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九年,北京紫禁城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盡皆焚毀。
百姓傳言,是遷都時枉死之人的幽魂作祟,自五年前朱棣重病,開始服用仙藥後,尤其信奉鬼神之說,所以不得已下詔,群臣可以上書直陳皇帝的過錯。
禮部主事蕭儀信以為真,上書道:此事都是因為遷都後棄絕皇脈與孝陵,有違天意導致,建議回遷金陵。
事實上遷都北京雖然耗費良多,但是此舉便於控制全國政局,同時有利於討伐北方的蒙古人,所以朱棣立即處死了蕭儀,群臣不敢再言。
近年來朱棣好大喜功,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招撫諸番、鄭和七下西洋、亦失哈九上北海、又連年征伐安南,致使軍民疲憊,國庫空虛,亦是事實。
金幼孜和楊榮等上書諫言,免除百姓欠繳的賦稅,休養生息,朱棣下詔立即大赦天下,派禮部尚書蹇義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
就在此時,韃靼圍攻明北方重鎮興和所,殺死了明軍指揮官王祥,北方告急,天下震動,平靜了十年的邊疆,烽煙又起!
大明朝的戰爭機器緩緩開動,數十萬人的命運在皇帝的一聲令下,奔赴北方草原,盡情廝殺。
韋子云是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奉詔前往北京候命,途經山東時,徐天樞已經先他一步,前往宣府。
歷次征討漠北,都是在春季開始進攻,一是冬季漠北嚴寒,不便行軍,二是需要足夠的時間探查出韃靼的主力所在。
大明的國力是漠北遊牧部落的數倍不止,可以這麼說,只要能掌握韃靼大部的動向,此次征討漠北就必定能成功。
朱棣已設下五軍營,敕都督硃榮領前鋒,安遠侯柳升領中軍,寧陽侯陳懋領御前精騎,永順伯薛斌、恭順伯吳克忠領馬隊,武安侯鄭亨、陽武侯薛祿領左右哨,英國公張輔、成山侯王通領左右掖。
韋子云只在北京兵部報了名,就被送到了前鋒營中,這一路是出了名的苦差,主要是提供軍事地圖和行軍路線,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責任多,風險大,而且沒什麼油水。
大明最遠的一處衛所,是河套平原北面的三降城,分為東、西、中三座小城,東面二十里,還有一座東勝城,與之互為掎角之勢。
雖然只是十月,大漠早已冰封千里,一隊護糧軍艱難跋涉,終於抵達三降城,從現在開始,到明年春天解凍,三降城和東勝城將孤懸域外,默默守衛大明邊疆。
三降城指揮使單光遠,早就帶著手下三個把總在此等候,東城把總仇大海道:「單大哥,你和這小子是平級,幹什麼天寒地凍的等在這裡。」
單光遠罵道:「你懂個屁,人家是文官,品秩雖然一樣,但是高咱半級懂不懂,老子辛辛苦苦才提了指揮使的位子,人家一句話就能讓咱滾蛋,提督軍務,皇帝老子身邊的人。」
西城把總蓋良才道:「皇帝老子身邊的人又不是沒見過,哪一個不是貪污軍餉的好手,見了韃子就屁滾尿流。」
中城把總丁洪撓撓頭,道:「說不定來一個不貪的呢?」
仇大海和蓋良才哈哈大笑,連單光遠也忍不住樂了。
糧隊驗明身份,緩緩進城,單光遠伸長了脖子,也沒有看到後面的馬車,莫非這小子怕死,溜走了?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
韋子云下馬,拱手道:「在下職方司主事韋子云,見過將軍。」
單光遠吃了一驚,連忙回禮,道:「屬下三降城指揮使單光遠,見過韋大人。」後面三位把總也依次上前拜見。
四人來到城內,單光遠道:「末將已將大營灑掃乾淨,請大人休息,晚間還有酒宴為大人洗塵。」
韋子云道:「此事不急,本官有兵部公文一封,請東勝城指揮使前來,一同領命。」
接到消息,東勝城指揮使賀德庸和手下兩位把總袁鄉、陸衛水冒雪前來。
韋子云見人到齊,讀道:「韃靼凶頑,阿魯台圍攻興和所,天威震怒,不日北征,命三降城指揮使單光遠,東勝城指揮使賀德庸查探賀蘭山至河套以北敵情,不得有誤。」
單光遠和賀德庸跪下領命,站起身來互望了一眼,眉頭緊鎖,手下把總也是個個面色發緊。
韋子云笑道:「剛才單將軍說備下了酒宴,本官借花獻佛,請賀將軍一會。」
賀德庸四十多歲,滿臉風霜,連聲道:「大人盛情,屬下遵命。」
三降城不大,沒幾步就來到了中軍大營之中,韋子云被推為上首,單光遠和賀德庸陪在左右,下首依次是三降城的把總仇大海、蓋良才和丁洪,東勝城把總袁鄉、陸衛水。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韋子云道:「眾位經年駐守邊疆,為國效力,本官雖有提督巡查之責,絕不是信口搬弄是非的小人,此次前來,身負查探路線,繪製地圖之責,剛才見兩位面露難色,莫非有什麼隱情?」
賀德庸道:「小人必定幫韋大人做好差事,絕不敢讓您為難。」
韋子云放下了酒杯,默然不語,眾人如坐針氈,額頭冒汗。
單光遠道:「賀老頭,我見大人隨護糧隊騎馬而來,不是尋常文官,咱們實話實說便是。」
賀德庸小心翼翼道:「不瞞大人,大明北方的千里防線,外有七大衛所,內有九邊重鎮,這些年前突的衛所損耗頗大,漸漸將兵員裁併到了後方的九鎮,咱們是勉強自保,想要探查行軍路線,找出韃靼大部所在,恐怕……」
單光遠接口道:「阿魯台既然敢圍攻興和所,肯定知道陛下會揮師北征,恐怕會率先攻打咱們這些衛所,不得不防啊。」
韋子云沉吟半晌,才道:「兩位所言甚是,七大衛所分布千里,靡費良多。要麼以長城和黃河為依託,建立千里防線,要麼只留幾處哨城,集中兵力,畢其功於一役。洪武年間,北元勢大,千里防線也是無奈之舉,自陛下兩征漠北,瓦剌納降,兀良哈歸附,所以各大衛所漸漸裁併,如今韃靼又起,正是我等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眾人見他果然為報國而來,大為感動,齊道:「謹遵大人教誨。」
(本章完)