問,也可以叫族中貧窮不能請師者,有一個可以清靜讀書的去處。使有天分資質的少年人不必為了衣食擔憂。倘或將來能有機緣科舉入仕,成就一番事業,也算是我們的功德。」
話說到這裡,陳珪又笑眯眯的看向趙家眾人,捧茶問道:「諸位族老若是不嫌棄我們這家塾廟小,也可以挑選族中天分好,資質好的子侄們入塾習學。陳某別的不敢保證,一視同仁則是一定的。」
趙家族長和諸位族老聽了這一句話,心下又是欣然又是失落。失落的是聽陳珪方才的口風兒,眾人還以為他要將國子監的名額讓給自己。不過轉念一想,以陳家今時今日的地位,所求趙家者甚少。今日陳珪能和顏悅色的待他們,不過是期望趙家能約束好自己的族人,別給他們添亂。這也是為了彼此的顏面好看。倘或趙老太太胡攪蠻纏真的叫陳家不耐煩了,陳珪也不是沒有法子應對。只不過屆時撕破臉,大家都難堪。既如此,陳珪著實不必用國子監監生的名額來拉攏趙家。原因無他,實在是趙家的實力還用不著陳珪如此放低身段兒的結交賣好兒。
再者說來,以陳家如今鮮花著錦之勢——旁的且不說,只說今日陳老太太壽誕,堂上往來賀壽送禮者莫不是長安城中數得著名姓兒的人物。倘或趙家若真的想不開要與之硬碰硬,只怕除了臉面上不好過,那些希翼著科舉入仕,光耀門楣的趙家子侄們的前途,便要愈發堪憂了——
畢竟朝中任免官吏,科舉排名是一則,候職補缺又是一則。哪裡是肥缺,哪裡是叫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名為補缺到任實則連流放都不如的壞缺……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內里的學問卻大。只要當權者隨口的一句話,壓根兒就用不著下面人違背朝廷律例,就能辦的漂漂亮亮的。
一想到這些個,趙家族長與諸位族老們登時悚然而驚。這也是方才陳珪拿腔作勢,威逼利誘的用意所在。
待諸位族老又驚又駭的失落了一會子,復又想起陳珪給的好處,不覺欣然。
如今趙家式微,族中連家學都供不起,何況請舉人或進士老爺來教書的好事兒?如今陳珪給了這麼一個好處,既能請到學問精湛的先生訓教子侄,又能免去日常的筆墨飯食。何況陳珪如今恰是炙手可熱之勢,有陳家這麼一層淵源在,將來趙家的子侄若真的僥倖高中——哪怕只是中了舉人老爺,待選候缺之時,只要陳珪能在貴人跟前兒稍稍進一句話,還愁他們沒官兒做麼?
不拘怎麼盤算,燒陳家這麼個熱灶,總比任由趙老太太作死,敗壞了兩家的名聲兒的好。
趙家族長一想到陳氏和離改嫁時,京中流傳至街頭巷尾的那些風言風語,便是好一陣頭痛。當下立即定了主意,忙開口應承下來。之後又是好一番的感激涕零,更是毫不隱晦的表達了投效之意。
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陳珪一直對趙家除趙老太太這一房外的族人沒有多大惡感,便知道趙家的族人大多是明白人。
既然明白,就不會做出太蠢的事情。看著面前行止乖覺,言談通達的趙家族長,陳珪甚為滿意。以至於接下來陳珪的態度也與方才故意端著架子的拿腔作勢大相徑庭,變得言談詼諧,舉止得宜,令人如沐春風。
趙家眾人因著趙老太太一事,生受了陳珪好一番的恩威並施。如今眼見陳珪又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起來,不免受寵若驚,更有些束手束腳,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意思。
陳珪眼見著自己這一番舉措拿捏的到了火候,趙家族人已對自己又敬又畏,也就不再多做言辭。免得適得其反,更叫趙家眾人心底添了反感。
因著自家的橈兒過了年才十二,徐子川家的幾位子侄年歲大都相差無幾,陳珪便以此事為由,提醒趙家的族人在挑選子侄入學時,除天資品性之外,還得考慮年紀相仿才好,免得懸殊太過,反倒是耽誤了趙家子侄們的進學。
趙家眾人聞聽此言,唯唯應是。心知陳珪這麼做,除上述原因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看重少年心性不定,更容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挑選年紀較小的子侄入學,一來進學的時間至少十年八載,這麼一來,趙家想要借著子侄出息了便對陳家過河拆橋,陽奉陰違的局面便不會存在。
二則趙家天資聰穎的子侄們在陳家的家學裡念了這麼多年書,只要陳珪不是刻意虧待,以致趙家子侄們心生怨懟。那麼將來就算趙家的子侄出息了,哪怕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作想,也萬萬不肯同恩人作對的。
種種舉措實乃陽謀,就算趙家族老們已經看透了陳珪的目的,也不得不甘之如飴的應了下來。
只是這麼一來,旁的不說,只說受了陳家這一番恩惠的族人,必然要與趙琛他娘那一房離心離德。甚至陳珪的手段再高超一些,恐怕十來年後,陳珪的話在趙家族中,比他這個族長的話都要有用了。
趙家族長一想到這些,由不得嘆一聲後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