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陳珪自出家門,便一路直奔裕泰商行,意欲尋胡志遠商談以賑災錢款低價採買賑災物資之事。只是路走了一半兒,陳珪又是心下一動,卻是想到了這般行事的莽撞不妥之處。旋即吩咐四名轎夫轉向回府,將方才同三姐兒商議的賑災條陳重新整理謄抄一遍,這才往袖中一塞,匆匆再至東宮。
及至見了太子,陳珪奉上奏疏條陳,如此這般細細回明。
太子隨聖人協理國事,也見過不少文采斐然、辭藻精妙、言語犀利、動人肺腑的奏疏密折。然而像陳珪這般文筆樸素、數據詳實、條理清晰、事無巨細,甚至連所需賑災物資之具體數目都一一列在其上的這種堪稱奇葩的奏疏條陳,此前卻不曾得見。
這一回,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太子殿下一壁笑,一壁坐在案前翻閱條陳,陳珪便向太子殿下諫言,意欲用朝廷撥下的賑災銀兩向京中各大商號採買糧食藥材等物,並向太子殿下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
太子聞言深以為然。旋即命東宮小太監至六皇子府傳話兒。一時六皇子匆匆而至,三人又在外書房商議了能有五六頓飯的工夫。眼見事無巨細再無不妥,這才一同去了大明宮,請聖人的示下。
聖人心繫百姓,又深知奸商誤國的可恨之處,聞聽此言甚為務實,又豈有不應之理。旋即看了陳珪獻上的條陳,也覺新奇,少不得留下細看。又命太子與六皇子、陳珪一同處理此事。
這樣既能賺錢又能在皇帝跟前露臉兒的巧宗兒,陳珪秉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思,便向太子殿下和六皇子舉薦了裕泰商行。
太子門下鹽商巨賈無數,自然也有心思以此獎賞些人。只是陳珪為他心腹,況且這法子又是陳珪想出來的,太子殿下也樂意給陳珪一個體面,遂欣然笑應。倒是六皇子孤家寡人的,也不識得甚麼商行商號,並不以為意。
一時眾人商議妥當各自散了。陳珪臣晚又至裕泰商行尋胡志遠。怎奈茲事體大,胡志遠身為裕泰商行少東家,尚且不敢獨斷專行,遂又尋了老父親——便是裕泰商行的老東家胡桂雍當面。
胡桂雍少年家貧,從一介小小學徒白手起家,創下如今家業,其心性堅毅手段圓滑目光敏銳尚在眾人之上。聞聽陳珪此言,登時覺察出了其中妙處。不但滿口應了陳珪的話,更開口提議,將一應藥材糧食等皆以比市價低三成的嫁給賣給朝廷,除此之外,又捐銀十萬兩,資助朝廷賑災。
陳珪聞言大喜,不免代朝廷代太子謝過胡老先生深明大義。當晚又在裕泰商行同胡家父子吃過了一席酒,方才盡興而散。
陳珪走後,胡志遠且對父親的決定表示不解。直問何不直接將藥材糧食捐給朝廷,反而半賣半捐的廢了二遍事?
胡桂雍未曾解釋,只美滋滋的飲過燙好的惠泉酒,但笑不語。
目今且說兩江地區受災嚴重,六皇子與陳珪一行人身負欽差重任不日南下。因所帶物資甚多,為免沿途有盜匪橫行,劫擄賑災物資,永嘉帝遂派遣三千錦衣軍沿途護送。
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自陳珪走後,陳家老幼日日夜夜為陳珪懸心,端得吃不好睡不穩。旁人猶可,陳老太爺陳老太太年事已高,陳氏又懷有身孕,都是經不住折騰熬煎的。
眼見陳氏日日懸心,人都變得消瘦了。三姐兒無法,只得向眾人提議道:「咱們日日在家擔驚受怕,終久無用。要是叫舅舅知道了,反而心疼自咎。既這麼著,莫如叫府中的女眷丫鬟閒來無事做些禦寒保暖的冬衣棉被——也不必衣料華貴繡工精湛的,只耐用即可。屆時裕泰商行的商隊南下時,便央了他們一同送過去。既是全了咱們體恤災民的一份心意,也能打發晨光,免得大家整日裡胡思亂想。」
三姐兒這主意倒好,陳家女眷們不獨自己這麼做了,馮氏轉頭還告訴了娘家並與陳家相熟的世交舊友。陳氏回家,也命家中姑娘姨娘丫鬟婆子等剪裁衣裳,尤老安人見狀,又將此事告訴了與尤家相好的人家兒。
其家各有姻親,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漸漸京中泰半官宦人家之女眷皆聞知此事,並競相效仿,有捐錢的,有捐物的,最後都輾轉送到了兩江受災之地。受災百姓得知此乃京中貴人女眷捐獻之物,皆感恩戴德。當地言官御史聞聽此事,或是真心求善,或是意欲以此事討好聖人和太子的,皆上書稱讚不絕,只說唯有聖人仁政愛民,方有民間百姓得此教化,因而天子腳下,賢德輩出。深宅女眷亦有心懷天下之德云云。
奏疏由當地州府層層上傳,直至內閣。又有內閣大臣上呈陛下,聖人與太子方知此事,更覺與有榮焉。聖人更是下旨嘉獎了率先提及此事的幾家女眷。除賞賜金銀玩意兒外,且將各家女眷凡有誥命者皆提了一等。
此旨一下,各家女眷感恩戴德,皆跪謝皇恩。
唯有陳氏,雖在封賞之列,卻因是再嫁之身並無誥命,只得了些金銀玩器,登時鬱鬱寡歡。又不好開口抱怨的,只得整日躺在床上唉聲嘆氣,偏又推脫身上不好。
嚇得尤氏母子見天兒圍著陳氏團團亂轉。一會子問吃茶不吃,一會子又問吃果子不吃。一會子又著人去請脈息好的老大夫來看病,一會子又罵幾個姨娘侍妾懶骨頭,不肯過來給太太侍疾……一日少不得要折騰個三四回,反鬧得陳氏不得安寧,愈發頭疼了。
三姐兒見狀,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只得背著人悄聲勸慰陳氏。又說了好些哄人笑的俏皮話,這才哄的陳氏漸漸迴轉了。
這日,尤家三位姑娘都在正房內陪著陳氏說話兒。尤家大姑娘比眾姑娘年長几歲,針線上的活計也更嫻熟。況且她自陳氏進門後,多得其照料,心下對陳氏頗為感激,只沒什麼可以報答一二。今見陳氏懷有身孕,遂點燈熬油花了兩個月的工夫做出一套大紅洋緞的斜襟兒小襖兒,襖子的前襟兒和兩處肩膀上還繡著幾幅童子抱魚蹴鞠圖,圖上的童子白白胖胖憨態可掬活靈活現……陳氏並二姐兒三姐兒見了,都贊大姑娘的繡工好。
一時又有小丫頭子送來井水灞過的葡萄西瓜,陳氏懷著身孕且不敢吃,只讓三個姐兒多吃一些。
二姐兒隨手拿起一塊西瓜吃了一口,便皺了皺眉,撂在一旁,因說道:「今年的西瓜不甜,沒有往年的好。」
大姑娘在旁,因笑道:「想是今年的雨水勤罷。」
尤三姐兒聽了,便說瓜果不甜也還罷了,只怕雨水太勤糟蹋莊家,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大好。便提議過幾日去兩處莊子上瞧一瞧,「倘或收成太不好,咱們也學著那些積善的人家兒,減免幾成租子罷。那些個佃戶風裡雨里的辛苦了一年,也不容易。何必叫他們來年也吃不飽肚子。左右咱們家還有商鋪買賣,也不差這一項上的銀子。就算是給弟弟積陰鷙了罷。」
陳氏原本是個不敬鬼神的潑辣性子。只如今懷著身孕,倒是愈發信了這些話。此刻聞聽三姐兒所言,亦有些動心。只是到底捨不得到手的銀子,想了想,遂笑道:「先去瞧瞧再說,倘或年景可以,便罷了。倘或實在艱難,即便是蠲了這一年的租子,倒也不值什麼……」
正說話兒間,只見二門上該班的小丫頭子進來通傳,只說張家太太登門拜訪。
陳氏與幾個姐兒聞言,不覺一愣。陳氏只覺不大好,皺眉說道:「這不年不節的,也沒下個帖子就來了……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兒罷?」
三姐兒心下也有些想法,只聽了陳氏一番話,反倒笑勸道:「張伯父雖不是官身,卻也是伺候聖人的。尋常比咱們這樣的人家還有些體面,能有什麼事兒呢?左不過是幾日不見,特來瞧瞧媽罷。何況以咱們兩家的關係,原也用不著那些虛虛客套。」
陳氏聽了這話,也覺在理兒。因命小丫頭子先將人引到正堂上坐,又說道:「給張太太上茶,就說我即刻就來。」
那小丫頭子答應著去了。這廂陳氏並兩個姐兒換過了見外客的衣裳,便由二姐兒、三姐兒扶著至正堂見客。
張華的髮妻邱氏帶著一雙兒女張華張妍等在正堂內,三人皆是坐立不安,急的在堂內團團亂轉,面上皆露焦急之色。
陳氏不免心下大驚,忙進入廳中,細細打量邱氏。只見她臉上的妝容也不均勻,眉目之間更顯憔悴。一雙眼睛也紅紅的,眸中含淚,顯見的是遇著難事兒了。
見了陳氏進門,邱氏猛地站起身來,三步並做兩步的到了陳氏跟前兒,拉著陳氏的一雙手,尚未開口,豆大的淚珠兒滾滾而落。嗚嗚咽咽的哭訴道:「……我原不該來找你的。我知道你如今懷著身孕,不能操心受怕,我也是沒辦法了才來找你的。只求你務必想個法子救救你兄弟才是……」
陳氏聽了邱氏這番顛三倒四沒頭沒尾的話,心下越發著急,忙的開口問道:「嫂子這是說的什麼話。你我兩家本是親家,合該同氣連枝守望相助的。只是張大哥他到底怎麼了,你且說個明白,我也好幫你出主意不是?」
說罷,又將邱氏送到原處坐下,自己也在旁坐了。
邱氏這才淌眼抹淚兒的道:「你兄弟他……遭人陷害吃了官司……如今被人一紙訴狀告到衙門……你兄弟也被抓進大牢裡去了……」
陳氏聞言,心下又是驚異又是糊塗,忙又問道:「張大哥可是替聖人經管皇莊的。何況他性情圓滑辦事謹慎,最知道什麼人惹不得。他又能得罪了什麼厲害人物?即便是得罪了人,有什麼話私底下說不開,怎地竟鬧到了告官下獄的田地?」
邱氏見問,只得哭哭啼啼地當面告訴。這些事情三句兩句的卻也說不清楚。待陳氏細細聽了一回,方才知道原來張華不是得罪了人,而是有人看中了他這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